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时代学校如何成为“敏捷型组织”?领导者必须是首席学习者丨头条
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统筹思考教育的使命、学校的使命、校长的使命和教师的使命,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这是一个需要创新而且呼唤创新的时代,国际环境正在加速数字化作为社会的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全球经济重心从西方到亚洲的转移。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科教兴国靠教育,人才强国靠教育,创新驱动发展还要靠教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校长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学校教学与课程该如何创新?
创新时代的领导力
领导力不是领导所具有的能力,而是带领群众解决问题、创造未来的能力。领导者要建立共同价值观,要以理想带动群众,要有召唤与激励精神,要有境界、格局与智慧。
建立敏捷型组织
新生代即“90后”或者“95后”普遍不喜欢管控型的领导,他们更加愿意追随赋能于人的领导。赋能于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挥人的能量,第二个方面是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创新的时代要建立敏捷型组织,在一个敏捷型组织当中,如何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是获得效益的关键。做校长,要有人格魅力,要懂业务,让老师幸福,要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老师觉得跟着你干是跟着专家在做有意义的事,同时你赋能于人,使他感到一种价值的实现。
所以在敏捷型组织当中通常管理幅度会比较大,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一个人如何可以管理那么多人?如果是传统的管控型的领导者,随着管理人数的不断增加,如果不改变风格必然是疲于奔命,因此具备赋能于人的能力、建立赋能于人的机制,就成了创新时代敏捷型组织的关键。
领导者必须是首席学习者
敏捷型组织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就是领导力的一种调整和适配,如果说有什么核心的能力,那就是学习敏锐度。
学习敏锐度是迅速学习,并运用于新的和具有挑战性的领导力情境下,获得高绩效的能力和意愿。学习敏锐度本质上是一种获得能力的能力,以此被称为原能力。
学习敏锐度包括7个要素:洞悉自我、思维视角、人际敏锐、变革意愿、驱动卓越、环境敏感、响应反馈。
我们正处在时代的门口,未来属于能够敏捷的组织,未来属于能够敏捷的人才,我们要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创造,预知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创造它。
领导者要营造最佳工作场所
要靠吸引力吸引人才,而不是靠控制力控制人才。大家知道脱离于学校的老师已经存在,某大城市有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自由老师,他每天在网上上课,一次课10分钟,粉丝二三十万,每个孩子上课交一块钱,这个老师每节课收入20-30万。
这个时代你要控制老师是控制不了的,必须增加吸引力。所以领导者要想办法营造最佳工作场所、最佳的人际环境、最佳的文化环境。
要有共情领导力
共情领导力有九个方面:
仁爱力,爱学生,爱老师,营造爱的学校,这是最大的一种教育力量;
和谐力,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思想力,做有思想的校长、有思想的教师;
学习力,校长是首席学习者,教师是终生学习者;
觉知力,就是要有悟性,有敏锐的直觉,对学校的发展要洞悉;
沟通力,善于沟通;
包容力,每一种个性都是有价值的,看怎么用,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才能让学生成为独特的人才;
信念力,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第九是道德力,道德是一种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要创建优秀的组织文化
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较低的层次是靠人治,人治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弄不好就会出问题。再一个靠制度,就是法治,走向制度管理,学校就比较好了。但这还不够,要走向文化管理,要有优秀的组织文化,尤其是对学校来说。
不论一个学校灵魂具体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倾向如何,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家精神。比如说使命感,对教育的理想,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敬畏等;超越精神。人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每天都在学习进步;青春活力。学校面对的是无数年轻的生命,要有青春活力;成就感。要使教师和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这四个方面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能不断超越自我,有使命感,有思想,有创新精神,有不枯竭的活力和不停歇的好奇心,以及成就感所带来的精神鼓舞,一个学校的老师如果没有精神鼓舞,这个学校就会死气沉沉,校长要想办法给老师精神鼓舞。
优秀的组织文化是开放式的环境文化。要创造开放式的文化,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建立液态平台。液态平台就是随时流动、充满活力、开放式的创新平台。要创造并积极参与到富于养分的文化空间中来。
呼唤创新教育,建设创新文化
创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和艺术创造都必须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创新也一样,创新的灵感必须从生活中来,它不可能凌驾于生活之上,更不可能是梦幻的、虚无缥渺的东西。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学生成长,掌握其成长规律和心里特征,适时引导,引领创新,创新的灵感才会永不枯竭,教育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教育创新的灵感从哪里来?从热爱中来!热爱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热爱教育,有为国育才的使命;热爱老师,助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真诚的热爱,我们就会有很多创新的灵感。
创新,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行,没有丰富的教学体验不行,没有教育的艺术和智慧也不行,不了解学生更不行,它并不是玄妙的东西,从了解学生开始,从一切为了学生开始。
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高阶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所以一切学科的教育最终都是思维、精神、心理、智慧。要上升到这么一个层次来观照我们的教学,观照我们的课程。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
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创新的教育;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创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创始过程,可以天马行空的想。新是目的,需要脚踏实地的做。这两者要结合起来。寻方向需要天马行空,那就是创新精神;战沙场需要脚踏实地,那就是流程管理。
创新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问题来了就去解决,这个层次的创新重点是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从问题中创造机会,问题来了怎么利用这个问题创造新的机会,这个层次创新的重点是重组问题。
比如说新的课程改革来了,这是一个学校要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利用好这次契机,带动全校师生,使学校上更好更新的台阶,为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层次,创造问题探索未来,校长要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新的问题,新的生发点,带领老师们研究、探索、创新。
过一段时间就提出一个问题,组建团队来研究,比如说深度学习的问题,比如说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线上教育线下教育融合的问题等等,要不断提出问题。这个层次创新的重点是创造性的建设。
跨界创新之路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互联网公司创新力是特别强的,他们对于市场的敏感度特别强,对未来思考得特别多,所以他们会主动寻求跨界合作。
跨界创新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不断反思、感受、体悟、洞察、创意、行动中积蓄能量的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在激变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和创新化生存的能力。
教学与课程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培养创新型教师,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创新性教学
教师对问题的理解要独到,有前瞻性,能挖掘多问、多变、多解、巧解的途径,找到出现问题的实质或模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创造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提出不同意见,正确对待和引导偏门、钻牛角尖的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各种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因人而异,只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易于被学生认同、接受、喜欢,这样学生才能快速吸收、记忆、联想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教学设计要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该重点思考设计什么方案,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让学生置于主体中,找到多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复合型教师
教师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应博学多才,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将现在科学前沿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里,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古今的社会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一个博学的老师面前激发无穷的创新渴望。
丰富性课程
一个学校的课程越丰富,学生选择的空间就越大,就越能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学校一般来说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们创造空间最大的课程就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要丰富,要不断创新,涵盖的领域要广。一般来说有基础类课程,打好学生的基础,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发展力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因材施教;有高端类课程,面向学有余力的少数学生,开大学选修课、高端研修课。
甚至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在某一个方面就可以达到研究生的水平,比如人工智能,比如项目式学习,学生在某个方面可以突飞猛进,这就是一些创新人才。一个学校最好有丰富的校本选修课。
人工智能+STEAM教育
这是一个与科技进步密切相连、跨学科综合类的教育体系。班级教学和分科教学有相对的优势,这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也应该做出改变。
学校的概念会变化,学校的形态会变化。疫情期间每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学校,有的课在线上上课,线上就是一个学校,但是实体学校永远不会消失。
因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这一点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很多教学工作可以交给机器来做,但是呼唤更多的育人的大师、教育的良师、有智慧的人师。
师者,人之模范,老师本质的职业属性会越来越凸显,但是人工智能+STEAM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重视人工智能加STEAM教育,就是真正在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力量,在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
我算了一笔账,一个学校假如说有5千个孩子,1/10的孩子喜欢人工智能,就有500个,10个这样的学校就有5千个,100个学校就是5万个,这是很大的力量。再往小处说,按1/100算,一个学校50个学生喜欢人工智能,10个学校500个,100个学校5千个,这就是科技原创力的生力军。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重大。
教育+互联网
这个趋势是不可遏制的,这个趋势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疫情催化了这样一个趋势的发展。自主学习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可以实现。但有的学校教育没有跟上,学生回到学校,又回到了每天无休无止的刷题状态中。
学校教育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重视的地方,比如深度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跨界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实践性学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而不断的温习不是很令人愉悦的事吗?他强调的是习。“学习”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是在西汉。
在《礼记·月令》中有“鹰乃学习”,意思是说,每年夏初,刚孵化出的雏鹰,模仿老鹰的飞行,一次一次地反复试飞,终究学会了独立飞行,这就是最早称谓的学习。顾名思义,学乃模仿,习是复习或温习之意。
融通性学习
学习有三种境界:感性、理性和悟性。
在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是“知”。在理性阶段,获得的是“真”,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入到悟性阶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这个阶段获得的是“通”。
我们常常说博古通今、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通时达务、心有灵犀一点通、一通百通等,都说明了“通”是学习的高阶追求,即“通达”的境界。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成为通才更重要。由专业而悟道,而达到一种悟性,成为通才,这样的人往往都是比较成功的。
创造性学习
创造学习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生发学习的愿望,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激发思考探究的愿望,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想怎么做得更好,所以学习的核心是知行合一。
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敢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也许会创造另外一种成功。失败却是成功之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要尝试失败,如果说成长过程中没有尝试一些失败,在创新过程中没有经过一些失败,将来再补上会交更多的学费。学习的过程,不可能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它是在正确地做事和纠错的过程中并行而进。
智慧性学习
除了知行合一之外,还要有静思和顿悟。学识比分数重要,探究比刷题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智慧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
学习是为了开智慧。学习者进入到悟性阶段,不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进而知其超然,这是一个全新的境界,达到超然自得的地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是智慧,是汗水滋润出来的。
所以学习的优劣不能单从考试成绩来区别,而应该以智慧的获得为标准。每个学习者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如果学校教育对学习者给予正确的指导,启迪智慧,使他们进入到最佳学习境界,学校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了。
只有培养创造的大智慧,才能自主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拓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