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613:除了血脑屏障,这些屏障你知道吗?

日进一卒,功不唐捐。今天是咱们一起学习的第 613 天

1. 血脑脊液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主要是由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脉络丛上皮细胞组成

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窗孔,基膜呈不连续结构,故溶质分子较易通过;

脉络丛上皮细胞则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且其之间存在的闭锁小带可阻止部分溶质分子进入脑脊液,因此脉络丛上皮细胞及其之间的闭锁小带被认为是血-脑脊液屏障的形态学基础。

在脉络丛部位已证明,溶质分子从血液至脑脊液有弥散、异化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而从脑脊液至血的运输则是通过主动转运机制。(笔记:毒物如脑脊液容易,而脑脊液中的物质,往血液中输送困难。所以中枢系统的感染往往都是继发性感染)

2. 脑脊液-脑屏障

脑室的室管膜上皮细胞、覆盖脑表面的软脑膜和软脑膜下的胶质细胞突起组成了脑脊液-脑屏障。室管膜上皮细胞无闭锁小带状连接,不能有效阻止大分子物质通过,且其他结构的屏障效能也较差,因此,脑脊液的化学成分与脑组织细胞外液的成分大致相同。(笔记:所以腰穿的结果才能反应颅内的病变)

3.  酶屏障

除中枢结构的物理屏障外,广义的脑屏障还包括酶屏障和免疫屏障。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含有调节物质转运的特殊酶,包括多种氧化酶和水解酶,它们构成了一道屏障,可以降解透过血脑屏障的一些物质以及中枢微环境中的一些递质,如单胺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等,对于酶屏障的组成、定位及其生理意义目前还不甚明了。

4. 免疫屏障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的功能;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脑内部分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还是许多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和靶细胞,具有参与免疫应答的潜能。

在脑的某些部分,如下丘脑正中隆起、松果体、垂体神经部、下丘脑第三脑室周围以及延髓后缘区等处的室周器官等毛细血管内皮有小孔,基膜不连续并与邻近胶质突分开,有较大的通透性,脑屏障比较薄弱或缺乏,因而血液循环中的一些物质,包括细胞因子、神经肽、激素等,可以通过这些部位进入脑内(笔记:此处也可能是颅内感染的薄弱环节),但目前有关这些现象的意义和认识还较欠缺。

当脑组织受到电离辐射、微波、激光等作用,或机体在高渗、高温、缺氧、损伤以及肿瘤疾病等内环境紊乱的情况下,脑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功能被破坏或抑制,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脑屏障的分子可进入脑内,其机制可能涉及特殊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对脑屏障构成组织的影响以及血脑屏障局部代谢受损(如线粒体代谢、糖代谢等)等。

(笔记:外界环境因素的改变也是颅内感染的可能原因)

整理编辑:
刘锐 | 医生
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金陵医院(医院还有个名字,有纪律网上不让说全称,自行查地址)
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05号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选摘自专业文献,仅供专业人士学习,不作为非专业人士诊疗依据。

本号不接受网络问诊。如需网络问诊,获取更多医学科普,请前往好大夫APP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