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评论:不实用的背包式缓降器
从专业角度评估,背包式缓降器是一个画蛇添足的产品,也是一个盲目崇洋的仿制品,该产品的实用性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其结果只会给厂家销售带来极大的困难,也浪费了宝贵的资金和精力,所以国人一定要清楚,国外的月亮不会比中国圆,但是国外的老鼠会比中国大这个道理,不要国外出个什么,就一窝风去仿制,要三思而后行。
老外为什么要把缓降器改进到背包里?首先,你要对摩擦阻尼原理缓降器的缺陷要有所了解:
其一,这类缓降器使用安装时要求缓降器必须垂直挂立,最好与墙面保持200 毫米距离,避免使用时晃动缓降器与墙面碰撞,产生对缓降器内离心摩擦块的附加冲力,使离心力不稳定,出现失控事故。
其二,该类产品在缓降过程中非常害怕水浸入,如遇到消防水枪喷水,及室内喷淋头喷水,一旦水进入缓降器,会瞬间失控,即使水喷在承载人体的绳索上,也会使缓降器失控,给使用者造成生命危险。
为了在火灾慌乱的逃生过程中,能快速找到承载固定点,老外采取将缓降器固定在背包中,以保证缓降器呈现垂直状态工作的要求,采用绳索的一个绳头环去与承载人
体的挂点固定,解决快捷随机找固定承载点的难题;另外将绳索盘收入背包中,用来防止使用中绳索被水淋湿造成的危险,这样被水淋湿的承载绳,即使水顺着绳索流入背包中,也仅限在缠绳轮盘上,不会进入到缓降器机芯,造成失控坠落的危险。这样,看似离心摩擦式缓降器装进背包解决了灵活固定的问题,和怕水的缺陷,但这类缓降器自身存在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依然还是一个没有安全保证的产品!
放进背包中的摩擦式缓降器在使用中又带来新的问题,在火灾大楼内,惊慌失措的逃生者在黑灯瞎火,甚至有呛人烟雾的环境中,给双腿双肩及腰部固定穿戴逃生背包,要分清固定带上下,左右,前后的区别,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和问题,浪费了宝贵的逃生的时间!要牢记,火灾的蔓延速度是以秒为单位计算的!而且,每个背包仅能
使用一次,在一个人数不少的楼内,能存放多少个背包?抢到逃生背包和没抢到逃生
背包的人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在国外不缺钱、人少、楼矮(一般5 层以内)的条件下使用问题不大,而中国的现状是人多楼高,多数人没钱的条件下推销,就存在着推广问题。
我曾问过生厂厂家,为何要防制背包式缓降器,回答:感觉很酷!新潮!背上背包,大有勇士出征的感觉。但你从窗口爬出逃命时,就存在第一个技术问题,缓降过程中会让你狼狈不堪,如窗口不大,背包不是碰到这,就是碰到那,半天出不去,当你离开窗口时就会产生一个冲击,因为缠绳轮上绳索有个拉紧的过程,离开窗口时,可得小心,不然你的头马上就会碰到墙沿!因为逃生人体与墙面形成的姿态角是错误的!(正确的姿态角,以脚为圆心,身体与墙面成0度到15度,人头远离墙面,下降
过程中,头部不会撞墙受伤,所有与墙沿的碰撞冲击全部用脚来承担。)
人体在空中缓降过程中是头靠墙,而不怕冲击碰撞的脚却远离墙面,所以逃生者
双手要不停的推墙,以免头部与墙边凸起碰撞,下降过程中,逃生者在空中显得慌乱,双手的动作好像狗爬式游泳一样,酷的感觉一点都没有,好不容易落地,其表情也是惊魂未定,没有一点文明、体面的逃生风度。如逃生楼房是阳台这一面,在阳台之间的悬空面,双手起不到推离的作用,下降过程中,人体双手及头的面部都会冲击碰撞下层阳台的栏杆和地面,给逃生者造成相当的伤害和危险。若此时窗口忽然窜出的高温、浓烟,会呛昏逃生者,这样缓降下去,就会对头部造成严重碰撞的伤害。
第二个技术问题,背包缓降器的缠绳轮能解决多少米高度绳索的缠绕?要清楚,摩擦式缓降器连续工作30米后,其安全隐患会随时出现,而国外对这类缓降器的安全工作高度基本上定在25米内。而国内的地产商所建的住宅楼都在20层以上,很多地区住宅楼已经达到50层了,如逃生者的体重100公斤,加上缓降器及绳索几十斤的重量,又造成摩擦阻尼式缓降器超载使用的问题,会失控!(消防评论:不安全的摩擦式缓降器)
研制高楼火灾逃生产品,一定要对高楼火灾的特征环境要有所了解,同时对中国楼高人多的现状要清楚,产品的体积、重量、安全系数要科学合理的制定,一定要实用!因为使用者都是没受过训练及没有逃生专业知识的人。同时,火灾不是月月有,产品的安全存放周期一定要长,摩擦式缓降器安全存放周期2-3年,基本上没实用价值,只是摆设应付检查的产品。
您感兴趣
出品:36saf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