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杯之于咖啡,相当于葡萄酒杯之于葡萄酒
葡萄酒杯就像是葡萄酒的“美颜相机”,选对了杯子,酒的香气和口感都能更上一层,咖啡也是一样。
曾经就有人讨论,如何才能用最省时省力的方式提升喝咖啡的体验,有人回答关键是咖啡豆的质量;有人把票投给磨豆机;也有人说一个咖啡杯就足够了,毕竟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杯子,拿它喝水都觉得在喝琼浆玉露,更何况咖啡呢。
的确,对于咖啡小白来说,相比细究每款咖啡豆之间不同的风味,最简单的,的确是挑选一款自己喜欢的杯子,由它带着自己踏上品味咖啡的旅程。
关于不同的杯子对咖啡口感的影响,有人早就做过研究。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受试者在品尝装在不同杯子里的同一款咖啡时,他们普遍觉得容量小的杯子里咖啡比较苦、形状较宽的杯子里咖啡更甜。
对于这个现象,研究人员总结,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心理暗示的作用,人们潜意识里觉得更“高胖”的杯子里会兑有更多的牛奶和水,并且这类杯子的形状更有利于苦味物质的挥发。
小编虽然不是喝咖啡的行家,但也懂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何况喝咖啡确实和葡萄酒一样,不同的杯子适用的咖啡也不同。
一般来说,小于 100 毫升的咖啡杯多用于品尝意式浓缩咖啡,虽然只有小小一口,可以一饮而尽,但口感精致,咖啡的香气久久萦绕齿间。
容量在 100 至 300 毫升范围内的是普通咖啡杯,相比小咖啡杯有更多空间,可以自行添加牛奶、砂糖等。
300 毫升以上的咖啡杯则用于盛装牛奶占比较高的咖啡,比如拿铁、卡布奇诺、欧蕾咖啡等,杯子高而宽,可以展示拉花图案。
除了不同形状,我们平时还能看到不同材质的咖啡杯,纸的、陶的、瓷的、塑料的、玻璃的。
为了不影响咖啡的口感,除了喝前温杯必不可少,一个好的咖啡杯最好还能够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这样咖啡才不至于过快冷却,风味减半。另外,最好能够质地细密,不易附着咖啡垢,便于清洗。
前文提到的材质当中只有瓷才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瓷杯中又以添加了动物骨粉的骨瓷更胜一筹,光洁细腻、通透轻巧,相较于普通瓷器,它的色泽更加洁白无暇,更加轻薄的同时硬度不减;此外,相较于玻璃又有较好的保温性。
一般来说,骨瓷中的动物骨粉来自牛或羊等食草动物,国际上认为原料中含有 25% 以上的骨粉即可称为骨瓷,骨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接近奶白色,40% 以上的即属高档骨瓷,目前顶尖骨瓷品牌的骨粉含量都在 45% 以上,制作难度也随着骨粉含量上升而加大,因此此类餐具套装的价格都在 4 位数以上。
看到上面的图,你是不是觉得接下来会讲到景德镇和青花瓷?很可惜,并不是。
中国发明了瓷器,但骨瓷却来自英国。
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皇家阿尔伯特(Royal Albert)、安兹丽(Aynsley)、斯波德(Spode)、韦奇伍德(Wedgwood)……这些都是英国顶尖的骨瓷品牌,它们以制作精良、设计优美的瓷器,走进了皇家、走进了博物馆、走进了收藏家们的收藏清单里。
而骨瓷的历史又和斯波德这个英国骨瓷顶尖品牌密不可分;谈到英国瓷器,又离不开韦奇伍德这个英国传统瓷器代表。
斯波德
骨瓷的发明者
18 世纪,西方对瓷器这种“白色黄金”趋之若鹜,也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瓷器的“山寨”之路。不过一开始烧出来的东西实在是不咋地,灰不拉几的,不像中国瓷器那样洁白无瑕,景德镇瓷工看到都要笑晕过去。
出于对“白色黄金”的不懈追求,欧洲人不停地试验,不停地试错。
1748 年,一位名叫托马斯·弗莱(Thomas Frye)的陶工兼画家把骨粉混入胚土中烧制,烧出来的成品非常通透,这便是骨瓷的前身,但仍有缺陷,不能与中国瓷器抗衡,因此没过多久,托马斯·弗莱的工厂也倒闭了。
18 世纪末,住在英国瓷都斯托克(Stoke-on-Trent)的约书亚·斯波德(Josiah Spode)改良了配方,发明了如今的骨瓷,再加上他儿子在伦敦的“市场推广”,骨瓷终于一炮而红,在英国乃至欧洲站稳了脚跟,并成为皇家御用骨瓷。
这就是骨瓷的故事。
除了骨瓷,约书亚·斯波德的成就还有另外一样,发明了釉下蓝色印花转印技术,我们不需要知道具体怎么操作,只需要知道这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瓷器制造业的发展。
并且有了这项技术,欧洲人终于成功“山寨”出了青花瓷,比如 1816 年斯波德推出的“意大利蓝”(Blue Italian)系列,成功地把中国青花瓷与西方元素与审美结合。
如果以后在国外看到有奇奇怪怪图案的青花瓷,很有可能就出自斯波德这个品牌。除了“意大利蓝”,斯波德后来还推出了“意大利黑”(Black Italian)系列:
比如这套意式浓缩咖啡杯,细看里面的图案,你会发现当中的建筑都是西式的。
韦奇伍德
英国传统瓷器的代表
在约书亚·斯波德在玩骨瓷的时候,同样住在瓷都的另一个约书亚在玩另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后来还进了大英博物馆,成为了英国国宝。
帕戈萨斯飞马瓷瓶(The Pegasus vase)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这就是约书亚·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当时在玩的碧玉瓷(Jasper ware),这个命名源于它与玉器相似的硬度。碧玉瓷多为马卡龙色系,比如浅蓝、浅紫、浅绿等,也有深蓝和黑色,上面饰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白色浮雕。
这个系列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上流阶级的青睐,1793 年,在英国使团出使中国时,献给乾隆的 80 大寿贺礼就是韦奇伍德的花瓶,这个品牌从此也奠定了它的“国宝级”地位。
现代韦奇伍德同样生产顶尖的骨瓷器具,采用 45% 以上的动物骨粉,瓷质细腻坚固,洁白光滑,许多在售系列在官网上经常断货,比如小野莓系列:
木槿系列:
漫游美景系列等等。
可惜的是,由于经营不善,韦奇伍德在 2009 年便申请破产,目前属于芬兰 Fiskars 集团,已不再属于英国。
除了以上提到的品牌以外,德国麦森(Meissen)、日本鸣海(Narumi)、日光(Nikko)、泽武(Noritake)等都生产国际顶尖的骨瓷器具。
麦森
从最开始被嘲笑,无法使用的粗劣“山寨”品,到如今立于世界顶尖之列,让人高攀不起,西方陶瓷的“逆袭”之路走得可算是非常成功了。
细心的你可能也发现这当中没有一个中国品牌。小编试图在网上搜索关于中国陶瓷的信息,搜出来的却都是建材瓷砖。
曾经的陶瓷大国现在却没有一个能够在世界打响名号的品牌,甚至有的还沦为外国瓷器品牌的代工厂,着实是有点可惜。
但小编相信国内肯定也有质量优良,设计精美的瓷器杯具,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一昧孤芳自赏,别人也不见得能看到你的好。总之,希望以后也能够看到更多国内的牌子活跃在世界顶级瓷器之列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