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3969)又见一枚北京大邮戳 聞鍾記郵 | 又见一枚北京大邮戳
聞鍾記郵(3969)又见一枚北京大邮戳
上周收到了小敏老师寄给我的两枚实寄封,贴《美丽中国·三沙七连屿》邮票,用了“党史展览馆主题邮局”邮戳销邮资,邮戳使用了红色油墨,两枚实寄封上分别加盖了相关的宣传图章。刚看到实寄封上邮戳不觉着怎样,在与同时件收到的几封邮件放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这枚邮戳又是一枚大邮戳。
此前北京房山邮政启用了一枚大邮戳,在小敏老师寄给我的实寄封上已经见过了,时隔月余,又见到了一枚北京邮政的大邮戳。至于是用大邮戳的原因,还是邮戳上的文字过多的缘故。党史展览馆主题邮局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正式对外开放,和纪念邮票的发行正式上线,这枚大邮戳也同时亮相。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几天已经专门记录了,这里就不在赘述。对于当下的邮戳以及邮戳的使用,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使用规则,但还是觉得有些不顺畅。邮戳作为邮局明细责任的印信,记录下邮件的传输的各个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邮政也在不断地变革,2000年之后,虽然邮戳的制式外形没有改变,但在细节方面很多变。
最为人们诟病的就是“收寄”邮戳,以至于出现了“女娲收寄”“神仙收寄”“泰山收寄”这样或者那样不可思议的表述。再后来就是“主题邮局”邮戳,名字越来越长,邮戳上的文字越来越多,仿佛不把所有的文字都放到邮戳上就不能表达原意,有些邮戳上的文字已经超过了民族自治区域的双文字邮戳。
前两天又听说一则消息,说是纪念邮戳上也要明细到支局,如果这样的话,这枚纪念邮戳只能在刻有名字的邮局使用,再也不能跨局使用,这样会无形中增加邮政支局邮件的处理时间。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不得而知,至少要看到这样做的弊端。
总之邮戳无小事,不能只凭着拍脑袋想象着就能办成事的做法去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
闻锺集邮
有图有真相
关于闻锺集邮
与闻锺集邮有关的
作 者 简 介
杨文忠:
笔名闻锺,供职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邢台市分公司,从事邮政工作37年。集邮写作20余年,在《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上海集邮》《河北邮政》《河北集邮》《文献集邮》《觅邮》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集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