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预言:现在严重的性别对立,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现在这么凶猛的性别对立,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新中国解放妇女权利之前并不存在性别对立。
因为工业化之前的社会,人的体力动能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而男性天生比女性具备更强的体力;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耕这项工作上,男性就比女性更有优势;
同时,封建社会知识被男性垄断,社会结构的上升渠道也被男性垄断,
由此一来,女性在农耕、知识、社会地位上升这三个最重要的方面都不具备优势,这就导致了持续几千年的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女性持续的处于被压迫的位置上,并且女性也不具备能够打破这种不平等关系的能力。
现代社会赋予了女性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旧是男性普遍占据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中的优势,
这种积累了几千年的女性被压迫的愤怒,只有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女性整体获得了社会地位的提升之后,才能够爆发。
社会舆论普遍层面的性别对立,其实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这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事实层面上已经基本达成了平等。
就像中国人在心态上开始不再仰视美国,就是从那一句“美国没有资格以实力的地位同中国谈话!”开始的,
性别对立的这场战争,本身就是男女平等的体现——因为只有事实上已经平等的两个群体,才能够发起旷日持久的战争。
对立最基本的前提,是实力相当的利益分歧,人类思想的演进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令人类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不再依托于体力,而是主要依托于智力;
互联网令知识无法被任一群体彻底垄断,这两点在宏观的层面上,令女性得以获得和男性相当的实力。
虽然由于历史的惯性和过往的累积,导致总体上女性的实力累积还是弱于男性的,
但是“智力是最大的生产力”和“知识不再垄断”这两点,已经决定了女性获得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实力这种大势是无法抵挡的。
好,现在我们确定了女性最终必然和男性实力相当,那么对立的第二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益分歧,男性和女性有哪些主要的利益分歧呢?
表层的逻辑可以搞的很复杂,可以找出好多乱七八糟的原因,但是根本的原因只有两点:
第一,人类对于亲密关系的期望总是高于现实的。
男人渴望自己的另一半貌美肤白温柔贤惠百依百顺,女人渴望自己的另一半器大活好有钱有势,
而现实生活中,这种优秀的两性资源却总是稀缺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获得的异性在质量上总归会是低于自己的预期的。
于是人们就会因为得不到而因爱生恨,或者是由于自己获得的异性质量低于自己预期,而对对方产生日积月累不断滋生的不满。
人们会攻击异性,是因为他得不到那些稀缺的高质量异性,于是希望那些大多数的低质量异性能够提升自己的质量,增加他获得高质量异性的几率;
然而两性双方都是这样期望对方的,于是在受到对方的攻击后,会加大力度去攻击和贬低对方,从而维持自己的自尊,并将“提升质量”的责任抛给对方。
这一点无解,因为抖音、电视剧、偶像团体、情感小说等这些娱乐内容在不断的推高并维持人们对于异性的期望,
你在抖音上刷到的全是肤白貌美的大长腿,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没那么漂亮的女生自然会容易对对方无感了;
你在电视剧里看到的男主外形干净、身家数亿、独宠你一人,那么再看到蓬头垢面月入三千的同事,也自然会瞧不上对方。
人是无法容忍幻想破灭的失落的,因此,男生会宁愿沉溺于让纸片人当老婆、女生沉溺于在网上喊着自己的偶像做老公,恐怕也很难再落回到现实,去容忍和一个“低质量”的异性保持长期的关系。
第二,生孩子这事主要靠女性来完成的,但是,男女双方对于“女性生孩子这件事是不是对女性造成的损失”这一点意见不一致。
女性会认为,生孩子会耽误她的工作、影响她的身材、消耗她的精力,所以,生孩子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损失”,男性应该对此进行补偿。
男性认为,生孩子本身就是女性自带的一种生理功能,这并不算是一种损失;
哪怕这的确对女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这是女性自己的选择,不应该由男性对这种损失负责;
而且男性普遍在经济层面承担了更多了家庭义务,事实上已经对女性做出了补偿。
这种分歧本质上是利益分歧,是无法用谁对谁错去进行评判的,只有社会化抚养、人造子宫、人工智能育儿保姆这三点能够实现其一,否则这种分歧无法弥合。
做完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再来推演什么时候性别对立能够结束。
要么男性和女性这两大群体能够在实力地位上,再次发生像封建社会那样一方彻底压制另一方的局面,但这不可能实现。
性别这种群体划分不具备地域性,不是说男性全在北方,女性全在南方,这种情况下倒还有可能发生全面战争,一方能够彻底将另一方打垮,从而令其彻底臣服。
男女的性别划分是分散的,他们只能持续不断的爆发一场又一场的局部战争,而不可能爆发全面战争,不爆发全面战争,就没有哪一方能够取得对另一方的“全面胜利”。
要么男性和女性的利益分歧能够弥合,然而这也不可能实现。
真正导致男女对立的,不是哪一个男性欺压女性、女性欺压男性的事件,人们只是借由这些事件来去发泄自己对异性的不满,
但这种不满不是由具体的某个事件导致的,而是系统性的由抖音、影视剧、偶像、游戏等这些娱乐内容推高了人们的期望所导致的。
从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是依靠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而是由在网络世界中的所闻构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人们在看到异性时,评判的标准就不再是现实的客观条件,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幻想和期望。
只有“育儿”的利益分歧,有可能会被社会化抚养、机器人保姆、人造子宫从根本上将其解决;
或者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再次进步,人们的收入能够轻松的覆盖育儿的成本、女性生子育儿的损失由社会福利承担,那么这种分歧可以被掩盖。
但是,毕竟人们对于异性的过高期望、以及男女社会地位的相当,这两点无法改变。
所以,本质层面上,性别对立无法结束、也无法被消除,而是会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存在的一种周期性的基本矛盾,两性的互相攻击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一种常态化的网络战争。
随着这种战争的持续,在一整代人的共同记忆中,两性群体都在这种战争中两败俱伤,那时候就会偃旗息鼓,人们会吸取教训,接受现实,意识到自己幻想中的优质异性自己事实上无法获得,这时候性别对立会消停一段时间。
但是,这种消停又必然会在10~15年之后再次爆发。
因为下一代人没有经历这种两性对立的洗礼,当他们处在一个人也能够活的轻松潇洒的20~34岁的时期,他们会再发起旷日持久的对立,
因为他们误以为自己最终必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异性、或者以为自己独自生活度过余生没有任何问题,因此他并不在乎那些在他眼里质量不行的异性。
在35岁之后,他会猛然发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其实是拥有着强烈的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求的。
35年的岁月足够让他变得成熟,而成熟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彻底的意识到自己的普通,他会承认自己的脆弱,承认自己对于异性的渴望,承认自己对于孤独余生的恐惧。
当足够多的人迈入到这个阶段,两性的对立又会消停,等待着下一代狂妄的年轻人再次开启这种循环。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天机自在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