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修复心室的破窗 | 社工课
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Y,女,43岁,与50岁的丈夫、14岁的儿子及80多岁行动不便的公公一起居住在曹路地区一老旧的动迁小区。夫妻二人失业多年,家中经济来源,除Y丈夫与儿子二人的低保救助金外,主要依靠同住的Y公公的退休金补贴。两周前因丈夫查出患了骨髓癌晚期,需要紧急的后续治疗,人力与财力上的巨大压力,让Y无力应对。面对病患后处于绝望状态的丈夫,正面临小升初的儿子,与无法自理的公公,及未来治病的巨大经济压力,Y焦虑万分,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社会工作者紧急介入。二、理论背景:任务中心模式相信Y有解决其问题的能力与潜能,强调Y自身能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自主执行任务的方式,达成Y自己选择的、明确及有限的目标,并借此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有效地提高Y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有助于Y自我功能的增强。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便是通过设立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并协助Y将目标拆解为分步骤任务,社会工作者又借指导与鼓励的方式,最终促使Y完成任务,继而达至本案例介入的真正目的——全面提升Y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生活的掌控。
该案例由于情况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针对的Y家庭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介入之初丈夫尚处疾病治疗期间Y的自我认知期二、丈夫过世后自我探索与重建期三、重新走上社会后的Y的自我掌控期在整个案例的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按三个不同的阶段,依托任务模式的框架分别进行了阶段化的任务设置,并最终使Y实现的自我的全面重建,恢复自信,走向重生。三、分析与预估(一)Y背景资料的搜集1.个人层面Y是扬州外来媳,因房产原因目前户口仍未迁至上海。职校学历。结婚前曾有过就业经历。婚后因要照顾同住的公公及上学的儿子便没有再就业。Y一直希望在曹路生活过程中,利用照顾家人的空闲时间,在当地办一些小吃摊挣钱贴补家用,但丈夫不认同,且时常贬低Y的想法,表达看不起Y的意见,使Y一直没有尝试。家中经济困难时,Y时常陷入捉襟见肘但又无人可寻求帮助的局面,因而造成心理的焦虑与紧张,因家庭现状时常陷入较深的自卑中。2.家庭层面Y的丈夫,二婚,与前妻育有一女没有来往,与Y结婚后不久搬至曹路地区。未搬至曹路地区前有帮人做临时工作的经历,搬至曹路地区后,偶尔帮人跑运输,平时基本呆在家中看电视或打麻将,但并不帮助Y承担家务或照顾儿子的学习。Y丈夫个性外向、思维活络,曾有过区摔跤队与华东六省一市卡拉Ok比赛初赛第一名的经历,且谈及这些经历时,Y丈夫显出极强的自豪感但又伴有最终并没有成功的失落感。Y丈夫的三位姐姐与Y关系不和,因为Y现在居住的房子产权证上只有Y公公与儿子的名字,因此造成Y丈夫的姐姐们与Y家庭间因房产而产生矛盾,偶尔因看望Y公公在家中碰面时,彼此也会因此而发生口角,因而双方关系极差。Y儿子正读五年级,面临小升初,学习问题一直较严重,除学习成绩不佳外,学习习惯较差,基本每天学习均要Y陪伴完成,成绩不佳,加上家境原因,Y儿子也非常自卑。学习情况外Y儿子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擅长手工制作与体育运动,但一直没有机会在这些方面获得他人的认同。Y原生家庭在扬州,父母均健在,身体情况良好,家中兄弟姐妹众多,Y每年寒暑假均会带着儿子回娘家,与娘家关系较亲密,娘家是Y坚强的依靠。一些初中朋友与Y关系较好,偶尔会主动帮助Y,朋友是Y较重要的心理依靠。3.成长经历Y在初中职校阶段,学习良好,在此阶段结下较多的朋友,且在当前的生活过程中依然保持联系,关系良好,朋友们均会给予其一定的帮助。Y很信任这些朋友。Y在先前的就业阶段,从事过厨师的工作,且有厨师资格证,并在当时的工作过程中因表现出色获得过提拔,因而在失业多年后,谈起那份工作依然表现出高兴与满意的神态。搬至曹路后的Y,每天做家务无法外出工作,加上丈夫的贬低与丈夫姐姐们的指责,Y有较重的自卑感,同时也对丈夫不工作天天赖在家的生活状态非常看不起,从心理非常鄙视丈夫。Y曾在承担儿子学习责任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一些有一定效果的引导技巧,增强了Y对增进儿子学习的自信。(二)社会工作者从Y家庭信息中发现,Y家庭存在经济、人力与资源等多方面的缺陷,经济的不足造成家庭缺乏自主与向外的发展可能,人力的缺陷造成事实上有职业能力的Y长期因需照顾家人而被困于家庭,无法实现自我的成长,资源的欠缺更在整体上阻碍了Y家庭全体成员的行动。依托任务中心模式的框架,社会工作者将以提升Y家庭成员整体发展能力的角度,从身心的递进层次协助Y家庭成员,主要是Y个人设计发展性任务,借Y执行任务的过程,逐渐达到Y及家人身心的成长,最终使其拥有应对现状的能力,最终带动提升整个家庭抗压力的目的。而所有的任务建筑在Y如下几点需求之上:1、 Y需进行积极化的自我认知。2、 Y需自我探索并重建自我能力。3、 Y需不断稳固积极自我实现自我掌控。四、服务计划具体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针对Y所处的现实情况按需求与问题进行了三阶段的划分,并在各阶段依介入目标不同各有侧重进行设计,介入分阶段计划如下图所示:第一阶段:自我认知第二阶段:探索与重建第三阶段:自我掌控提升自我效能学习与尝试演练与稳固掌控与重构Y丈夫儿子解构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知重新演练整理、接纳与希望蜕变重生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一)第一阶段:自我认知(丈夫尚处疾病治疗期间,从Y自身及家人心理情绪调节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提升Y自我认知与自我效能。1. 稳定Y及家庭成员的心态,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家庭整体抗压能力。(1)Y平稳心绪、体验自我价值。Y需要先对自我当前的焦虑进行平息,社会工作者为Y制定了学习心理知识与练习情绪放松技巧的任务。并通过协助Y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引导Y对家庭关系症结做自己的分析与梳理,以达到增进Y夫妻有效交流,消除Y夫妻间存在的信息沟通失误。并通过引导Y家人对Y表述肯定与感谢的话语(彼此间的轻视化解为价值的认同)营造来自家庭成员认可的家庭氛围,让Y重新了解自己在家庭成员中的价值,提升其自我效能感。(2)Y丈夫自我效能感的激发。针对Y丈夫自身因对过往经历失败的遗憾造成对家人消极评价的转架现象,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通过引导Y夫妻交流的方式,消除双方心理隔阂,加重双方认可与鼓励的方式,消除双方的敌视与轻视,提升夫妻联盟的牢固度,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从Y丈夫以往的经历出发,为其链接了当地商家的一次卡拉OK比赛,通过在比赛中Y丈夫的优秀表现,重新为Y丈夫乃至Y一家重新在当地的社区赢回关注与价值感(以前被人看不起,参加卡拉OK比赛后邻居都来家中看望Y一家)。提升Y丈夫应对生命最后关头的自我效能感的同时,通过支持其丈夫间接为Y提供一种精神的支撑。(3)Y儿子自信的提升。针对Y的儿子,社会工作者多次通过心理调适调整Y儿子的自我认知,提供Y儿子参加以手工为主的社区活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提升Y儿子自信心等方式,改善Y儿子的低自尊表现。协助Y从以往儿子成功经历中提炼积极因素的方式,使Y寻找到全新的积极角度评价儿子,以积极评价催化儿子正向发展。并协助Y与学校老师沟通寻找老师正向帮助等方式,稳固Y儿子的积极转变。2.Y学习解构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尝试解决问题,牢固自我的积极认知。(1)解构问题。引导Y解构当前危机问题为经济、人力及资源的不足,教授Y如何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优劣势的分析,及可以寻求帮助的方向的定位。引导Y看到危机背后存在的机会,丈夫的就医引发费用及人力问题,正是表明家庭责任需重新分配的重要理由,目前正是将家中原本由Y个人承担的大量责任进行一次家庭范围内统筹再安排的恰当时机。同时家人原本较松散的关系结构,也有机会因这次丈夫的疾病而重新凝聚起来,儿子也将有机会获得一些精神与心理上有成长。同时Y自己也可以借此机会,认真地学习并尝试练习自己久未使用的社会交往能力,向外部的环境寻求为家庭解决问题的各类资源的帮助,为以后长远来看必需做出的重回职场做前期的准备。(2)解决问题。引导Y应用学习到的各类能力实际解决当前的问题。针对丈夫需要住院,公公需要人照顾,儿子尚在五年级,生活等各方面能力欠缺同样需人照顾的情况下,寻求外界经济与人力的协助。社会工作者与Y一同制定了任务计划:与社会工作者一同,齐头并进与居委街道联系寻求政策的帮助;与原生家庭联系寻求精神与经济的支持;与丈夫的姐姐们商讨丈夫住院的情况下,公公的照顾形式改变问题,将公公照顾责任做一个分担;与朋友商量在丈夫住院的情况下,上学儿子的临时照顾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3)实现认知。Y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一系列的任务,完成该阶段自我的初步认知,经过一些任务的顺利完成,Y的公公最终在丈夫的姐姐安排下,住进了市区的养老院,姐姐们合作的表示在Y丈夫生病期间会承担照顾父亲的责任;Y儿子在Y一些朋友的帮助下,有机会在放学后在朋友的家中做作业,由朋友代为照管;丈夫的医药费也在社会工作者及Y自己的努力下获得了一定的解决。而Y自己在这一阶段忙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知了自我的能力,恢复了相当的自信。(二)第二阶段:丈夫过世后Y自我探索与重建期的介入。1.借用上一阶段学习的问题解构与解决技巧重新演练问题的应对。Y丈夫过世后,Y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寻找到了丈夫后事的处理思路,并自己制定了后事处理的计划,涉及到的经济、人力等安排,最终在Y自己的努力下顺利完成。2.情绪的整理、现状的接纳及未来的希冀。丈夫过世较近周期内,社会工作者对Y进行了哀伤辅导,平稳了情绪。一个月之后,辅以上一阶段建构的自我效能基础,社会工作者引导Y对上一阶段的经历做回顾与提炼,以加深Y对于自我能力的觉察与强化。同时鼓励Y重新对当前阶段的问题与相对的处理方式做分析与计划,使Y认知缅怀的同时,展望未来的迫切性。并使Y可以借已拥有的问题应对能力,尽快的进入可以带来积极体验的新一轮尝试中,两个月后,Y制定了融合前阶段学习到的各项技能的求职探索计划,并最终在充分准备之下尝试一周之后,成功应聘为一家饭店的点心师。Y的儿子在父亲后事办理阶段的一些成熟表现,让Y看到了儿子的成熟,同时儿子有意无意的日常关心,也让Y所担心的儿子的不成熟少了理由。Y丈夫的姐姐们、原生家庭成员、及朋友们及一些因听过Y丈夫在商场卡拉Ok比赛记忆深刻,以前从未有过交往而自发前来参加葬礼的邻居,均让Y在丈夫的丧礼上体会到了家庭价值的提升,使Y对自己存在更认同。随着自我的认知完全积极化重建,Y,遇事已不再焦虑而学会了冷静。(三)第三阶段:重新走上社会后的Y自我掌控期的介入。1.蜕变。社会工作者介入半年之后,Y已基本完成了身份的转变,由以前一个十多年未工作过的家庭妇女,完全地转变为职业化的女性,并因为工作能力出色、态度认真而获得工作部分同事与主管的认可与嘉奖,马上就要转正了。同时Y依然相当有责任感的在忙碌工作之余,时常去养老院看望公公,尽到照顾公公的责任,而Y儿子也在Y监督与管教下,理顺了学习的思路,并在Y的自主安排下,参加了一系列出于Y周全考虑而安排的不同的补习课程,如考虑到儿子放学早会乱玩,Y帮儿子安排了同小区书法老师处学书法,一方面可以修养儿子的情绪,另一方面学习的这段时间,Y正好在上班,正好帮助Y解决儿子的管教问题,同时,儿子也在Y有意识的肯定与鼓励下,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各科成绩均有提高。因为全盘掌控的当前的生活状态,Y完全没有以往焦虑的情绪状态,淡定自如了许多。2.重生。社会工作者曾在Y碰到一些需要与老师沟通的问题时有短期介入,但均借用上述两阶段的模式,引导Y自我解构与解决问题,订制任务计划,通过步骤下完成任务的方式,逐步达到全面解决问题的目的。六、总结与评估社会工作者是在Y较混乱无序、焦虑与自卑,完全失去应对现况策略的情况下介入。初介入时的Y家庭就像一个有着破窗的心室,对自我完全没有信心,整个家庭所有人均缺乏一种自信的行动力,十多年死气沉沉缺乏努力的生活方式,使那个心室上的破窗不光发泄完家中的积极意象,更吸收了许多来自环境的消极对待,在社区中被人看不起,缺乏他人的关注,就像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Y家人就在这破窗的心室中呆滞完全失去自我奋斗与抗争,走出心室与人交流的勇气。直到Y与社会工作者建立了联系,并最终依靠自己与家人的努力通过行动补上了缺损的那块破窗,最终建全与完整了积极的自我认知,并依托着这个积极的自我认知重建了心室,寻回了对自我的掌控。七、专业反思本例个案的介入过程中,因Y经历的特殊,社会工作者得以在案例介入过程中尝试了临终关怀、哀伤辅导、理性情绪疗法与家庭治疗等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式,依托着任务中心模式的大框架,最终达至了Y自助的目的。同时也借着这一模式的操作,社会工作者总结出任务中心模式营造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效果的较强直观性,也将在往后的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寻找适合的案例再次尝试,以完善应用的技巧,提升应用的实效。参考书目:1、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范明林 编著2、 个案社会工作:张雄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