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住得不习惯…” 化解随迁老人社区融入之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鲁仪
机构 | 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改革开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从农村走向城市工作,从偏远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是现今中国发展很明显的一大趋势。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被称作“流动人口”。近些年,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许多人在流入地稳定居住、就业。伴随着流动人口的稳定发展,衍生出“流动家庭”。
然而,随迁子女和随迁老人的生存状态很令人担忧。随迁子女有的过于幼小,父母双双都有工作需要上班,孩子放学后就独自待在家中,无人照看,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而随迁老人由于年纪大,语言不通和生活习惯的固定化,使得随迁老人与迁入地生活产生隔阂,成为社区里的“隐形人”。
随迁子女入学难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在《摆脱积分入学的困扰——一例随迁子女社会工作服务个案》这篇文章中,案主华姐(化名)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入学难的问题困扰他们多时,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两个孩子入学问题得到了解决。华姐夫妻俩因忙于工作,无暇全天候地照顾两个孩子,而孩子年龄小,华姐将他们锁在家里,存在着非常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问题,社会工作者鼓励她们参加了“安全100分”小组。通过情景模拟让他们学习如何应对危险情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所开展的服务策略都是很具有针对性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在开展个案的时候,从案主需求出发、制定符合案主需求的服务策略,才能真正的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这个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为解决案主的问题所做的努力其实跟我们平时所开展的工作有很多共通之处。我所在的社工机构是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我们做的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与帮助。而我所在的社区是西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个社区属于回迁社区,许多都是随迁老人。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麻烦。
比如,有一位社区居民由于生活习惯的问题,进社区后不注意个人形象,当她的小孙子想去上厕所的时候,她直接就让小朋友在场馆内的垃圾桶内解决。社会工作者发现后及时制止,但是这位阿姨始终以孩子太小,已经憋不住了为由,不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位居民始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就组织开展了一次“社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主题活动。通过沙龙的形式,促使社区居民意识到生活在社区之中,需要遵守一些文明公约,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这样的活动我们举办过很多次,最终我们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位居民阿姨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了。现在她看见其他社区居民有不好的行为时,也会主动走上前去劝说。
随迁子女教育缺失怎么办?随迁老人孤独、不合群怎么办?别急,社会工作者有“妙计”。针对西堡社区随迁老人和子女多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制定并开展了“希夕的城堡”亲子早教课活动。在这里,有专业的亲子课老师给孩子们上早教课,改善孩子入学前的紧张感与不适感。老人在家庭里扮演着照顾孙辈的角色,他们带孙子孙女来社区上亲子早教课,在与孩子一起上早教课的同时,他们不仅认识了许多朋友,也收获了很多快乐。
这个活动受到了很多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有一位叔叔说:“你们这个活动真棒!我们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平时也不出去,也不认识人,在家挺急的慌的,现在好了,以后我可以多多带孩子来上课,他们跟其他小朋友玩,我也可以与其他年纪差不多的人一起下棋,打牌。”
不仅如此,西堡社区还开设了“老年大学”系列课程,专门教授老年人手机课、电脑课。同时,在西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设有“日间托老室”和“四点半课堂”。当孩子去上学后,老人们可以在日间托老室休息,与其他老人打牌、做养生操;等孩子们放学后,他们可以在四点半课堂写作业,当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社会工作者则指导他们写作业。随迁老人在日间托老室与其他居民沟通交流,缓解孤独感;随迁子女在四点半课堂收获知识与力量。
以前看过一篇有关企业社会工作的文章:企业员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很突出,在这时,企业社会工作者则制定出了一个政策——在员工子女放学后,由学校校车把孩子们接送到企业内,企业腾出一个空间,由社会工作者带领他们写作业,做游戏。看完这篇文章,我很感动。一个企业,只有稳定了人心,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工作的效率。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很感动,也很光荣。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收获了快乐。作为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满意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随迁老人很难融入社区的问题很难吗?随迁子女入学、无人看管的问题很棘手吗?社会工作者告诉你:在社会工作者这里,一切困难都将被我们打败!
向原创者致敬
社工客2016-2017年度原创作者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