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 | 海南故事之三——南海航道更路经
聞鍾記郵(2300)海南故事之三——南海航道更路经
忘记查询此次海南邮政发行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邮资片有几种了,这是我见到的第三种——南海航道更路经。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2008年6月14日,海南省文昌市申报的南海航道更路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海航道更路经又称更路经、更路簿、更路传,是当地渔民自古以来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是一种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或是一张手绘的航海地。传抄《更路簿》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一个罗盘加一本《更路簿》,让中国渔民在没有精确的航海图标和卫星定位系统的时代,顺利前往南海作业,并下南洋进行交易。它是每位船长必备的航海图而图中记载的航海路线,航行要领,气象水流,更不知是多少渔民用鲜血换来的“生命航线”。为证明西沙和南沙群岛属中国领土领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中国的先民最早发现和开发了南海岛屿礁滩。史料记载,距今7000-3000年前,中国南方“骆越人”的一支跨海而来,成为海南岛的世居先民,后称黎族,说明那时人们已掌握了渡海技能。《南海更路经》形成于明代,如今海南的渔民们仍然在实践中补充丰富着《南海更路经》。
收到了海南王英老师12月16日从海口寄来的邮资明信片,邮戳和明信片记录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南海航道更路经。也了解到中国的先民们在航海时代的辉煌,创制下泽被后世的更路经。充分证明海南居民开发建设西沙、南沙的悠久历史,是证明南沙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南海航道更路经》中所记载的航行范围不同于一般的航海针经书,侧重在西沙和南沙海域,有关国外更路的记载不是很多,书中所记载的航线、岛礁地貌和海况以及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水文和气象信息,对研究中国航海史、南海开发史都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