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特征的剖析
据中国史籍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商人便携带丝绸等名贵产品,经过当时的中缅主要水路交通线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换翡翠、宝石等首饰。汉代班固的《西希赋》写到“悲翠火齐,合耀流英”,便可知,在当时,翡翠是宫廷宝物,并不为普通老百姓所有。直至宋代,才逐渐增多,一般的达官贵人也可拥有,翡翠亦在民间流行,从明末清初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广义的翡翠花件指雕有一定花纹或造型的配件或小雕件,如雕刻花鸟鱼虫的佩玉,观音、弥勒佛、财神、童子等小雕件等。“松鹤延年”就是翡翠花件中常见形制,以鹤和松树构成图案主体,寓意延年益寿、志节高尚,主要用于玉插屏及玉牌子这类作品,其功能也多是佩戴或装饰之用。
乾隆时期,尤为注重琢玉工艺,对于玉器的轮廓线条要求规则、平整、挺拔,浮雕图案的边缘也要处理成锋利的边线,而抛光更是讲究,连细节之处也要抛光到位,著 名的“乾隆工”便是此时。
翡翠在清宫中作为一种新的玉料多用作生活用品,当然其中有的也涉及到宫廷典章制度,如用作朝珠、翎管、宝玺等,但都未能进入大典和祭祀场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翡翠在宫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话说地球原本是一个巨大的逐渐湮灭的火球。冷却的表面形成岩石,下面炙热的岩浆奔涌,释放出大量气体、烟雾、灰烬和融浆。流星飞坠激起漫天尘埃,尘埃与活 性气体反应形成水并汇聚成海洋,海水和海底火山气体融浆相互作用孕育出生命。在几万亿分之一的机缘巧合下,竟然变成了一个由氧和惰性气体包裹着的,带有大海、陆地和生物的蓝色星球。在这个星球美丽表面之下的是一颗炙热澎湃的心,它在海底和陆地冲开缺口,时不时地释放出气体和岩浆。可巧不巧的,一股岩浆注入了一片独特的围岩之中,在一个十分微妙的压力、温度环境下与围岩相互作用并逐渐冷凝,形成了一种以某种辉石为主要成分的晶质集合体,即玉石。由于这半透明玉石的颜色有翡红和翠绿,和翡翠鸟相似,人们就叫它翡翠。翡翠是由无数细小纤维状微晶纵横交织而成的致密状集合体。由于具有毡状构造,它硬而坚固,能耐受相当高的压力和冲击力,所以也叫硬玉。
乾隆时期是翡翠价格上涨的第 一个高峰期,它上涨的幅度在千倍以上,在这之后,翡翠便成为皇 家贵 族的身份象征,它不仅为贵 族所喜爱,还被广泛运用于皇 室的陪葬品中。
翡翠里面还有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那就是新坑、老坑与新坑种、老坑种。翡翠像许多自然矿物一样,有原生矿和次生矿。翡翠的次生矿,也就是经过河水等自然力搬运的翡翠矿物,其表现为水石或水翻砂石,通常称之为“老坑”(也称老厂)。翡翠的原生矿则称之为“新坑”(也称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