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看重这个奖》
陕西能源化工作家协会与铜川矿业公司联合举办的铜煤历史文化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散文类获奖者合影
——马腾驰先生手书
看 重 这 个 奖(散文)
· 马腾驰
5月17日上午,接到一个标示地域为铜川的电话。电话接通,打电话者自报家门,说他是铜川矿业公司宣传部的刘伟。
铜川矿业公司改制之前是铜川矿务局,现仍在铜川、原在铜川工作生活现今已离开的人们,大家还习惯性地叫矿务局。
刘伟先生电话中告诉我,我的散文《王家河》,在陕西能源化工作家协会与铜川矿业公司联合举办的铜煤历史文化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奖。他在表示祝贺之后询问我,是否有时间回铜川参加下周,也就是5月22日至5月23日召开的表彰座谈会?我不假思索地就应诺了:“没问题,我一定回铜川参加座谈会!”
下周,还真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要办,先不管它了,往后推推再说吧。接到电话就慨然应允,之所以看重并一定要去参加这个会,是有特殊缘由与特殊情感的!
这是我离开铜川26年后,矿务局与陕能化作协又发给我的一个奖。那些年,尽管局里给我颁发过不少的新闻与文学奖,时隔这么多年后的今天,我又能获得这个奖,使我有了很多的欣喜与很多的感动。
参见这个座谈会,趁此机会,我要见见那些许久未见,曾经栽培、教育与帮助过我的老领导、师长和朋友们。
搞文学创作,在全国也获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但这次得的这个奖,对我来说,比往常要高兴许多,欢喜许多。
离开铜川这么多年了,任何时候,我都没有忘记过铜川,都没有忘记给予过我很多很多的铜川矿务局。铜川矿务局也未忘记我一一当年单位里的那个年轻娃。
铜川矿务局,其名字厚重而响亮,它是一个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具有责任担当,底色华丽,活力四射,谱写了历史华章,有了许多感人故事的知名企业。
铜川,因煤而起,因煤兴市,于是,这座城市就具有了其它城市不曾具有的独特气质与精神风骨。时势变幻,岁月更迭,铜川矿务局有过辉煌也有过阵痛,有过荣光也有过艰辛,历经风雨,经历磨炼,不变的,仍是它的气质与精神风骨。
从焦坪煤矿到矿务局干校上学,从干校上学再到后来在《铜川矿工报》社工作。铜川矿务局,是我起根发苗,是我学会工作,是我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地方,是我一生一世难以忘却,在我心目中具有了特殊地位与特殊情愫的我的矿务局啊!
1984秋天,我们一家从老家大张寨搬到焦坪矿。在父亲教书的矿一中图书室,我第一次看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铜川矿工报》。一个企业,竟有办得这么大气,这么生动,这么漂亮的一份报纸,让热爱写作的我十分地欣喜,非常地激动。此后,我就和这张报纸有了近三十年的情缘。
我开始给《矿工报》投稿,新闻、言论、杂文与散文等稿件,不断登载了出来。在焦坪期间,我在全国多种报刊刊发了多篇作品。在焦坪,我参加了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与铜川矿务局联合举办的“矿山风流赞”征文并喜获征文奖。
焦坪矿的生活与工作,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那里,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在那里,许多的往事,直到现在对其都有清晰而深刻的记忆。去年,我还写了怀念焦坪矿的文章《焦坪矿》。引起一大帮子的焦坪人忆焦坪,话焦坪,说起以前的前卫,后来的露天、平峒与永红井口,说起那古松掩映的凤凰山,说起那有传奇史实的玉华宫,说起唐玄奘从印度带回手植于此,现仍枝繁叶茂佛光弥漫的娑罗树。
——作者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老师(右)合影留念 摄影 剑镕
从焦坪,我被选派去王家河的矿务局干校进修,到后来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到干校,在王家河,我们家办了一件又一件大事,这是一个紫气充盈,端雅逸静之地。前段时间,我写的散文《王家河》,就是追忆在王家河的那段时光,也就是这篇散文,获得了这次铜煤历史文化优秀文艺作品征集奖,并刊登在表彰会召开当天的《铜川矿工报》上。
后来,从焦坪矿到《铜川矿工报》工作,在这里,我认识了更多水平能力出众的领导与学养深厚的老师。他们,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作文。是他们,关心着我的工作与生活。是他们,为我设计,为我铺平了新的走向远方的人生之路。
说起帮助过,有恩于我的人们,那真能列出一长串的名字来,这一长串名字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对我的教诲、关心与帮助,都能写出一篇让人感动的文章。
说起对矿务局的深厚感情,说起矿务局对我的诸般好处,那真不是几句话,真不是写几篇文章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好啦,准备回铜川开会吧。21日一大早,我提上包就要出门。妻子问我:“提着包,急匆匆干啥去呀?”我说:“回铜川开会!“她笑了:“你看看今天是几号?”我一看时间,嗐,真是,21号,明天22号才是开会报道的日子,今天就急着要走,我自己也跟着笑了起来。从接到开会通知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事当成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急,真急呢,你看,一急竟然就弄混了时间!
22日,我一早就回到了铜川。先到我原工作过的《矿工报》楼下,还有我原常去的铜川群众艺术馆与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地转了转,并拍了照片。报到后,和参加会议的其他代表们一起,去参观了全面介绍铜川矿务局发展历史的铜煤文化展览馆,去局供应处观看了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铜煤职工管乐团的演出。
见到那么多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回忆起当年在矿务局工作时的这事那事,大伙都激动了起来。摄影家、原《矿工报》记者部主任,已退休的周俊生老师,听说我在这次征文中获奖,他托参加座谈会的原煤技校党委副书记黎树文先生打听,如果我回铜川参加表彰会,就立即告诉他。周俊生老师得知我已回铜川的消息后,行动不便的他,立即赶到煤业宾馆来看我,并赠送我他出版的新书《沉淀的往事》。
感动,感激,不知说了什么好。周俊生老师病后还著书立说,那么厚的一本书,书中,有对往事真切感人的回忆,同时又细心地收录了他个人与矿务局那么丰富而宝贵的资料。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敬佩不已。
夜里十点多了,《矿工报》的王忙锁先生忙完编辑工作,心细认真的他,知道我没有《矿工报》上刊发的《我的老父亲》报样,专程给我送过来登有那篇散文的报纸合订本。原在陈家山矿,现在《宝鸡日报》任职的朱百强。还有很多当年的朋友,大家许多年未见,今日相聚一起,特别地亲切,话,也就特别地多了起来。
夜里,我专程看望了著名作家朱文杰老师,著名诗人刘新中老师。感谢他们当年在铜川,并且一直到现在,在写作上给予我的指导、帮助与提携。刘新中老师关于如何进行散文创作的真知灼见,又一次让我受益,让我明白了继续向前的方向。
夜里12点已过,煤业宾馆里,参会人员的房门还都大开着,大家互相串着门,兴致很高地聊着。
第二天一早开会。
一进会场,我就看见了精神矍铄、气色很好的姚筱舟老师,我急忙上前去问好。姚老师是精典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在铜川时,我曾写过介绍姚老师的文章《永唱山歌给党听》,今日与姚老师在会上相逢,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姚老师和我握着手,笑呵呵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哪,几十年了,腾驰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小伙子了。我说起和姚老师一起在《铜川矿工报》工作时向他学习请教的事儿,姚老师幽默地开起玩笑,没有,没有啊,我咋想不起来你向我学习,向我请教啥了?我被逗笑,周围一大圈的人也被逗笑。
和矿业公司宣传部李德强部长在会场上见了面。他说,那么多离开矿务局的人,他们一直都没有忘记过矿务局。举办这个作品征集活动与表彰会,就是要把铜煤的历史文化留下资料,把铜煤的文化品牌擦得更亮。也利用这个机会,让离开矿务局的人们回来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了解这么多年局里的发展与变化。
座谈表彰会开始,一项一项议程进行着。当大会邀请姚筱舟老师讲话时,是热烈而长久的掌声。已八十五岁高寿的姚老师讲话条理清晰,声音宏亮。他最后讲到:“我永远是铜川矿务局的一名职工,任何时候,我都忘记不了矿务局!”他的讲话,赢得长久的热烈的掌声。
表彰会后,我该离开铜川了,我把先一天到铜川时照的照片并配了下边的文字发入微信朋友圈:回铜川参加铜煤历史文化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表彰座谈会。当年在这里,在这些地方,来来去去不知走过多少回,再次踏上这方故土,见到原来许多的领导、师长与朋友们。浓浓的情,深深的意,使人内心里充满了感动与温暖,多了追忆与感慨。
你说,参加这个表彰座谈会,领这个奖,我能不看重它吗?
2019年6月1日于驰风轩
附:咸阳作家不忘第二故乡铜川市的“王家河” https://www.toutiao.com/i6637364390607733255/(2018-12-21 16:43:43头条号原文链接)欢迎文友们欣赏
——马腾驰先生近影
作者简介: 马腾驰,陕西礼泉县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图书馆收藏。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生命深处的吟唱——马腾驰散文研讨会的发言》的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