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练功 暮年不已

我和李焕喜老师是2016年6月在天津认识的。那时我受天津金士利公司邀请,正在和姚则兵、周毕文两位同门一起编著《平衡九势》养生功,李老师是受邀参加平衡九势评审论证会的十名专家之一。在返回北京的高铁上,我和李老师一路交流,请教无极太极养生功,很是受益。后来,又在北京理工大学聆听了李老师关于无极太极功理功法的专题讲座,拜读了李老师的新作《一个自然科学家所领悟的老子人文智慧》,颇受启迪。李老师在其讲座和著作中,对老子《道德经》养生思想给出了全新的解读,认为老子所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存在于宇宙天地之中的自然能量,所说的“德”主要是指聚合并寓存于生物体之中的道,是因得而名的道,也就是生命能量。德来源于道,也将随着生命活动及其消亡最终回归于道。道是天地自然能量,德是人体生命能量,修炼无极太极就是修道养德,就是借助自然能量涵养生命能量,因而既能延年益寿又可技击防身。这一全新的见解,过去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因而令我思路大开。
2017年7月,我随《武魂·太极》常务副主编尹宝军、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周毕文两位一起到李老师所在单位拜访,请教无极太极推手的奥妙。李老师在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无极太极推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印象特别深的是,在我与李老师搭手时,李老师没有什么特殊动作,只是轻轻地一做“无”,我的脚跟就被拔了起来,身体失去了平衡;李老师再一做“有”,我即被发了出去。李老师还给我们演示了“千斤坠”,先是他被人束手拦腰离地抱起来,只是一个上实下虚的太极松功,抱人者便顿时感觉似有千斤之力从上到下压了下来,难以承受。如此等等,眼见为实,我们几位都为李老师所展示的无极太极功夫所折服。也正是缘于这次拜访,尹宝军先生后来发表了“李焕喜:从道德经里悟出神奇”一文,首次把李老师的无极太极功见诸媒体。

作者﹙右一﹚2017年夏拜访李老师﹙右二﹚

我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先后师从前辈学习陈式、吴式和汪脉杨式太极拳,几十年练拳练功不辍。虽然年龄已经七十有余,也做过胆结石切除手术,但身体一直很好,自感得益于常年习练太极。如今有缘遇到大道至简的无极太极功夫,似乎再次感受到了曾经在前辈师父们那里体验过的太极魅力,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本着敏而好学、能者为师、虚心求知的态度,遂决心跟李老师学习无极太极。经师弟简启华的引见,从此便来到北航绿园,从站无极桩开始,学习悟道练功,体悟无极太极。
北航绿园荷塘站无极桩
一晃两年过去了,亲眼见证了李老师在北航绿园练功场上,孜孜不倦地向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传经授道,演示无极太极功法。李老师凭着一本专著、一身功夫和一颗热心,一次又一次地讲授功法、调桩解惑、示范身教,启迪学者难以计数。其中不乏练拳教拳多年并在当地颇有名望的老拳师,如上海的马海明先生、甘肃临夏的郭维杰先生、河北邢台的张秀芬女士、北京混元太极的段俊先生、台湾的詹德胜先生等等。还常有国际友人来到北航绿园,或讨教推手奥妙,或探讨养生机理。来北航绿园学习的人中,既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者、六七十岁的退休职工、四五十岁的中壮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二三十岁的大学生研究生。不论来着者年龄大小、学历高低、什么职业、男女性别、本地外地,李老师都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无私相授。李老师讲解功理功法坦诚耐心,诲人不倦;搭手示范不厌其烦,谦逊有度,一点也没有教授博导和当过领导的架子。如此以来,便形成了非常和谐和令人向往的学习交流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李老师把无极太极功分为后天静功、先天静功、静极生动、动中守静、动静自如、功遂身退六个阶段来教学,有理、有法、有梯次、有演示、有体验,理论联系实际,既形象生动,又容易接受和体验。经过两年多的站桩练功和反复搭手感悟,让我大大提升了功夫水平,受益匪浅。不仅身体越来越好,对太极功夫奥妙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特别是获得了以下两个方面认识:
一是修炼无极静功以得气场、储蓄能量。静功最根本的,是要“恒无欲也以观其妙”。站桩致虚守静的目的,是要进入无极态,让身体气血充盈,周天如流涌动,空间自然能量不断滋养全身筋骨;让身体与大气相融合,和其光,同其尘,忘却有己,虚灵守默,天人合一;进而上弥于天,下拢于地,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感悟六合之内混混沌沌气场的形成。越站无极静桩,身心越是轻松愉悦,仿佛四周在不断扩容,气场的感觉越来越浓,真是妙哉神奇! 正如无极歌所云,“无形物象无纷拿,一片神形至道誇,参透虚无根氐固,混混沌沌乐无涯”。
二是修练太极动功以得场势、阴阳相济。动功最根本的,是要“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关于太极拳的动静之法,李老师明确指出,太极拳的实质是无极太极状态的相互演化,是有无相声生的变化过程,是常无、瞬有并辅以身段动作的身心活动。经过这两年的学习和演练,我对“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等拳理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体可以理解为阳,无极态养成的场可以理解为阴。无极场一分虚实即可得势,所谓“动之则分”是也。太极势虚实一合即可入静,所谓“静之则合”是也。一念之间,无中生有,一静一动,神领场动,场动形随,是为“阴不离阳、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所谓神领-气动-形随是也。如此动作架式,太极拳便可势如行云流水,体如风中之旗,绵绵缓缓,味道无穷。因为虚实的方向决定着肢体动作的走向,便也就有了“欲左先寓于右,欲前先寓于后,欲上先寓于下”的规律。总之,太极之动作架式其实就是神意之下气场的有无相生、虚实分合以及身体与气场阴阳相辅的外在形象呈现,而太极拳的各种劲道则是其势能运行演化所产生的神奇内在效果。正如太极歌所云,“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一理中”。
无极太极搭手听劲
虽然对于无极太极功夫的理解和体悟远无止境,但经过两年多来在北航绿园的耳睹目染、切磋交流、搭手体悟和默识揣摩,越来越感觉是理又有所明、心又有所悟、体又有所证,越来越认可老子《道德经》是太极拳的心法之源、修练圭臬,越来越觉得无极太极功夫有实效、有玩头、有乐趣了。每思至此,倍感欣慰,尤其感谢李老师一直以来的教益以及周毅、苏昭辉等其他老师的辅导和启发!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