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的高尚师德从哪里来
好老师是以培养人为天职的,至今仍是持续常青不衰的岗位,因为学校老师的教育更符合人的主动学习规律。好老师的高尚师德是靠可信学问、可敬诚信、可亲施教、可贵勤奋历练成就的。每一位好老师都十分敬畏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坚持自我修养人格魅力。高尚师德是好老师的核心素养,能激发出不可估量的力量。
以师德养学 方能立学
师德具备学识的基因、谦虚的品质,师德是一股向上向善的追求力、是信仰的把持力。好老师尊重知识、敬惜学习机会,以信守诺言严谨学风涵养着师德。师德充满善良智慧和知识虔诚,不是苍白无力的,能支撑长期刻苦学习的精神、化解备课的烦恼。老师正是在学而不厌、先受教育的过程中磨炼心力、修养定力和提升能力。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和师资质量已成为新时代强国之举。特别是遵循教师培养和成长规律,创造环境鼓励教师养成师德,培育教师集体师风,已成为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关键措施,这是我们制度的优势。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强大潜能,师德就是激发出超长能力的内核。生活艰苦的老师经过顽强的努力,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校条件艰苦也能够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这是因为高尚师德和科学知识的强大力量而实现的。
以师德养教 方能立教
师德具备仁爱和诲人不倦的基因。师德是在老师内心孕育的强大力量,伴随着成长一定会走上讲台面向学生日益彰显。好老师都敬畏教育、尊重教学,把仁爱之心浸透在一丝不苟的教书育人实践中,用淳朴和专业的施教行为涵养着师德。有德之人方为人师,不是有学问有学历就能当老师的,是要尊重学生个性,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做到从细微之处因材施教。有德之人方为人师,不是简单的好脾气好人缘,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因人施教。有德之人方为人师,不是只管教书不管做人,是要让学生懂道义辨善恶,是要为国家为民族育人,做到循循善诱因势施教。
好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扛在肩上,把学生的稚嫩当作呵护的发力点,把学生需求和家长期待当作岗位的责任,把自己的精力全身心投向每一个学生,兢兢业业不求个人回报,这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师德的核心价值是育人至上,师心的最高境界是仁爱至上,师风的最终功效是立德至上。老师对职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不仅体现在课堂里教学上,更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中,最终蝶变成有声有色的高尚师德。
以师德养诚 方能立信
师德具备忠厚信义的基因。师德是心无旁骛专注教学的态度,是热心哺育学生的感情,是一心执教课堂的行动,用善待学生的真情实感涵养着师德。老师教的是诚实的知识,培养的是诚实的学生,做的是诚实的学问。好老师都热爱岗位、守护职业、珍惜信誉。老师毫无保留地把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精神世界、懂得社会,这时候的老师是诚心诚意的灵魂工程师。师生面对面几年时间,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人情世故的看法,老师对某学科的评价或对某作家的偏好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喜好志向。老师的真诚、真情、真心铸就了自己的诚信,铸就了美好的师德,同时也会传导给学生,影响学生的成长;但老师如果是虚伪、假装、敷衍的状态也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影响。
一位好老师会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一批好老师会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师德修养良好的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会是平静的讲述,会是热烈的鼓舞,会是哲理的熏陶,会是汩汩的力量。因此,作为一名教育战线新兵,要从入职就认真思考和探索:怎样做好老师?向周围的好老师学点儿什么?如果入职多年,要经常反思初心,做好老师的追求和理想是否依然坚定。在好老师那里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安详目光,不仅是教诲,更多的是安稳爱抚,不仅是管教,更多的是安身至理。
以师德养勤 则能立人
师德具备勤奋的基因,是心志和智慧的勤奋,是尊重能力、敬畏学术的勤勉,是动脑与动手结合的勤劳。好老师职业特点是终身学习,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未来。好老师的学问是有德的,为了科学研究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学生成才不讲钱财,教学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师德是讲时效的,做什么事要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师德是讲实效的,是要说到做到任劳任怨的,教学生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师德是一名老师的为人风格和处世态度,老师是学校加强品德教育、完成育人任务的根本保障,因此老师首先要提升品德、历练品行、优化品位,只有师德高尚的老师才能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家长才放心,社会才满意。如果老师自私、懒惰、懦弱,就不可能有高尚师德,也不可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特殊的学习行业,老师是一个惟勤克勤的经典群体,勤是磨炼出来的,是从困境中走出来的。高尚师德武装的教师勤在理想信念、勤在道德情操、勤在扎实学识、勤在仁爱之心。今天以“四有”师德标准引领教师激励教师,实现思想建队伍、师风强队伍、专业稳队伍、生活安队伍,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旺盛奋斗精神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人适应多劳多得、按质量效率分配的制度,主动释放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师德是有层次分类型的:有不端失范型、有规范规矩型、有优秀老实型、有高尚奉献型,这是在长期的教书育人实践中形成的。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政治文明建设基地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4日第6版
作者:徐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