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与决策1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文章很长

因为内容很硬核


我们如何解释世界,决定了我们如何行动:

  • 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所以要好好学习。

  • 多运动才能身体好,所以要多运动多锻炼。

  • 情绪冲动容易做错误决策,所以要修身养性……

因果联系就是规律,找到规律,尊重规律,就能获得想要的结果。

问题是,如何找到因果联系?

1

相关性

理查德·尼斯Richard Nisbett & 李·罗斯Lee Ross,1980

假设有一篇关于大脑肿瘤的论文,对250位病人进行如下分类:

根据表中数据,你认为头晕和大脑肿瘤之间存在联系吗?

多云就可能下雨,这很容易知道。但是判断这种“协相关测量”,就比较困难了。

即使是专业的护士,如果没有接受过统计学训练,也不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

简·斯梅兹伦德在1963年就做过相关研究,她向护士们出示了100张病人病历卡片。

有症状标记为+A,没有是-A。如果得病了标为+F,没有是-F。如下图:

结果有86%的护士认为症状和疾病相关,7%的认为不相关,7%放弃回答。

正如斯梅兹伦德所说:“没有经过统计学训练的成人被试显然对相关的概念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只要让他们进行统计方面的归因,他们总是倾向于仅仅利用++案例的发生频率来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

而事实上,这两种情况,出现症状和患有某种疾病之间都是不相关的。

人们凭借直觉做出的判断是不靠谱的。

人们往往只关注发生了什么,却容易忽略没有发生什么。

福尔摩斯在《银色马》的案件中,当听到报告说“狗整晚都无所事事”,就聪明的想到了“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因为狗会对陌生人咆哮,而它没有咆哮,说明一定是熟人。

与观察到根本不存在的相关性相反,我们可能会忽略真正的相关性。

2

证实偏见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偷的,便观察邻居,发现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在自己的谷堆里找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这就是证实偏见。

如果我们已经产生了某些固定的看法,就会搜集更多的信息,去证实这个偏见,而对于其他的证据视而不见。

彼得·沃森Peter Wason,菲尔·约翰森Phil Johnson &莱尔德Laird,1972
  • 假设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现在四张卡片朝上的一面分别是E、4、K 和7。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一张扑克牌的正面是E,那么它的背面就是偶数。为了检验我是否在说谎,你要翻开哪几张卡片?

研究者让128名大学生做这个实验,59名学生选择了常见的回答,E和4。42名学生只选择了E。仅有5名学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E和7。

这说明,人们更倾向于证实问题,而非证伪。

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原则就是证伪原则。

可以证伪的才是科学。那些自圆其说,永远无法被证伪的就不是科学。比如你永远无法证明上帝不存在。

证伪,比证实更重要。

3

归因

如果你的孩子回家跟你说,他被老师批评了,你会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至少希望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受到批评?

这个很简单的事,却隐含着三种不同的归因方式:

  • 独特性:教师甲是不是只批评学生A,而没有批评其他学生?

  • 一贯性:教师甲总是批评学生A,还是只有今天批评A?

  • 一致性:只有教师甲批评学生A,还是所有教师都批评学生A?

不同的归因,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再比如,一件事情,如果谁都做不好,那可能是事情本身的问题。

如果有人能做好,有的人做不好,那可能就是人的问题。

如果只是在发达地区做的好,那可能是环境的问题。

所以,阿里巴巴提拔干部,有一条就是必须跨区域流动。

在发达省份干的好,把他调到落后地区,带新团队,如果能够再次证明自己的能力,那就是真的有实力,而不只是运气好。

所以可以看出,归因最重要的就是数据,要有持续稳定靠谱的数据,用数据说话。

不能因为一次两次的结果,就匆忙得出结论,那样往往是无效的。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千头万绪,如果不能够准确找到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容易迷失在杂乱的信号噪声中。

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必须要准确归因。

盲目自信害死人。

4

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总是善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自己的努力聪明;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运气不好。这种现象就是“自我服务偏差”。

  • 如果自己做的好,就归因为自己能力强;

  • 如果自己做的不好,就归因为环境因素;

  • 如果对方做的不好,就归因为他能力差;

  • 如果对方做的好,就归因为他的运气好……

总之,对于自己过分宽容,对于别人过分苛刻。

自己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就归因为环境因素。而孩子现在学习成绩不好,就是他自己不努力。这件事不是很荒谬么?这不也正是很多家长的心态么?

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能够不自己骗自己,能够正确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环境因素,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有的放矢,才能最终更好地提升自己。

厉害的人,即使成功了,也会谦虚的说,自己运气好。而当做的不好的时候,说自己努力还不够。

反之,不行的人,失败了就怨天尤人,到处推卸责任;成功了就自吹自擂,沾沾自喜。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他每次成功了都归因为自己聪明,而失败了就埋怨环境因素。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型心态”。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最著名的研究,就是成长型思维。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就不要总是夸奖他聪明,而要夸奖他的努力。

夸奖孩子聪明,他会认为能力是固定的,如果做的不好就证明自己不聪明,就畏惧挑战、不敢进步。

反之,夸奖孩子努力,即使她一次表现不好,她也会归因自己努力不够,勇于接受挑战,可以不断成长进步。

5

自我中心偏差

人们夸大自己作用的倾向,称为自我中心偏差。

  • 夫妻两个人都认为自己做了更多的家务,

  • 公司取得了成绩,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认为自己贡献大,

  • 篮球队员都认为自己在比赛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这些都是自我中心偏差。

而且这不一定就是人们自我维护。在涉及到夫妻双方,谁挑起冲突这种问题时,也会出现归因自己的自我中心偏差。

所以,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以自我为中心,根据易得性偏差的原则,每个人能够更多的回忆自己做的事情。

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归因解释,把某些负面的事件归因于某些稳定的、普遍的、内部原因,这是抑郁症患者的普遍现象。

抑郁症患者总是对自己做出非常负面的解释,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倒霉蛋,其实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误会而已。

归因风格,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数。

总结

归因就是找到事件背后的原因。如果找错了因,就跑错了方向。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徘徊在低水平,不断低效重复?就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正确的归因,不知人,不自知。

  • 有的人位居高位,错把平台实力当做自己的能力;

  • 有的人股票大涨,错把运气当能力;

  • 有的人一次成功,错把偶然当必然……

世界充满了随机性,找到背后那个稳定的、持久的、可靠的原因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发现那些影响自己未来的战略性的关键点,才能避免自己停留在低水平不断的重复。

跨越阶层的前提是认知升维。

认知差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0)

相关推荐

  • 面对校园霸凌,孩子、成年人该怎样做???

    近期,有关校园校园霸凌的话题不绝于耳,关心这个话题的不只是学生家长.学校老师,还有一群心理学工作者,面对霸凌事件,让社会.学校.家长引起了较大的反思,也给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一.什 ...

  • 用一些不可控制的和具有稳定性的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属于归因偏差中的() 。

    用一些不可控制的和具有稳定性的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属于归因偏差中的() . D.消极归因

  • 幸存者偏差:你看到的成功表象,也许距离真相很远

    "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文章,目前已经有75000粉丝.本公号发表的网络课程辅导广告,都经由胡老师的认真审查.眼下,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业的途径,大家可酌情尝试.即使广告 ...

  • 软件开发成本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对软件开发成本进行分析有助于软件组织了解自身开发过程的情况,提高估算准确性.控制成本并为改进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根据难度以及对成本分析的深入程度,软件开发成本分析可以分为: a)    成本估算偏差 ...

  • 肥胖:是习惯在习惯中养成,减肥:是习惯要靠习惯来征服

    [1]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要弄清肥胖和胰岛素的关系,首先,我们就要需要认清"决定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让一个人考上清华北大的所有因素中,发奋学习这个因素, ...

  • 心理学家:想要“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坚持做这两件小事就够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断地夸奖 人们都喜欢听甜言蜜语,听恭维自己的话,气量狭小的人更是受不得一点批评. 所以那些会说话,特别是能"随风潜入夜"地把马屁拍到老板心口上的人 ...

  • 有意录之:斧子

    从哪儿来.我真的看见了.这斧子.锃亮着.她砍下的树枝.起初是比死亡还要美好的根状物质.在南山下.捆好.这些可以燃烧的.可以随手丢弃的.她不是剪刀手.爱德华在后来陷入了空前的.绝望.悲伤.都不是.她的杯 ...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文 | 白丁文盲 大二的时候,因为过度消费,我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我问一个朋友,有没有适合我的兼职,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得这份工作.当谈到学校的外卖行业时,他鄙夷的笑笑,"作家的手,怎么能用 ...

  • 朗诵: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徐志摩:"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 文 / 麦兴平   诵 / 燕麦 编辑:散文悦读(ID : swyd99 ...

  • 成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阅读第1333天 大多数人是保守的,不轻易相信新事物,但能容忍对现实的众多失败. --卡莱尔 本来我想以"成败论英雄"那段话作为题记,但是发现过于虚伪了.200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 ...

  • 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疫苗接种热点 应综合判断科学决策

    随着中国新冠疫苗接种人群的逐步扩展,继做好重点人群的接种后,下一步将择时开展包括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在内的高危人群的接种.那么,打哪个品种的疫苗更适合自己?单针和双针如何选择?针对免疫力相对薄弱的 ...

  • 《思维的发现》:人类如何做判断与决策

    既不是统计学家,也不是理性人. 引子 生活中,每天充满了预测和判断.比如,出门要不要带伞,我们就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瞥一眼天空,看看是风和日丽还是乌云密布,再凭借经验做个推断. 方法二:打开手机,查 ...

  • 李说我听:孙子兵法知胜之道一:判断与决策最难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足见评价之高. "兵者,国之大 ...

  • 判断与决策:如何做对决策,避免做蠢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做无数的决策,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说什么话,干什么事--有些看起来似乎无关痛痒,但是这些小决策累加起来,不就是我们的一生吗? 你的样子里,有你爱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 ...

  • 判断与决策12: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文章很长 因为内容很硬核 1 社会易化 社会心理学家有一个疑问:当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个体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独处时的行为表现,会有什么变化? 也就是说,你自己一个人悄悄的做事,和让人旁观,会有什么不同 ...

  • 判断与决策10-锚定与调整: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需要心锚

    文章很长 因为内容很硬核 在一个你不熟悉的领域,你是如何做出判断与决策的?是不是往往先找一个比较可靠的标准,然后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调整评估. 比如你打算买一台电视,如果目前流行的50寸电视大约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