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其他的书基本都可以烧了 2024-05-04 10:45:50 影响复利终值的主要因素是利息,而不是本金。我们今天读了很多乱七八糟没深度的书,不仅意味着我们没能从这些书里面获益,还意味着我们永远的失去读有益的书所能带来的复利效应。我们最大的损失并非读肤浅的书所浪费的时间,而是由此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原来特别反感有关思想修养的书,以至于谁要是非党员还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类的书来看,我会觉得他是个怪人。直到今天看了下面这本书,我再次确认自己太肤浅了。什么“第一性原理”“系统一和系统二”,当前市面上的很多畅销书、畅行的观点,我们的前辈、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提到很多次了,而且他们的观点覆盖的范围更宏大,更符合客观规律,更接近于“天道”。跟这本书比起来,很多畅销书都不值得去看,甚至都可以直接烧掉了,就像我昨天刚看完的那本《复利思维》那本书,幸亏是凑单买的,今天我就把它扔了,一点都不觉得可惜。 一、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教父》里提到: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那么,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呢?于是,很多书就轮番上场了,什么看透本质底层思维之类的。这些书有一定的价值,毕竟存在即是合理;但是这些书只是起到了缓解我们的焦虑的作用,却并没有改善我们的生活;那些道理看起来也很对,但是并不能够落地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在于这些书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维系统,不能在我们大脑的出厂配置上做改进。因为它们本身就不够深刻。它们在教我们如何看透问题的本质,自己谈论的东西所在的层面却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因此,我们在选书的时候,一定要去看那些读起来很烧脑的有深度的书,那样的书才能刺激到我们更深层次的思维系统,让我们真正受益有所改变。 二、要用哲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这本书在《实践论》中提到: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性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物,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上面这些话听起来很废话吗?绝不。这些话更接近于根本性的规律上的东西,很多畅销书的观点无非就是上面这些观点的衍生观点。1、某本书:人的大脑的三个层次有本书里提到人的大脑可以分为三层:1952年先驱科学家——保尔·马克里恩,提出了“三重大脑”的理论,他把人类的大脑按照进化的时间顺序,分成了三层: 第一层是3.6亿年前形成的“本能脑”,它负责自我保护和繁衍后代,避难趋易、喜欢确定性。第二层是2亿年前形成的“情绪脑”,负责感性,它喜欢马上享受、即时满足;第三层是250万年前形成的“智慧脑”,它负责逻辑思维和自我认知。如果说本能脑100岁、情绪脑55岁,那智慧脑只是1岁的婴儿,本能脑情绪脑效率极高、耗能极少,每秒运行1100万次,智慧脑每秒运行速度只有40次,而且耗能极高。在本能脑和情绪面前,智慧脑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大部分时候,本能脑和情绪脑控制着我们,左右了我们的决策。饿了我们就想吃,困了我们就想睡,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逃避。我们很少用智慧脑去思考,做出理性的决策。这个观点你有没有似曾相似的感觉,是不是特别熟悉?没错,这本书讲了很多,但其实就是在讲《选集》这本书提到的那句话: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认识要从感觉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2、某本书:系统1和系统2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将认知系统一分为二。系统一: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包含各种偏见,不那么精确,随时运作,低成本、低能耗,这就是快思考。系统二:工作起来需要人们集中注意力,但理性精准,运作需要分析与推理的介入,高成本、高耗能,这就是慢思考。这不还是《选集》里提到的那个观点么: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三、《选集》对以后分析公司的启示 我们在分析公司的时候,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想当然。 举例来说:因为大豆比豆粕更有质感更高级,就想当然地认为用大豆做的酱油一定比豆粕做的酱油好。实际上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更高更适合做酱油,而且还可以豆粕价格更低,还可以节约成本。《选集》里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绝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分析公司的时候,条件有限我们也可能了解某家公司的全部信息,但是有了“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根弦,我们就多了敬畏之心,谦卑之心。因为目前所知还很片面,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全面地去分析公司;因为目前的分析还很主观,因此我们需要克服自己的偏见客观地评价一家公司。《选集》中的很多思想,完全可以用于分析公司的实践当中,引导我们把握客观规律,寻找问题的本质。其实这也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要去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客观规律,让人生在谢幕的时候,比人生开始的时候,能够更加通透一点。 赞 (0) 相关推荐 如何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 在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时,决策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如何追溯问题的本源并做出最有价值的决策?今天推荐的文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维度:通过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更好地解决问题. 付诸行动的背后,实际上是在 ... 什么是事情的本质?如何抓本质 什么是事情的本质?如何抓本质 前传——必杀技的练成(二) 前传 对于我来说,过去,现在,将来是一体的,过去的有些事情,那么清晰地呈... 前传 对于我来说,过去,现在,将来是一体的,过去的有些事情,那么清晰地呈现在我脑海,反复出现,彷佛就是现在.未来的事情也反复出现在我面前,有些实现了,有些我也不知道是否会实现.我那么想看到的事情,有些 ... 系统思维:让你拥有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普通人也能弯道超车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你一定遇到过这种的情况: 看电视剧时,看到一半大概就猜出了结尾: 朋友问你问题时,你可以一条又一条地罗列要点,分析得头头是道: 30岁时回想20岁时 ... 看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十几年学白上了! 这两年,流行一个词,叫「终身学习」. 这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我上小学时就听过「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土是土了一点,意思差不多. 当时,我对这句话十分恐惧.本来以为长大了就不用上学了,没想到还要学到老. ... 13年后再看《新结婚时代》才发现,婚姻破碎的理由,一个就够了 这里是梦鹿树洞,你有感情困扰,欢迎来找我! 文/梦鹿 13年后再看<新结婚时代>,终于明白了顾小西和何建国的婚姻最大的弱点,才发现恋爱时可以不顾一切,但婚姻就是现实的柴米油盐. (1) 女 ... 看过这个,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做番茄炒蛋! 番茄炒蛋虽然是家常菜,但要把简单的家常菜炒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味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炒番茄还是鸡蛋,番茄要怎么处理,鸡蛋要怎么炒才嫩滑,要配什么辅料,这都是有讲究的.究竟邓大厨做的番茄炒蛋和你做的有 ... 眼睁睁看着同学死亡才发现健康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欲望杂念! 本文作者: 郝万山,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 有病了才去治疗,其实已经晚了! 我想,我们总在问,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家想过这个问题吗? 有的人说,没钱不行:有 ... 河里有拖把在飘?看了10遍才发现太魔性,竟然是狗狗在游泳? 宠物萌宠秀 看完古人聚会 才发现是我不会了 本 文 约 223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吃个饭聊会天,唱个歌再玩游戏,我一直以为朋友聚会不都是这样? 直到最近,我翻到了宋徽宗赵佶的"聚会照"-- 好家伙,原来我们今 ... 十年后再看《蜗居》才发现,海藻沦为小三的命运,冥冥中早已注定 <蜗居>热播的时候,我正在上大学,功课忙,没怎么仔细看,依稀记得一些片段,同学又剧透一点,大致有些了解.如今十年过去了,重新翻出来看,看了前面四集便发现,海藻沦为小三的命运,冥冥中早已注定 ... 【涨知识】看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 【涨知识】看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 看过深圳地图才发现,佳兆业真是家值钱的公司!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这句话,道出了房地产的真谛,也一直被房产界和购房者们奉为"金科玉律&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