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手脚冰凉十几年,我却用寒凉药治好了她,并非以毒攻毒,玄机就藏在她的脉象中。
患者手脚冰凉十几年,
我却用寒凉药治好了她,
并非以毒攻毒,
玄机就藏在她的脉象中。
@三甲中医讲堂
身体肢冷、怕寒喜暖,如果碰到这样的患者,大部分的医生都会辨为寒证,应该用温阳的药。
但是前段时间有个患者手脚冰凉十几年,我最后却用寒凉药治好了她,这几年一直有人说中医的望闻问切是long zi的耳朵——摆设,我从来没有反驳,因为我喜欢用事实说话。
这名女患者说她入夜身冷,手脚凉已经十余年,冬季尤为明显,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脸上痤疮反复,还有便秘。
我仔细看了看,四诊合参之后,给了她一个方子:僵蚕,蝉蜕,栀子,姜黄,大黄,紫草,公英,连翘。
结果过了半个月,患者就来告诉我说她药后手脚发凉已经缓解,我加了白头翁、秦皮,再服20剂,手脚冰凉大减,面部痤疮只余苔藓之疾,不足为虑,排便也正常了,我让她再用一段时间药,巩固疗效。
医案就是这么简单,患者——方子——疗效,就这些,下面我们说一下寒凉药为什么能治好患者的手脚冰凉呢?患者的脉象里又藏着什么玄机呢?
是这样的,当我为这位患者诊脉时,患者一派阳虚寒凝之象,其脉应沉而无力。
但是我却发现,她的脉沉滑数,沉主里,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气血郁于内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热郁于内,不肯宁静,激扬鼓荡血脉。
所以我判断患者的症状应该是热邪阻遏,气血欲行而与热邪搏击,激扬气血,热盛于内,欲鼓荡气血外越之证。
那么问题来了,既是热盛于内,为什么表现为阴寒之象呢?
因为患者受了外邪,阳气为之郁闭于内,不能散于体表,这个时候,患者的寒证就变成了热证,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治病,抓的就是这些细节。
所以我开的方子也有讲究,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紫草为引,连翘为导,六法俱备,浑然天成。
我常常对新来的实习生说:“医道在乎识证、立法、方药,此为三大关键,一有草率,不堪为医矣。
然三者之中,识证又尤为重要,法之所定,决于证候。证者,乃病因、病机、病位、体质、气质、气候诸因素之高度整合也,具有多元本质的特性。”
治病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的症状,要通过辨证找到背后的病机症型,有时候看似症状相同的两种病,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法。
按:初见上述症状一派阳虚寒凝之象,其脉应沉而无力,然诊其脉沉滑数,沉主里,气血郁于内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故脉沉;数主热,热郁于内,不肯宁静,激扬鼓荡血脉,故脉数;热邪阻遏,气血欲行而与热邪搏击,则激扬气血,故脉滑。故而脉沉滑数为热盛于内,欲鼓荡气血外越之象。
既是热盛于内,为什么表现为阴寒之象呢?盖因感受外邪,阳气为之郁闭于内,不得外达,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故治宜宣散透邪,调畅气机。方用升降散加清热凉血之品兼治痤疮。
《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
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
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
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