对战争的迷惑在于被炸的不是你

文丨张是之
窃铢者贼,窃国者侯;你杀死一个人是犯罪,但你杀死十万、百万个人可能就是英雄是将军而名垂青史。
都说量变产生质变,有些时候也许是这样,但有的事情本质上没有改变,只不过我们看待他们的眼光变了。
面对窃铢者,人们大都痛恨,主要是担心被偷的是自己。
而面对窃国者,人们恐怕很多会羡慕,为什么坐在台上的那个人不是我?
「窃」的本质没有变,是人们看待「窃」的眼光变了。
「破窗谬误」的原始版本是说,小流氓用石头把一家店铺的橱窗玻璃打破了。店主不得不重新安装玻璃,这时有人却认为玻璃工人因此有了生意,然后挣了钱的玻璃工人又会去买其他东西,以此类推经济被激活了。
结论是,小流氓打碎玻璃未必是坏事,这事要辩证的看,说不定还因此会刺激经济。
说这话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核心问题是,打碎的不是你家的玻璃吧?
如果打碎的是你自己家的玻璃,你很容易会想到,我 TM 原来准备进货的钱现在被迫用来修玻璃。
而且从社会整体来看,平白无故打破玻璃明明就少了「社会财富」,怎么还能变成好事呢?
一块橱窗玻璃的「破窗谬误」大概很容易识破,但范围大一点时间长一点的大型「破窗谬误」——战争,就很有迷惑性了。
很多人坚信,战争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
人类历史的很大一部分,的确是战争史和杀戮史。直至今天,局部战争冲突也从未停止。
与此同时,各种先进的杀人技术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是层出不穷,也有些技术是先在战场上使用,然后才普及到民用领域。
很多人据此得出结论,是战争让人类走向文明,是战争的需要才有了对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这样的结论实在是经不起推敲,鬼话连篇却就是有人深信不疑。
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破窗谬误中的窗户不是自己家的。
只看到了战争所伴随的技术出现,却没看到战争所造成的退步和伤害。
更重要的,战争所造成的灾难没有落到自家头上。
那些真正的战争受害者早已没有了发言的机会,今天还在为战争叫好的人都是那些「破窗谬误」和「幸存者谬误」的「杂种」。
公众号「九边」就认为,「科技、贸易、战争,他们仨本质是一个正反馈循环,三方纠结进化。」
后来的原子能和计算机同理,本来都是军事技术。美国搞原子能计划的目的是研究原子弹,计算机是用来算导弹弹道的。这些技术都是过了很多年才转化成了民用技术。
那些看得见的历史,确实好像是这样子,但那些看不见的代价却永远无法写进历史。
那些研究量子力学和原子能的科学家,如果不是被美国政府组织起来制造原子弹,原子能的技术也许就会直接研究民用领域的应用。
而谁又能保证那些杀伤力巨大的原子弹和凝固汽油弹,在对平民展开的无差别屠杀中,不会埋葬那些未来会成为科学巨匠的孩子们?
截至2019年,包括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已有27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当然作为侵略战争的发起国,日本需要为自己的军国主义付出代价。
但把历史经验简单总结为,战争推动了技术进步,这是典型的看不到那些被战争耽误和埋葬了的更多的技术可能性。
战争和灾难所造成的那些需求,只不过是把人们原本属于其他地方的需求,被迫转移到了与战争有关的地方。把战争期间,人们得不到了需求,推迟到了战争之后。
在这个过程中,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与之相反,战争和灾难明显破坏了生产能力,降低了人们资本储蓄和支付能力,最终反而使得需求减少,进而导致经济崩溃。
说什么科技、贸易和战争是正反馈循环的,没看到为战争而发力的科技,无论是杀人放火还是炸毁房屋,本质上都是以破坏为目的的,认为破坏和贸易是一种正向反馈和进化,这该是有多蠢?
窃国者候,本质还是窃,还是破坏,并不因为他位高权重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破窗谬误是谬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把双方都打烂了,那只不过是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破窗,性质并没有变。
我们不能因为说,用石头打破一块玻璃是破窗,而用更先进的子弹、炸弹和原子弹炸毁无数人的家园,就因此忽视了这个破窗的本质。
战争也许不可避免,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就轻易说战争能够促进技术和贸易的进步。当战争的铁幕落下,我们都将会是「破窗谬误」的受害者。

2020年11月14日

————————

题图:Nicolae Darascu,Field Work

上一篇:枪口抬高一厘米?凭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