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笔记:坐在阳澄湖边
梁东方
说起阳澄湖来,现在人们第一个反应往往都是大闸蟹,是湖里的蟹还是湖外养殖场的蟹的区别,是真阳澄湖蟹和假称阳澄湖蟹的纷扰,等等。阳澄湖如此紧密地和蟹联系起来,其实只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以前只记得它作为《沙家浜》中的台词出现过,是一个想象中浩大而遥远的水域,甚至是关于南方的诸多想象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后来惊异于高铁跨越阳澄湖的时候倾斜着车身快速驶过湖面的广阔,便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到阳澄湖边走一走,沿着湖岸看看湖水,呼吸一下想象中一定是馥郁芬芳湖水气息,将有生以来对于这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影的湖,纳入自己切实可感的生命体验之中。
现在终于沿着湖中著名的“美人腿”堤坝深入到了阳澄湖的乡间。白墙黑瓦绿稻,家家都住二层楼,门前还有一个半封闭的大院子。因为属于湖中的岛上村,周围是水,只有一条路穿过,所以非常安静。
村子里有很多专门的停车位,村前村后都有,家家门前也有,在寸土寸金的湖中土地上,用这么多土地开辟成免费的停车位,可见为了吸引游客也为了自己方便的魄力与不差钱。
而坐在阳澄湖边这种度假方式,其实只有一个人条件,那就是找到停车位。节假日里,在窄窄的湖中条形土地“美人腿”上,车位可是最稀缺的资源。
坐在阳澄湖边的香樟树下,面对浩瀚的水面,小睡。户外阳光强烈,但是香樟树的遮阴效果极佳,既能有效地抵御阳光又让四面八方的风始终能吹来、吹去。在树下,在香樟树下的清香气息的阴凉里坐着,面对湖水,吹着旷远的风,这是游阳澄湖的一种方式。是你沿着湖走啊走啊,发现无论如何也走不到边,发现对于一个湖来说,当你没有能力绕行一周的时候与之最好的相对方式,其实还是坐下来细细地端详与体会。波光粼粼,湖水在微风中的荡漾只在表层,深底里是从古而今绵延过来的平静与柔和。曾经驶过的万千船舶和风浪都已经重新归于沉寂,人类对于一个湖泊的享用和耕种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只取其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便可以的程度。
所以,游阳澄湖更著名的方式据说是去蟹坊上去吃蟹。即使不是吃蟹,也大概率的是吃点带湖鲜的饭馆。吃喝总是人生的题内之意,国人的假期,每个年代和另一个年代都不大一样,却又都有一脉相承的格式。现在富裕了,开着自己的车,到风景区的饭馆里吃吃饭,到奥特莱斯排队买买打折名牌,又成为大多数人的时尚。
不过,每一个穿着精致的男女在那样的购物场合里所表现出来的被商品牌子,也就是商品广告左右着的人生状态,其实除了随波逐流还是随波逐流,即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觉着自己是自己不是别人,可陷入商业模式的诱导之中以后,即便是休假,在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还是鲜有自主的人个性而言。
当然,人潮涌动,只能看见人而看不见景的假日方式之中,他们在其他大多数地区的人们面前或者还可以有一种来自最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的某种优越感吧,可惜当这种优越一味表现在购物和吃喝上的时候,也就打了太多的折扣。
看看假日中风景区的饭馆和购物中心,一位难求的超级停车场,人气旺是没的说,不过多少还是让人觉着不是滋味:国人度假方式的还是有很大的“人云亦云”的成分,让人觉着大家还始终都没有摆脱吃喝购物的固定套路。自由、个性、于精神有益这些早在发达国家蔚然成风的选择,还是并不多有。那种湖中有帆船、皮划艇、游泳运动,湖边有徒步、跑步、骑车、轮滑,有人面对湖水写生,有人在湖畔长椅上读书,有人站在树下演奏的异彩纷呈的景象,在阳澄湖边的假日里不能说没有,却肯定还形不成主流。
苏州有古城,有古镇,有园林,有太湖,有阳澄湖,有金鸡湖,有……但是到了假期依然是每个地方都拥堵,这些虽然为数众多,但是终究有限的自然风景区,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就变得稀缺而珍贵了。而在风景区里展开的活动主要就是购物和吃喝,湖畔的运动和休闲景象相对而言还是少数、极少数。所谓车如潮水人如蚁群,假期里集中爆发的发泄式旅游,集中在餐饮和购物上的旅游,使任何一位参与其间的人都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情绪成本。
当然,这样说未免有点煞节日的风景,还是归结到各有所好上去比较中庸吧。时代的进步是你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的可能,而不是你去不去选择本身。这就好。你愿意在湖边坐着,尽量不介入商业化的东西,他们愿意排队购物、排队吃饭,各取所需,自得其乐。只要还没有将一个自然的湖泊商业化到没有这样坐着的立锥之地,就还好,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