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尾声,其一)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九——劝复农耕,以民为先
在豪杰辈出的三国时期,赵云与其他猛将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常年战争中,内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赵云不仅作战勇猛,更加爱惜百姓,从年轻时追随公孙瓒开始,赵云坚持的道德标准始终未变。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终于进入成都,打了两年多的益州争夺战终于尘埃落定。作为当时面积最大的州,益州不仅长期远离中原乱战,而且核心区域成都周边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沃野千里。从荆州甚至北方一路追随刘备入蜀的将士们, 历尽艰辛总算打下一片稳固的后方。刘备理想固然远大,可精神食粮不能真的当饭吃,将士们需要的是看得见的实惠。
在入蜀作战胜负未定时,刘备为激励将士们,宣称攻下成都后,刘璋府库里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给大家分,完全不设限制。
《三国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载: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
根据这段记载,显然成都官府仓库的财物并不够刘备军将士们争抢,这些财物分光之后连正常的军费都无法开支,使刘备很是担忧。最后是刘巴想出“直百钱”的主意变相从蜀中百姓手中搜刮到军费,这点我们以后讲刘巴时再展开。
既然仓库的财物不够分,又不能让辛苦替自己卖命的将士们寒了心,怎么办呢?
《三国志·先主传》载: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
简单,官府的钱不够,那就抢百姓嘛。当然也不能下手太狠,毕竟成都是要做自己根据地的,事情不能做绝,所以刘备只是默许了对金银钱财的掠夺,而将粮食、布匹之类的实物归还给百姓。
刘备又是纵兵劫掠,又是搞货币改革,有人指责其是假仁义。笔者倒不认为刘备的仁义是假的,毕竟刘备真正起家不过是赤壁之战后,在蛇吞象般吃下益州后,他没有足够的原始资本拿来犒赏将士,可军心的稳定、士气的维持必须花钱,这个钱短时间内只能从益州当地获取,这是现实的无奈。
所以说战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是全方位的,不仅直接遭受死亡威胁,财产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诸侯帝王丰功伟绩的背后,除了前线将士白骨堆积,更有后方无数百姓的苦难。
钱财这种东西,花完就没了。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希望自己的财产能够尽可能长久地存续下去,甚至世代相传。其中最稳定的方式自然是土地。
作为跟随刘备转战各地多年的大批将领,对于能够在益州得到一块自己的土地当然非常渴望。反正刘璋已经投降,益州本土派根本打不过荆州将士,不如趁热打铁把成都城内的房屋,城外的庄园、田产切吧切吧炖了,分给各位功臣。
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纷纷表示应该这么做,这时赵云站出来表示反对:“霍去病曾留下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名言,何况如今国贼不只是匈奴而已,还未到安心享乐的时机。我们应该等到天下平定,士兵们能够解甲归田时,再谈论这些。益州百姓之前并未遭遇过这样的战乱,现在我们将田产、房屋都物归原主,使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既能争取到民心,而且还能使他们心甘情愿为我们服兵役、缴赋税。”
性格耿直的赵云啊,聪明如诸葛亮、法正者,他们会不清楚个中道理?要知道刘巴可是为躲避刘备才逃入蜀中的,最后还是乖乖为刘备效力,甚至主动献直百钱之策帮刘备筹钱。
《三国志·张飞传》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
很清楚,不论上述获得赏赐最多的四人还是其他将领,都得到了不少钱财。笔者并不想说诸葛亮、关羽等人爱财,但他们也各自有部下,他们还要拿钱财再赏赐各自的部下。而且,这次群体赏赐属于大家都有份,谁也不好意思站出来唱反调,毕竟太得罪人。至少在这个时期,对百姓的仁德需要给部下的犒赏让位。
其实赵云说的大道理其他人也很明白,只是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去扫大家的兴。但赵云敢说,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当年对公孙瓒说“从仁政所在”的那个赵云,丝毫未变。刘备的仁德是赵云鞍前马后数十载的根本,是赵云始终不变的追求。
官府仓库搬也搬了,百姓的钱抢也抢了,赵云又出来劝阻,讲了一通大道理,刘备只得放弃对土地的分配计划。只是这样一来,不知有多少希望落空的将领会埋怨赵云呢。
赵云重大事件之十——虎威将军,一身是胆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派马超、张飞、吴兰、雷铜进攻武都郡下辩,曹操以曹洪、曹休、曹真等率兵迎战,由此揭开历时两年多的汉中之战序幕。
这场战役汇集曹刘双方顶级武将阵容,多次交手互有胜负。战役初期以刘备方吴兰、雷铜阵亡,马超、张飞败逃,宣告夺取下辩行动失败。
之后陈式偷袭马鸣阁道被徐晃击退,刘备连续进攻受挫,两军在阳平关进入对峙状态。
建安二十四年(219)春,刘备放弃从阳平关强攻,转而向东南渡过汉水在定军山下扎营,摆出一副欲在此地渡河进攻南郑的架势。夏侯渊带兵紧随其后,也在定军山下扎营。
定军山之战在夏侯渊篇、黄忠篇已经有详细介绍,在这就不多讲了,简言之夏侯渊阵亡兵败,曹军撤回汉水北岸,曹操闻讯亲自赶到汉中。战役进行到这里,之前尚无记载的赵云终于有表现的机会。
相当一部分人对汉中之战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定军山,黄忠一战击杀夏侯渊使双方形势大逆转。不过,夏侯渊之死更多影响的是双方士气,曹军在张郃、郭淮的领导下并未崩溃,很快在汉水北岸稳住阵脚,而刘备除稳据定军山之外,也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
建安二十四年(219)三月,夏侯渊阵亡消息传来,震怒的曹操亲率大军杀至汉中,准备与刘备决一死战。
《云别传》载: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
这里的北山大致位于定军山以北某处,曹操亲率大军前来,粮草供应自然准备充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黄忠认为应该趁曹军立足未稳之际去劫粮,只要曹军缺乏粮草就只能撤军。于是赵云跟随黄忠前去劫粮。
是的,这支劫粮部队以黄忠为主将,赵云为副将,根据则是《云别传》有“云随忠取米”的记载。很清楚,赵云是跟随黄忠出战,有些文章表述为黄忠是赵云的先锋,这是不对的。所以说句题外话,黄忠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并非一步登天,入蜀之后黄忠地位一直很重要,只是史料记载较少而已。
黄忠在某地扎下营寨,留赵云守营,自己则率主力前去偷袭曹军粮仓。眼看约定时间已过而黄忠迟迟未归,赵云担心黄忠有失,便率几十名骑兵轻装出寨,寻找黄忠的踪迹。
好巧不巧,黄忠没找到,却与曹操的大军主力不期而遇。一开始赵云只看到人数不多的曹军骑兵,以为对面是曹操的侦察兵,不仅没有撤退反而跟曹军打了起来。没多久赵云发现对面烟尘滚滚,明显是曹军主力杀来。赵云没有慌张,而是率部下奔着曹军主力直冲过去。
曹军对突然冒出来的赵云也很意外,不知对方是不是主力,略一迟疑的功夫被赵云从中间冲出一条路来。成功突围的赵云发现部将张著因为受伤而落在后面,眼看就要被曹军追上,赵云又返身从曹军的虎口中将张著救出。
黄忠、赵云都不在,把守营寨的任务落在沔阳县长张翼的肩上。眼看赵云这几十人后面曹军黑压压地涌上来,张翼吩咐将士们等赵云一进营寨就赶紧关闭大门。
哪知道赵云飞马入营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令赶紧大开营门,偃旗息鼓,不准随意发出声响。曹操大军来到营外,发现对方营中大敞四开,悄无声息,安静得令人不安。曹操军开始觉得刚才赵云那几十个骑兵是诱饵,特意来引诱他们进入埋伏圈,于是曹操军竟然开始撤退。
赵云不愧为大将,临危不惧冷静非常,眼见曹军撤退,赵云下令全军使出吃奶的力气擂鼓呐喊,营造出寨内藏有埋伏大军的假象。曹军人数太多,在远处的士兵撤退时又听见鼓声震天,以为刘备军伏兵杀出,便有受到惊吓的士兵开始逃跑。赵云又命令弓弩手齐射,曹军士兵大乱,开始自相践踏。
因为定军山在汉水之南,曹操的大军为寻求与刘备决战也渡河来到汉水南岸。慌不择路的士兵们已然无法控制,逃到河边没有舟船渡河,竟然纷纷跳入汉水,相当多的士兵被淹死。
黄忠何时返回营寨史料没有记载,是否劫粮成功也不得而知。从有限的史料来看,曹操三月亲自赶到汉中,五月便放弃汉中撤退,虽然有其他因素影响,但曹操兴师动众短短两个月便放弃,以此来看黄忠的偷袭很可能是成功的。也只有军粮短缺,才最有可能是曹操忍痛撤军的最直接原因。
话说回来,不论黄忠是否成功,赵云现实版的空城计都让人震惊不已。
《云别传》载: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听闻赵云的神勇,刘备第二天亲自来到赵云的营寨视察战斗地点,说出那句“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的名言,并且大摆庆功宴。自此,刘备军将士们纷纷称赵云为虎威将军。需要注意这个虎威将军是将士们给赵云起的外号,并不是正式官职。
汉中之战历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乃是定军山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然而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先是仅率数十名轻骑兵突入曹操大军阵中,突围后为救部下返身再战再次突围;后又使出空城计成功唬住敌人,并且反使曹军遭受重大损失。这让笔者联想到合肥之战中的张辽。
由于《三国演义》中的赵云被塑得几乎战无不胜,美化得令一些人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对于历史上赵云这次经典战例我们来看看古人的评价。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
元胡一桂《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赵云大败操兵,操引还长安,帝遂有汉中,自称汉中王。
明章如愚《群书考索》:赵云将数千骑大破魏兵,备遂有汉中。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自宋代开始的“尊刘抑曹”倾向影响着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评价,但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刘备能够夺取汉中,赵云在汉水之战中的表现居功至伟。
本期笔者介绍了赵云不忘初心、坚守原则劝谏刘备要以民为本,以及汉水之战中有勇有谋立下大功这两件事。然而赵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下一期,将为您讲述这位蜀汉名将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