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一台戏

汉帝国的建立之群雄逐鹿(二十三)

公元前207年正月,反秦联军在巨鹿之战获胜并且聚歼了秦王离部长城军。
至此,河北聚集了数十万大军,其中最强的部队有三支,分别是楚军项羽部、秦中央军章邯部和赵军张耳部。
此前我们仔细介绍过三方的力量对比(链接:《半决赛河北赛区,项羽占优》)。
接下来的河北,是属于项羽、章邯和张耳三个男人的舞台,他们也不负众望,演出了一场精彩的大片。
按照项羽一系的说法,接下来的故事就是项羽英雄无敌,挥舞大棒把章邯张耳彻底打服。
但事实上恰恰相反,项羽一直在借力打力,他不肯也不敢挥舞自己的大棒。否则河北局势不会拖一年之久,刘邦也没有进关中的机会。
不能怪项羽过于保守,实在是因为项羽的实力不够。
楚国手握黄金江淮,内部整合最为充分,但这不代表前线楚军就是项羽一个人的。
 
项羽继承的是项梁遗产,属于江南会稽项氏的成员,其核心班底只有会稽八千子弟兵。
定陶之战项梁败死,项梁嫡系损失惨重,因此即便项羽完整继承了项梁遗产,项羽的班底在楚国也远非最强。
我们从《猛龙过江》一节开始反复为大家介绍过楚国的各路山头,这些山头大部分现在仍活跃在楚国的军坛政坛。
这里面最突出的是英布、蒲将军一系。
蒲将军到底是谁众说纷纭,从常理分析蒲将军当是吴芮政权的军事代言人,所以他才会始终和英布合称,所以吴芮不显山不露水却能一直坐稳一方诸侯的宝座。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英布、蒲将军一系是长江中游流域老大,他们根基在江西和安徽,兵力雄厚。
英布、蒲将军在宋义死后才认项羽为他们的领导,在巨鹿之战他们作为前锋与章邯部作战,是逼退章邯部的头号功臣。
这支部队说起来属于项羽的楚军,可项羽对这支部队的掌控力又能有多少呢?他敢把手伸进这支部队吗?
我们只要看看英布、吴芮之后是怎么和项羽阳奉阴违的,就不难得出答案。
除了英布、蒲将军一系,楚国还有陈婴和吕臣两大元老级实力派。
他俩都被楚怀王留在身边看了起来,不过他俩手里的部队多半有相当部分也被派往前线。
陈婴、吕臣虽然不在军中,但他们的部队必然由他们的代理人控制,项羽敢随便不尊重他俩的代理人吗?
至于其他各个小山头,项羽是否有能力把他们拆散重组呢?
只怕范增和这些大小山头的关系都要比项羽来得密切,项羽要收编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甚至项羽想要控制项氏家族的部队,也未必那么轻松。
项梁这一支是被秦始皇迁徙去首都的一支,他们和下相的项氏家族已经隔绝了十多年,彼此早已是不同的利益群体。
下相项氏作为项羽的亲族,自然会比其他山头要更亲近项羽。
但身为这支项氏的族人,考虑问题的时候必然以下相项氏这个整体来判断得失,而项羽不在下相项氏这个集体内,这就使他们很容易和项羽产生不小的利害冲突。
此外项羽还有一些追随者,比如齐国的田都和田安,不过他们和项羽更是赤裸裸的基于利害组成的合作关系。
田都田安追随项羽,是要求项羽帮他们对付田荣,项羽对他们的控制力更加薄弱。
也就是说,项羽现在的地位充其量也就是楚齐联军河北方面军的一个盟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项羽想让西路军的刘邦北上接受自己指挥,但刘邦就当没听见。
那么在河北的这些楚军山头一旦和项羽隔开一定的物理距离,他们的表现只怕不会和刘邦有太大区别。
再举个例子,韩信算是后来的刘邦阵营里比较独立的武装了,可刘邦前后两次带几个人驶入韩信军营,直接接管了韩信的指挥权。
项羽现在敢带几个人跑英布、蒲将军、田都、田安等人的军中接管其指挥权吗?
归根结底,楚军虽然整合最充分,实力最强,但是项羽手里的嫡系力量不足。
说的通俗点,项羽现在家当太少,如果他真的喊打喊杀冲在最前,那就成了败家子,两下就会把家当给弄碎。
项羽的投鼠忌器,就给了章邯和张耳联合起来对付项羽的机会。
半决赛》一节我们介绍过,章邯已不打算再挂秦帝国旗帜,投降是迟早的选择。
问题是该投降谁,投降联军还是投降楚军或者赵军?
如果投降虚无缥缈的联军,就意味着章邯的部队是加盟,投降后章邯也成了联军的一员,大伙一块去打关中。
可是投降楚军或赵军那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章邯的部队有了明确的隶属关系,那你章邯控制的地盘的管辖权就得交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章邯显然更希望以带资入股的方式投降联军,而张耳肯定也希望章邯不要投降项羽,他俩自然会有接触。
但是章邯和张耳很难谈得拢。
张耳见到了章邯的人会聊什么呢?肯定一开口就是“我大大的支持你当关中王,你快把我的邯郸和河内给我呀。”
章邯会回什么呢?肯定是“别急啊,邯郸和河内肯定是你的,你先让我加入你们,大家一起去打关中呀。”
我们看下地图:
黄金河北的地盘,黄色线框包起来的北边现在属于燕国控制,这里多山区,土地也比较贫瘠,暂时可以忽略。
张耳现在控制着巨鹿、常山(也叫恒山)、广阳和邯郸北部邯郸城。大体是图中红色和橙色线条包住的部分。
巨鹿一带刚刚打完大战,满目疮痍。
北边的常山、广阳一带之前几个月一直是陈余在控制,而且被坚壁清野过,暂时也是个烂摊子。
西边的邯郸确实富得流油,可是邯郸城已被章邯坚壁清野过一回,一片断壁残垣。
因此黄金河北最富裕的地区,就是章邯现在控制的河内以及邯郸南部的部分地盘。
广义上的河内陆区一直号称帝王之基,是北中国可以和关中相提并论的富饶之地。
张耳现在虽然是河北老大,可地盘上还有数以十万计的联军,这些大爷的粮草张耳怎么也得供应一二。
所以张耳现在很缺粮草人口,对于章邯控制的漳河到黄河之间的肥沃土地,他势在必得。
章邯怎么肯让出自己的地盘呢?没了河内的肥沃地盘,你让章邯几十万脱产人员喝西北风去?
章邯之所以要投降联军,也无外乎想保留自己的地盘。
咱们现在都是同志了,一块去打关中,等关中打下来我当了关中王,我们再讨论河内的归属。
张耳怎么肯让章邯如愿呢?真打完了关中,你成了强国,我还能让你把吃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项羽这时体现了非常好的耐心和判断力。
张耳和章邯谈的时候,让你们谈去,等你们谈不拢了,“耳哥,走,咱打章邯玩去!”
就这么打打停停三四个月,把章邯一直从漳水边打到了安阳的洹水边。
章邯空有强大的秦中央军,却老被张耳和项羽联手揍,憋屈啊。
项羽的战略是很需要忍耐力的,新打下来的肥沃的邯郸河内的地盘,你说会是谁占领呢?
项羽的楚军只是客军,不会带行政人员和基层干部,这些地盘的生产生活和税收等活动的组织,只能由赵国人来干。
如果是心急的人看到眼前的局面,只会认为项羽在给张耳打工。
项羽居然听任张耳获得河内这个富得流油的地盘,你这不是在给人当枪使吗。
没有精准的判断力,没有强大的自信与耐心,是万不敢像项羽这么玩的。
而项羽坚信,子欲取之,必先予之,章邯和张耳一定会彻底撕破脸皮。
毕竟人心苦不足啊。
转机出现在四月。
随着章邯部被联军困在安阳,河内的广大地盘内都成了张耳的盘中餐,吃得他不亦乐乎。
接下来张耳居然派司马卬南下到孟津一带,想要渡过黄河拿下洛阳。
吃饱了的张耳显然有了更大的野心。
他的算盘是我先拿下洛阳,到时候就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取的位置,万一我一鼓作气进关中灭秦国,这天下没准是我张耳的。
这彻底的激怒了章邯。
章邯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关中啊!你张耳居然要夺了我的关中?
你这是要吃干抹净,断了我的一切希望啊,我们还怎么可能合作?
张耳美美的计划被南边新崛起的一头恶狼给破坏了,这是后话,咱先略过不提。
张耳沉浸在天下我有的快感中时,项羽出手了:
章邯,你投降我吧,你没别的选择了,你的地盘肯定要交出来。
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大礼物,我可以召开一个全体会议,在会上当众和你签合同,封你为关中之王!
我才是现在联军的盟主,我的话的分量你可以掂量下。
章邯现在真是走投无路了,河内一丢,继续扛下去他迟早粮尽而亡。
投降项羽交出自己的地盘固然很难接受,可项羽真能召开大会,公开封他为关中之王,无疑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接下来的时光就是对大会的筹划了,毕竟章邯也要看项羽是不是只是嘴上说说,项羽也需要摸透章邯的意思,全力举办好这次大会。
七月,大会顺利召开,毕竟章邯决定要和项羽联手,谁还敢从中作梗呢?
项羽与章邯期殷虚,章邯等已降,与盟,以邯为雍王。
殷墟之会才是真正确立项羽在半决赛河北赛区胜出的标志性事件。
兵力最多的秦中央军章邯部投降了项羽,项羽自己都不是王,就一前敌主帅,他居然公开分封章邯为王!
这让项羽得以凌驾于所有大佬之上。
章邯被封为王,中央军其他大小干部自然也会接受项羽的任命和奖赐,比如司马欣和董翳被授予上将军的头衔。
这无异于告诉所有联军将士,谁和项羽关系好走得近,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封赏。
这确认了以项羽意志为核心的分配秩序,确立了项羽在河北联军中的霸主地位。
至此,这场持续半年的大戏以项羽完胜而告终,急于求成的张耳基本被洗出局。
 
第二节我们介绍过,项羽自己一系吹捧自己英雄无敌,汉帝国官方诋毁他是没头脑恶霸,史书中的项羽形象就成了这两个形象的结合体。
链接:《司马迁为什么要夸大项羽》。
受此影响,后世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都把项羽塑造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勇武形象。
但这或许和现实中的项羽有很大区别。
在河北的博弈中,我们看到了项羽惊人的沉着和恰到好处的节奏控制。
如果项羽真是后世里的头脑简单的莽夫,早就一顿猛冲猛打A过去了。
这么玩先不说能不能击败秦中央军,他自己的嫡系肯定是损失惨重,两三下就会出局给别人做嫁衣。
现实中的项羽如同一个老练的猎人,耐心的盯着自己的猎物。通过对时机的极佳预判与极果断的出手一击制胜。
最终项羽耗时半年以最微小的代价完整的吃掉了章邯。
 
其实项羽的特质在与宋义的生死搏斗中就已展露无遗。(链接:《大决战,项羽VS宋义》)
项羽最后能绝地反击翻盘,离不开此前40多天僵持时反复和各部串联,反复做各部的思想工作。
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极度的耐心与沉着。
一个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耐心的年轻人,这或许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项羽形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