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街巷之(20)——中张家巷
苏州老街巷之(20)——中张家巷
在《苏州历史文化地名保护名录》里没有中张家巷,实际上这条巷子是有很厚的历史文化蕴籍其中。2019年里大部分时间,这条巷子在改造,同时改造的还有巷子所依的中张家巷河。这条小河西接热闹的平江路和平江河,东头直抵护城河,从平江路口即可远望城墙和相门。在这一年的改造中,媒体多有采访报道,巷里的老居民最盼望的是消失了半个世纪的这条小河。老街坊回忆当年河水清澈,淘米洗菜和洗衣就在这河里。如今中张家巷河复活,虽不能洗菜淘米,恢复了临河枕河人家的格局,将来小船摇漾,再现水乡情调。中张家巷东头有一条街,街名“仓街”源于这里是清代元和、长洲两县官仓所在地。从护城河、相门、中张家巷河、平江河这样的城门与河网联通格局,可见当年的中张家巷河不仅是为水乡情调,一定有着船运的经济和民生功能。
我猜想,中张家巷没有列入《苏州历史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是不是与这个地名的来源模糊有关。很多人疑问,附近没有南北或东西张家巷,为什么偏有这条中张家巷?张家巷本就简单易表达,莫名多出一个“中”字?地名释义说,中张家巷位于平江路南段东侧,西起平江路,东至仓街。巷南原有小浜,跨浜有桥,名张家桥。巷名与此有关。民国《吴县志》作“南张家巷,今俗呼中张家巷”。巷因桥名,接平江河的桥上却显示”南张家桥“。
越解释越模糊,看来真是把这条巷子的历史忘了好多。在苏州别处有以张姓命名的地名,最被人熟知的是张家港,苏州辖下的一个县级市。有人说名字与张士诚当年据兵于此守长江有关,也有说是因于明朝一个张姓人家疏浚一条河道直通长江有关。苏州人喜爱张士诚,更愿意把一些事附会到他身上。
不过从中张家巷现如今仍保存的历史建筑看,这条巷子不仅是临河人家和枕河人家的景致,也曾经有着商业的繁忙。
全晋会馆就在这巷里。全晋会馆是苏州历史记载的一百多所会馆公所建筑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这是晋商集资初建于清乾隆中期,最初在阊门外山塘街的半塘桥边。山塘街与平江路也同是今天苏州的两条游人最多的街。初建的全晋会馆仍然是毁于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事,在清末民初,全晋会馆重建于今天的中张家巷。从现存和保护的规模,也可见当年晋商的实力。如今全晋会馆已被用作中国昆曲博物馆,这是苏州戏曲博物馆的一部分,展览昆曲的历史、作品和昆曲知识,组织昆曲方面的活动,每周末也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昆曲折子戏演出可以欣赏。
从昆曲博物馆西行没几步,是苏州戏曲博物馆的另一个内容,苏州评弹博物馆。把评弹和昆曲的博物馆比邻,让人一口气体验苏州文艺“三朵金花“的两朵,是有幸的,必须要感谢苏州人这样的安排。评弹博物馆原建筑沈宅,是一处民居,布局紧凑一些,不比昆曲 馆前世的全晋会馆那样阔大,有花园、有戏楼。不过这样的建筑格局,是适合评弹的,评弹本就是通俗大众,更适合市井小巷,而昆曲的雅致雍容,适合有一个园子。
昆曲博物馆门口的百花书局是专营昆曲和评弹类的专业书和文创产品,从门面上看,正好在两个博物馆之间,似乎有意这样安排,为了让人在体验了现场观览和演出而余味未尽时,可在这这书店里找一本书体系的理解一下苏州文艺的两朵花。实际上,百花书局是昆曲博物馆的一部分,后门是可以直通昆曲博物馆内部的。
2020年春节因为那个该死的肺炎病毒,平江路封闭了很久。正月已过才初开。看到中张家巷的改造已经是尾声了,再暖和一点儿,走在平江路上的人就可以拐进去看中张家巷的新颜了。那时,停演很多日子的昆曲表演和吴苑深处评弹书场也已经开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