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1952年,在镇江崇实女中的年代(下)
作者 尹协和
(本文内所用图片感谢崇实女中李艳老师提供)
觉醒(1949-1952)
(这部份内容是2004年5月为崇实女中120校庆《校庆文集》征文而写的稿)
忆崇实女中解放初期学生的社会活动
01
1949年初,我在崇实女中读高中一年级的下学期。
4月23日清晨,我跟平时一样正准备上学,忽然听到邻人说,夜里解放军已从江阴渡江,镇江城内的国民党军队和机关也连夜撤退了。我和妹妹没有去上学,看到街上很平静,我们便走到江边,想看看有没有解放军,江边也没有任何跟平常不同的景象。
那天,有的同学去上学了,听她们说,到校的师生很少,大家互相交流传闻的讯息,惶惶然不知所措,校长洪达瑛为了安慰大家,把同学们召集到礼堂,领着大家祈祷,求上帝保佑平安,让大家先回家,听候通知。
到了下午,解放军进城了。年轻的军人们穿着土布军装,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在大西路上,使市民们耳目一新,尽管当时人们对共产党还不太了解,但深受国民党通货膨胀之苦的老百姓,还是衷心祈盼着从此生活能有新的转机。
按照军管会的安民告示,第二天一切都恢复了正常秩序,工商界照常营业,学校照常上课。崇实女中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解放前,风车山顶的崇实女中几乎是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学校里既没有共产党的地下活动,也看不到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课程中没有开设“公民”课(这是国民党时期的政治教育课),却每周有一次圣经课(尽管学生中信教的或家长信教的只是少数)。圣经课由身为基督徒的老师任课,主要是讲圣经上的故事和箴言,教大家离恶行善,要诚实、有爱心,要帮助弱者。
因此崇实女中的姑娘们一般都不太关心政治,然而纯真、善良、有正义感。
解放了,崇实的大门打开了。
首先是市里青年工作队派了两个同志来联系工作,找教师、同学谈话,发现与培养积极份子,组织“读书会”,在学校图书室里辟出一角,陈列了一些解放区新华书店出版的纸质很差的小册子,如《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等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著作的单行本。
接着,文工团的女同志来校教同学们打腰鼓、扭秧歌。因为是自愿参加,开始时,高中的淑女型的姑娘们还忸怩着不好意思参加,而初中的女孩们却兴致勃勃地踊跃报名,很快就组成了腰鼓队。从此学校里气氛活跃了,课外时间“冬巴冬巴”的腰鼓声不绝于耳。音乐老师慕淑琴先生过去只教美声唱法吊嗓子,现在也教起革命歌曲来。
与此同时,课程中开设了政治课,有青工队的领导干部来上大课,同学们开始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逐步地了解了共产党并拥护共产党。以我自己为例,过去总是幻想能有一个没有贫富和等级差别、人人自由平等的大同世界,现在懂得了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世界懂得了阶级社会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并不是空想;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此时的我,既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又为找到了真理而兴奋不已,从此决心跟着共产党走。我想,很多同学也一定有和我一样的觉悟过程。
02
1949年暑假后,崇实女中开始有了少数几个新民主民义青年团员,高二的陆际清同学负责团支部的工作,我当时还没有达到申请入团的觉悟,正处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
在教师中,团市工委还发展了两名进步教师作为“团友”,一位是物理老师尹铭,后来兼任政治辅导员,另一位是体育老师曲超云,后来兼任初中少先队的辅导员。
这时教会驻在崇实女中的两位美国小姐罗克烈和盖梅月已经回国,校长洪达瑛老师思想也不断进步,团支部和团友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她都能采纳并极积支持。
这时,团市工委要帮助崇实女中成立学生会,采用民主竞选的方式,只要有几个人自由结合提名,就可推荐自己拥护的同学当候选人,她们就可以组织竞选小组,贴大字报介绍此人的优缺点,还到各班去游说,帮此人竞选。
当时崇实学生只有200人左右,从初一到高三每年级一个班,每班约30多人,互相都有点认识。出乎我意料的是,民主选举的结果,我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过去我虽在班里当了几年班长,但当时学生中的习惯只是选学习好的当班长而不论及其他,以我的不善言词和不爱出头露面的性格,也只能在班里默默地为大家做些服务性的工作。现在让我当学生会主席,要出席市里的各种会议,要组织同学参加市学联发动的各种社会活动,对我来说真是个不简单的挑战。
解放初期的政治活动特别多,市里经常有大型集会、游行和街头宣传。由于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所以这些活动的主力都是大、中学生,当时镇江只有一个大学,即江苏医学院,因此中学生的地位便空前提高。
在市学联的领导下,崇实女中也打破封闭的围墙走上街头参加了这些活动。记得第一次活动是上街宣传政府的“取缔银元”政策,我们组织了几十人的小分队,打着小旗上了街,感到既新鲜又陌生。当腰鼓队敲了一阵把群众吸引来以后,方少仙同学第一个勇敢地跳到板凳上,向群众大声宣讲党的政策。这在过去的崇实女中是不可想像的。
1950年早春,政府在上海召开了“华东区接受外资津贴中等学校会议”,全华东的教会学校都有代表参加,崇实女中去了三个人:校长洪达瑛、教师代表陈康祥、学生代表就是我。会址在百老汇大楼,会议开得既严肃又热烈。
这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大会,除了政府首长作报告,说明教会学校由政府接管从此脱离教会回到人民怀抱的意义,还安排了一些教会学校的代表发言,有的揭露外国天主教神父隐匿在教会学校里搞间谍活动;有的揭露帝国主义以教会学校为阵地灌输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培养自己的代言人的文化侵略本质;有的控诉奴化教育给自己的毒害,使自己不爱自己的祖国而爱美国。会议开到最后,与会者都为教会学校的新生而欢呼。
会议期间我和洪达瑛老师同住一宿舍,我能感觉到她心情很激动,我们互相表示自己深受教育,决定回去以后要很好地传达会议精神,在崇实师生中开展一个学习运动。
回校后,正好这时全社会也都在开展“认清美帝国主义本质”的教育,政治课上学习《美帝侵华史》小册子,在这个学习浪潮中,校务委员会和学生会按排了一些活动,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庆祝崇实女中的新生。
03
紧接着,朝鲜战争开始了,市里不止一次地举行各界群众的大型集会、游行示威,抗议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学生们还组织了许多街头宣传的小分队,有的还演活报剧揭露美帝和李承晚集团的丑恶嘴脸。
崇实女中的同学们也踊跃参加了这些活动,在作准备工作时,同学们积极参与制作横幅、标语小旗,美术教师吕翰森花了不少时间画了一幅毛主席像的大型油画,还辅导同学们画了许多宣传漫画。
暑假前,我申请加入新民主义青年团,得到批准。
暑假中,团市委指派我到苏州参加“苏南区学生夏令营”,这次夏令营实质上是一个学生干部学习班,内容有:听政治报告,学习苏南土改的政策精神,分析“是谁养活了谁”的道理,从而树立革命人生观,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为人民服务。此外还交流团的工作经验,也观看了一些文艺体育表演。
这次学习,使我政治思想上有了新的提高。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群情激奋,到处能听到“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
这时,在市里各中学校掀起了学生报名参加军事干校的热潮。
团市工委的干部来校作动员报告,同学们怀着满腔爱国热忱,都想以实际行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但是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女孩子当兵。经过思想斗争,全校首先有20多个同学报了名。
我们组成了一个“赵一曼战斗队”,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如何做家长思想工作的经验,再进一步在班里宣传。经过体检,最后全校约有近10位同学被录取,我因体检不合格未能参军。
我们高三班被军干校录取的有于锡珍、夏晓云等几位同学,高一、高二有茅申铨、胡家勤等同学,至今我仍保留着她们临别前送给我的照片。我还记得我校同学在火车站给全市参加军干校同学送行时的情景,那是个初冬的夜晚,冷风飒飒,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像火一样炽热,大家喊着口号、唱着歌,心情非常激动,也是很复杂的。是为他们崇高的行为而感动,也是为自己未能如愿参军而遗憾,或是为自己未能战胜私心而内疚。
当看到我校同窗多年的朋友戴着大红花登上火车时,我们的队伍里有人领头唱起了苏联共青团之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青年团员们武装起来踏上征途,勇敢前进保卫国家,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唱着,唱着,大家都热泪盈框。
这时苏南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崇实女中学生家庭是工商业户的较多,而是地主家庭的很少见,社会上的土改对这里触动不大。团市委为了让我们了解社会,接受教育,曾组织过学生到象山乡,参加旁听对恶霸地主的公判大会,听受害农民的控诉。
另外还有一次,团市委要我们派十几个学生到桃林乡帮土改工作队写宣传标语。桃林乡就在风车山南侧山脚下,站在校园围墙边向南眺望,就可看到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有碧绿的稻田和小池塘,有桃树柳树遮荫下的小茅屋和弯弯曲曲的土径。过去我们上美术课时曾坐在山头上遥遥对它写生过,可是从来没有在那片土地上走过,更没有想过无地少地农民的痛苦。
我接受任务后,先去了一趟,找工作队负责同志联系,然后利用两个下午的课余时间集合队伍下山,走进村里,按工作队的要求,用条帚蘸石灰水在砖墙上刷大字标语。
那几年,除了政治活动,市里还常组织一些全市中学生参加的文体活动,如联欢会、运动会等。有一次春季运动会上,曲超云老师教学生排练了一个“龙”的团体操参加演出,受到好评。其中有一段是:演出者排成几列纵队,每队人都手叉着腰一个紧挨着一个地站着,第一人先开始将头部左右摆动,第二人比第一人稍滞后一些时间也跟着摆动头部,第三个、第四人……也都左右摆动头部并逐一滞后一些时间。这样一来,从远处俯瞰,就可见到一条活动着的龙。
几十年后,我教学生普通物理课时忽然悟到:这种“龙”的队形,不正是“振动与波的关系”的很好的演示吗?
04
每当市里开联欢会,一般都是由各校先开联欢会,然后选上的好节目送去参加演出。我还记得校内的新年联欢上各班演出节目时的热闹场面,有少数民族歌舞,有独唱、合唱,还有戏剧。我们班上有不少演戏人材,解放前就演过独幕剧《好儿子》和《苏州夜话》,那时周以钧同学女扮男妆,头发绾在帽子里,穿上西装,还真活像一个英俊少年。
解放后的联欢会要演新节目,吕翰森老师帮我们找了一个秧歌剧《一朵大红花》的剧本,还帮我们拉二胡伴奏,这次是尹协瑛同学女扮男妆演了男主角,徐家秀同学演他的妻子女劳模,周以钧扮了个老太婆,是他俩的妈。后来不久我们到象山乡农村参加“治螟”劳动(除掉秧田里的螟卵),住在乡下两天,市学联临时决定就地跟农民开联欢晚会,我们还紧急凑齐服装道具,在联欢会上演出了这个秧歌剧。
解放初这几年学生的社会活动确是比较多,但崇实女中的教学质量仍然是一流的,这应归功于老师们忠于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回想起来,我们高中的每门课程学得都很札实,这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放初还没有统编教材,我校选用的教材都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的公认的好教材,如严济慈的《高中物理》,数学和化学也是国外优秀教材的译本如《范氏大代数》、《葛氏三角学》,英文教材也是比较深的,除了课文选用《高中英文选》、还另有专门的文法书,是英文版的《英文典大全》。
自然科学方面很重视实验教学,记得洪达瑛老师教我们生物课时,让我们用显微镜看洋葱皮的结构,教我们练习用左眼看镜头、右眼看镜外,同时在纸上用铅笔画出显微镜中看到的图象。
讲到“嫁接”时,就带我们到校园北的山坡边找蒿子野草,教我们将菊花的嫩枝嫁接在蒿子草上,还要我们经常去观察它的生长情况。校内的仪器不能满足物理、化学课的需要,尹铭老师就联系市里的“理化实验室”,每隔一周带我们去做一次实验,这些实验都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报告纸。
生理卫生课老师也曾领我们到江苏医学院的解剖室去参观,由医学院的助教从福尔马林液中取出人体各个部分的尸体标本,逐一给我们讲解。
1951年7月我们高中毕业了。这时新中国的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各方面的专业人材,高等教育面临大发展的态势,生源不足,国家希望多一些人考大学,我们班绝大部份同学都报考了,也全部被录取了,后来都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我因工作需要,被团市委动员留下来到团委机关当干部,没有去考大学,在另一条战线上为革命效力。
我到团委以后,分配在学生部工作,仍然负责联系崇实女中的学生工作。
1952年上半年工商界的“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资材、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开始了,团市委派我住在崇实女中约三个月,专做这里的学生工作。
这时崇实女中学生会主席是华风仙同学。由于学生中工商界子女较多,因此,学生工作重点就是学习党的政策,站稳立场,说服家长坦白违法行为,争取做守法户或基本守法户。在这方面,学生会起了良好的作用,华凤仙也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1952年下半年以后,我工作调动不再做学生工作了。这时,崇实女中改名为“镇江市第二中学”,男女合校,从此崇实女中的历史又翻到新的一页了。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