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遗留问题
大家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一直不好,其症结就是在著名的“克什米尔问题”。这本质上是英国人留下来的烂摊子——南亚在古代实际上从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一直到英国人过来才糅在了一起。
英属印度包括今日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近乎全境(但不包括果阿邦和本地治里市等,有时英属印度还包括缅甸等地),英属印度对于很多领土是直辖的,但还有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Thakur)和行政长官所统治。
英属印度有一堆土邦
然而,印度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势力一直存在。南亚存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势力,对立严重。二战后英国国力受到严重损害,英属印度分离不可避免,英国原本规划了由印度教徒较多的地区组建印度斯坦、伊斯兰教徒较多的地区组建巴基斯坦、同时保留各藩王国,由这三者组建“印度联邦”的独立方案,但受到普遍抵制。
于是,分治势在必行,这就是现在出现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原因。分离的过程是很血腥的,无数人被屠杀,而且独立后的印巴两国还在不断吞并土邦,扩大领土,这当然造成不少冲突,克什米尔冲突就是这么来的。
而除了克什米尔外,在其下面的一大片地方同样有极大的冲突,这就是旁遮普地区。
注:旁遮普实际为标红方框区域,三个字的标注位置容易引起误解,特此说明。
旁遮普,有时候看新闻的时候可能会听到这些地方,它到底属于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呢?两国都有,巴基斯坦有旁遮普省,印度则有旁遮普邦。旁遮普本来并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对一个地区的称呼——该地区横跨印度西北和巴基斯坦东北。古代旁遮普地区(大旁遮普地区)地域宽广,包括了: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东部和阿富汗部分地区,最东处曾一度延伸至亚穆纳河。所谓“旁遮普”实际是波斯语,意思是“五川”,本由突厥裔波斯统治者命名。
8世纪开始,随着莫卧儿人的统治,伊斯兰教在旁遮普取得主导地位,旁遮普地区也成为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中心。19世纪初英国人征服南亚的时候,巴基斯坦内的信德、旁遮普和俾路支斯坦保持了形式或实质上的独立。但在19世纪初,10多个锡克教武装集团瓜分旁遮普,后因力量最强大的西旁遮普苏卡尔恰基亚的锡克教首领兰吉特.辛格去世,当地陷入混乱。1845年英国向旁遮普宣战,1849年宣布吞并旁遮普地区。
旁遮普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旁遮普人,这是个大民族,人口达到1.5亿以上。由于旁遮普地区历史上就是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的碰撞之地,所以旁遮普人也信奉不同的宗教,现在巴基斯坦人中有六成以上是旁遮普人,可以这么说,旁遮普人就是巴基斯坦的主体民族;然而,印度也有2000多万的旁遮普人!
巴基斯坦全国的精华就是旁遮普省
那么印度的旁遮普人是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印巴分治留下的恶果,1947年提出《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西旁遮普、信德、英属俾路支斯坦、西北边省决定加入西巴基斯坦;而居民主要为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的旁遮普省东部成为新成立的印度的东旁遮普省
而东旁遮普人有一个别名可能更响亮——锡克人,这就是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印度的住在旁遮普邦的旁遮普人以信仰锡克教为主,住在哈里亚那邦的以信仰印度教为多数。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则以信奉伊斯兰教为多数。
被一分为二的旁遮普
但毕竟是同一地区,同一民族,分裂的时候难道没有问题吗?当然有,这一地区在分治的时候在国界的交界移居的问题造成了严重动乱,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的移入印度,也有穆斯林从印度迁入巴基斯坦。严重动乱时,不同教的教徒彼此集体屠杀,造成数十万人丧生。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锡克人,毕竟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都得到了自己的地盘,而锡克人一无所有,2.5%的锡克人被屠杀,40%的锡克人沦为难民,旁遮普作为150年的政治实体被强行撕裂,而锡克人竟然无法在故乡生存,这让民族认同感极强的锡克人难以接受。
注:锡克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2%,战力彪悍,是 印度军队的主要兵源之一
于是,印度的旁遮普地区也爆发过大规模抗争运动。早在印度建国初期锡克人就为争夺文化、语言权力而奋起抗争,和印度教徒冲突不断。
这些锡克人历史上曾经有过独立的国家,所以现在也要求重建一个锡克人国家,他们发动了“卡利斯坦运动”(旁遮普语,意为“纯洁的土地”),希望在涵盖今印度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等邦的部分土地上建立新国家。在1970年代、1980年代,该运动曾达到高潮。现在则多以小规模的抗争出现。
金庙惨案
1983年10月,英迪拉总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并调大批警察进驻该邦,引发锡克人的强烈反弹。1984 年4 月4 日,政府被迫宣布旁遮普邦为“危险地区”。6 月2 日,英迪拉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对锡克武装盘踞的金庙等锡克宗教建筑实施军事打击。约1000人被打死,其中政府军战死近200人,此外7000多名锡克教徒被逮捕,酿成震惊世界的惨案。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