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芳:挑班的岁月!
1954年的张正芳
新中国成立后,戏子已经不是下九流了,是革命文艺工作者,所以我也决心重启我的舞台生涯。
回到天津后我决意自己出来挑梁演戏。可我所会的剧目在当时毕竟有限,自己挑梁肯定不够,而且当时的花旦舞台上“无旦不荀”,没有荀派花旦戏挑梁就不受欢迎。于是我专程到北京找到我的恩师赵德勋,我说:“现在我又回到舞台,我想学几出荀派戏,请您给我介绍个老师吧。”赵德勋当时在北京市戏曲专科学校教武旦,他就介绍了赵绮霞,同时赵德勋老师又给我充实了武旦戏的功夫。我到北京找了赵绮霞老师,她过去曾陪荀先生演过戏来过二旦,对荀派艺术掌握颇多。我就跟她学了《红娘》《红楼二尤》《勘玉钏》《霍小玉》四出戏。学完之后,正好天津梅派名票丁至云要演戏,怕自己力量单薄,所以找到我合作。这就给了我一个在天津亮相的机会。但当时我又怀孕了,为了不失去这次机会,我只能冒着风险带着身孕参加演出。那是1952年初冬,我23岁。在天津唱了4天戏,新学的4出荀派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演出很成功。
张正芳《扈家庄》
我的几场演出在天津引起了轰动,观众们这才想起我就是10年前上海戏校来天津演出的小刀马、花旦,很多老前辈也都认为我是有真才实能的好演员。储金鹏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闻讯而来,主动找我,愿意帮我组班。一起来的还有崔禧云老师,当年他在上海和谭富英先生合作时,我们曾同台演出。他们过去对我很了解,一看就说:张正芳了不起。储金鹏是中华戏校金字辈的,他和王金璐老师到我们学校教过戏。天津演戏后,他觉得我不比在戏校时差,认为我成熟了,小嗓也出来了。储金鹏说:“小芳,我看你行。你要挑班我帮助你!”我说:“储老师这我可不敢当。”他说:“在戏校时你哪儿都好,可就是没有小嗓。这回你行啊,能文善武,嗓子又出来了。”这时储金鹏非常兴奋地对崔禧云说,这个角儿咱们俩人来傍她,对大家都好。于是他们俩就跟我合作了。还有个老师叫杜富隆,曾教过我《虹霓关》。他说:“正芳,你现在连文带武可以全拿了,祖师爷赏饭啦!”
自己要挑梁了,挑班就要有琴师。恰巧和丁至云合作时,是鹿延椿给拉的弦,他伴奏得很和谐,他是天津的“稽古社”坐科的。天津的“稽古社”是很有名的科班(名丑张春华就是这个科班的),他是有名的“天津卫”小鹿,外地来了名角如:舒昌玉、林玉梅等,凡不带琴师的,他随时都可以拉,生旦净丑都行。这是崔禧云老师介绍给我的,可那时我已经怀第五个孩子了,崔禧云说:“那正好小鹿这把弦必须从现在开始一直要伴奏到你正式演出,这样才能严丝合缝。”就这样我每个月都花很高的代价请小鹿陪我吊嗓子,与此同时我面对镜子,练习表演、体会内心。如《红娘》《玉堂春》当过门时,我就寻找内心的思想活动和贯穿线,这样我对每个戏就非常熟悉了。不用想就可以把戏背得很熟,小鹿都能随着我的表演来伴奏,配合默契。
张正芳《红娘》
1953年初夏我的第五子出生(五月初九)后正值夏天,一位名坤伶要回京息夏(就是夏天休息不唱戏了)。跟着她的那些合作伙伴也都要停下来,没有钱挣了。这时,储金鹏听说了就把那些人都请来陪着我唱戏,真给力啊!我没费吹灰之力就得到这么多前辈名角帮助,实在是太荣幸了。当年7月在我五子双满月之后,我就成立了张正芳京剧团。我们组团是志愿结合,挣的是卖票钱,都是储金鹏策划、组织、安排的。有老一辈名家们的帮衬,曾傍着荀先生的里子老生陈喜兴、文武老生姚世茹、名丑罗世茗、储金鹏等陪着我演戏。大队人马由天津到东北转了一圈,第一站是齐齐哈尔,我们的阵容非常强大,头一天《群英会》《杨排风》、第二天全部《玉堂春》,第三天《红娘》《擂鼓战金山》,1953年农历八月初,第一炮就红了。我这么一唱正是文武昆乱不挡,当时我才24周岁正值风华正茂,马上就轰动了,接二连三地连站票都满满的。我一场戏能挣好多好多钱,拿现在来说大约将近200元吧,所以那些老先生傍着我,他们的收入也颇丰,因而挺高兴。
张正芳《祝英台》
那时东北的习惯是凡来个新演员一打炮,各城市的剧场老板都会来看戏,只要看着觉得好,就一个合同跟着一个合同地签下来,齐齐哈尔完了是哈尔滨、白城子、长春,到辽宁抚顺、锦州一路唱下来十天半个月,20天,直唱到了12月快要过年了,大家说歇一歇吧,回家过完春节再来。
当时我家在天津,还没住上3天,邀角儿的就来了:辽东省京剧院的赵英群,山东烟台的王赢策,还有大连,这3个地方都邀请我。当时在天津还没过春节就签了3个合同。1954年元旦是在大连西岗大众剧场演出,半个月的合同不能长;新年过后马上春节就到了烟台,烟台原来签了半个月合同,就是因为我的戏码特别硬,半个月没有雷同的戏,观众特别欢迎,看完了要求我一续再续,半个月半个月地续,一直续到了4月初。后来,他们还想让我留在烟台当地的剧团当团长。但是,我1953年年底和辽东省京剧院签的合同,4月初赴辽东演出我不能毁约,一签合同就拿人家定洋了(定钱),所以我说一定得到辽东去。可烟台还要求我辽东唱完了,合同期满一定得回来,我们烟台就是要留你了,以你为主,在烟台建团。
张正芳《宝莲神灯》
在烟台的两个月,演了好多传统戏,后来传统戏打不住了,储金鹏老师就为我排了6出新戏:有《宝莲神灯》我“一赶三”(前三圣母、中王桂英、后反串武生沉香),该剧特受欢迎;后又排《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在这出戏中我“一赶二”(前媒婆,后花魁女)。这是两个性格、身份反差很大的人物。由于成功饰演这两个角色,使我获得“演谁像谁”的美誉。接着是《龙女牧羊》和《秋江》。另外两出《桃花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储老师由越剧移植而来的。《桃花扇》这出戏当年储老师演过,所以排的时候轻车熟路,演出也相当顺利;《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最受欢迎的,我这里还有旧戏单。储金鹏老师在这个阶段教会了我怎么样去移植别的剧种,怎么样拿着本子去排戏,因为他是老演员,他是我的师辈他的舞台经验很丰富。拿到剧本他就知道这儿该用“西皮”,这儿可以用“二黄”……一套组织程序全连贯下来了。我在他耐心教导下,我也学会了这套本事。
我从1953年8月到1954年4月,这9个月当中我转战南北,所到之处很受欢迎,这其中在烟台的演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