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于其伟:那碗手擀面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19】
那碗手擀面
河南郑州 于其伟
记得小时候,正长个子的那个年月,每到中午,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奶奶做的手擀面是一家人常吃的午饭。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一碗手擀面成为了我记忆深处最爱的美食之一。
一碗手擀面,比不得山珍海味。一碗手擀面让我的味蕾适应了农家的生活,让我体会了生活的意义,而奶奶亲手做的手擀面也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一碗清水,一瓢面粉,在老家厨房那个用了多年的案板上,只见得,奶奶手持一根长长的擀面杖,将和好的面团擀成一张大大的面皮,面皮在奶奶的手中逐渐变大变薄,最后叠起来,刀起刀落,切成细细的手擀面,撒上一点面粉,等待入锅。
老家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长得郁郁葱葱的“石香菜”,奶奶做的手擀面里少不了它们,撒上一点石香菜,再放些已腌制好的葱花香油调料,放一些芝麻叶、青菜等,一碗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汤面条就出锅了。我们老家管不挂糊的面条叫“汤面”, 汤是汤,水是水,菜是菜,瓜清水白,如三国鼎立。而挂了面糊,就是糊涂面了,天下大统,糊糊涂涂地吃。更难得的是,糊涂面的暖,散发得慢,会持续很久,半天过去,手脚还是热乎的。
吃着奶奶亲手做的手擀面长大,自此以后,也就喜欢上了面食,这也是北方人、中原人的家常便饭。家里有时也会蒸米饭,配上一些炖菜,放些“大肉”,也能大快朵颐,吃得开心。可要是天天吃米饭,心里还是要念叨,“奶奶,中午我们还是吃面条吧!”。汤面条、蒸面条、捞面条,换着花样,能吃上几天都不烦!
在高中和大学求学的那几年,每逢到就餐时间,从宿舍里奔向食堂,排起长队,等着打一份“面条”,也是那几年的常事,吃起来既“果腹”又实惠。参加工作之后,大多时间是在军校的自助餐厅里就餐,自助餐厅里食品花样众多,多吃蔬菜、配一份米饭成为了那时的习惯。空闲之余,自己也尝试着在宿舍里做饭,做的第一顿饭便是煮面条,初学做饭的我回忆着奶奶做饭的样子,能吃上煮熟的面食,而口味却相差甚远!
这几年,网购盛行,打开淘宝,动动手指随意挑选自己钟爱的商品,而自动和面机、压面机也在其中,出于不太放心网购的缘由,还是想着趁何时方便的时候到实体店里选购一款压面机。一次回老家,在镇子上的街道,我们特意挑选了一款压面机。回郑的时候,车里的后备箱塞满了父母的“心意”,自家打的面粉,蔬菜、芝麻香油等,这款压面机也随之带到了郑州的家中。每到想吃面条的时候,那款压面机着实出力不少。每次多和一些面,多压一些面条,吃不完的晒干或者放到冰箱里存放,随吃随取,很是方便!
单位的职工食堂面积不大,供应早餐和午餐,因为离家较远,上班时间,我一般都是在单位的食堂里用餐。每逢周一,周三和周五,食堂里供应除米饭、三菜一汤之外,偶尔会有拉面、糊涂面或是蒸面等,食堂的大厨师傅做的糊涂面,吃过几次,感觉口味甚好。糊涂面也是养生面,每逢那个时间,吃一碗糊涂面,既养胃又养心。
喝着一碗汤面条长大,在我的记忆里,一碗汤面条温暖了许多人的胃和寒冬。在这个繁华嘈杂的城市里,做上一次糊涂面,一碗糊涂面下肚,人生酸甜苦辣,儿时的回忆,奶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