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跟舅舅们学好样
义乌佛堂塔山下,说我们家风水好。母亲嫁同村,两家相距百米,父母都姓丁。外婆家有事站西边小门口,喊一声就能听到。
双方结缘,两边都是殷实人家。母亲的祖父春源,那时在义乌西门,开春源号银铺。民国时期村里当保长,去世后外公当,到抗战时期了。那个年代,外公因此游街。
外公妹妹出生后一年,大姨娘出生。外婆连生四个女儿,接着又生四个儿子,从此有了三个姨娘,还有四个舅舅。不像我们家,奶奶只生了两个儿子,大伯和父亲。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个大学生不容易。中状元一样,义乌县也没有几个,都数得过来。外婆家却出了两人,而且四个舅舅都在外面工作,跳出农门那是很难的事。
家族里面产生,一种无形荣誉感。从小心里埋下了,喜欢读书的种子,价值趋向使然。有空就啃书,以舅舅们为榜样。
大舅根法十三岁,就到浙麻当学徒。性格要强坚守,虽然没有正规上大学,却是勤奋刻苦坚持自学成才,当上了工程师。
设计科上班,设备图纸堆成山。浙麻是很大的厂,与杭丝联齐名,都在杭州拱宸桥。那都是用手工,一笔一划画出来,靠技术吃饭。大舅妈文秀,杭州电子管厂上班。
大舅妈会做裁缝,家里面都是自己做。人长得漂亮,三个女儿同样,也是天仙下凡。杭州读书时,帮我做过裤子,也去蹭过饭。记得那个时候,大舅舅偶尔会给一块钱。
二舅丰银当兵,在温州住军当连长。听说过红卫兵围攻,跳桥的故事,因此二舅妈赶上门,逼着转业地方上。上班当过机械厂和制鞋厂厂长,回家口袋空空屁权也没有。
非常怕老婆,家里什么也作不了主。性格弱弱,外公外婆的费用,口袋里也掏不出来。一次顺自行车,到佛堂给父亲抓中药,还嫌我头发这么长了也不理。
三舅丰相,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响应国家号召,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支援大东北。毕业就主动报名,参加大庆油田建设。
小时候以此为荣,讲给同学们听。夸三舅舅思想好,长大以后也要学样,为国家贡献。儿时心里埋下种子,长大后一定会发芽,榜样的力量,就是那么厉害的无穷尽。
跟妈妈印象一样,与三舅舅关系最亲。性格也是差不多,自己头上非常节约,对家人却是很大方。自己鼻屎当酱吃,家里人的困难却看在眼里,不时施以援手。
忠孝排在最前面,充实人格的力量。三舅妈素联浙医大毕业,大气贤惠顾场面,难得的医者仁心。夫妻两地长期分居,两个儿子一人带一个,带出了两位硕士生。
三舅舅夫妻俩,与我们家来往紧密。生产队里亏空,年关三舅舅给外婆汇款五十元,汇款单上注明,其中小姐姐家十元。
躺在福利中心,三舅夫妻过来看妈妈。姐弟之间亲情,又说又笑拉家常,带来了心里极大的安慰,天伦之乐很上心。
小舅舅丰宝,湖北纺织工学院毕业。性格开朗偏弱,从小随和阳光,身体不是最佳。一直在衢化工作,没有换过单位。老国企上班收入不高,有个表弟叫宏刚。
宏刚表弟素菊妈妈,开始的小舅妈。二十九岁,杭州中医院看病,医疗事故而早逝。那年的小舅舅,三十来岁年纪轻轻,受到了人生一闷棍子的打击,着实令人心疼。
现在的小舅妈玉梅,与丈夫不离不弃。父亲山东南下行政九级,曾任衢化书记,也当过浙医大书记。女儿却是脚踏实地,善良诚恳可亲,没有半点高干二代邪气。
母亲的四个弟弟,哆哆嗦嗦写了不少。这都是我从小的记忆,伴随着成长的偶像。数来宝一样的掏家底,也不怕人家笑话。
俗夫 2021年6月18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