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的家:晚风
梁东方
剧烈的阳光在沉没到西山后面的时候依然剧烈,但毕竟还是初夏,只一小会儿,麦田就重新宜人眼目起来。晚风吹拂,到了初夏季节里一天之中最适宜的好时候。其实早晨也很适宜,不过大多数人那时候还没有醒来。所以人们会普遍讴歌“晚风”,很少有人唱晨风。晨风之宜人不亚于晚风,而且还有晚风所没有的清新与希望。不论是晨风晚风,这两个时间段都是人之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最舒适、最能感觉到幸福的好时候。
晚风拂面,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舒缓下来的时间段。孩子们拖着大书包以走两步退一步的玩耍格式放了学,沐浴在夕阳里的他们依然会对眼前任何微小的事物兴趣盎然,而因为没有了急着去上课,急着回家吃饭之类一再被强调的约束,他们本性复发,进入到一个一天之中难得的自由自在的时段;尽管是疫情之后刚刚开学,但是被制约着上了一天学之后,这样放任地玩耍,还是美不胜收。他们或者指天画地滔滔不绝,或者盯着地面上的蚂蚁,拿着小树枝直接进入小人国的纷纭战场……
就连急急地赶路的大人,下班回家的人,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然放缓一下了,抬头看看天,不免陷于某种莫名的自我俯瞰的放松。
而假如你正坐在火车上,则肯定会凭窗远眺,在快速移动的大地上目光遥远地进入有可能带着哲学意味的神情里,进入使人格外成为人的某种思索中。
观察不同的人的面孔大约可以知道,晚风里的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式的妥帖和平静,少有继续期待或者谋划的跃跃欲试。这样的普遍状态好像尤其适合用歌曲来表达,古今中外经典音乐、流行歌曲和摇滚作品中,都不乏名之为《晚风》的佳作。
《晚风》,是小娟和好妹妹乐队以此为名的又一首好歌。在平台上沐浴着晚风听这首歌,实在是情景交融,让人欲罢不能,立刻就沉浸到了所谓艺术与现实结合的享受里去了。小娟干净纯净的声音在清唱状态下突然响起:温柔的晚风,轻轻地吹过,故乡的天空……一下就能抓住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就能击中并激活你也许早就僵硬了的感觉与想象力。禁不住就一句接着一句地跟着唱,虽然自己五音不全,几乎从来不唱任何一首歌,但是这一首歌一响起,几乎就是自动地开始跟着唱了起来。尽管依旧找不到调。
仔细分别,这歌里似乎也还是有陈词滥调的爱情的,但是毕竟比较隐晦,表面上的物象一直都是时间,是时间里的自然,是黄昏以后的晚风,是带着哲学感、人生感的俯瞰城市的灯火和故乡的天空的辽远视角。所谓爱情的意象不过就是最后一句,你去哪里?请告诉我。也并非一定要归结为爱情,亲情或者友情或者别的什么人类之间的情都可以涵盖。在中国的歌曲里,很少有这样只唱自然,不拿什么爱情来说事的。这极其不易。
男女对唱的格式对这首歌的丰富性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使一种本来比较简单的感慨感叹描述描摹变得丰厚复杂起来,使情境感受也跟着丰满圆融起来。
歌声环回了几次,什么时候停止了,停止得很自然,因为黄昏是省察我们的内心的时间,不要开灯,不要有任何破坏自然光的人类光源的干扰,只是沐浴在逐渐昏暗下去的天光里,凝望着西天上最后的云霞,审视我们刚刚过去的这又一天的生活。这样的审视会逐渐让我们站到自我之外,仿佛另一个我,仿佛可以俯瞰包括我在内的一切……
晚饭以后的时间里,西山的装饰灯亮了起来,将西山那仿佛是一尊仰面朝天的大佛的身体轮廓勾勒了出来。在最后的天光还没有完全熄灭的时候,这样的人类装点出来的山岳艺术,一下就具有了某种狂欢的性质,仿佛是人类要让山岳一起参与到自己的热情中来,参与到每个人都有权利分享的生活于天地之间的愉悦里来。
不过等天光完全黑暗下去以后,等大山的轮廓完全靠着人造的灯光映现出来的时候,虽然在黑暗的背景里变得更清晰了,但是怎么看都开始有了一种标志性工程的味道。好在很快就因为电费的原因而关闭了,让山体与天地一起沉没到了夜的黑暗里,不分彼此的混沌笼罩了一切。重新将黑暗做了某种程度上的驱逐的是逐渐升起的月亮。
慢慢地,月光照过窗棂,将窗户的影子和窗前的椅子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到了地面上。凝视着这窗前的月光,凝视着窗外黑暗下去的大地又在月光里明晃晃起来,不开灯,不用任何人造的光源设备,只这么默默地凝视着。
一天之中,这样一段什么也不干,只在乎天地之间的颜色与明暗的时间,于人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它类似于瑜伽意味的冥想,类似于宗教上的晚祷,总之是让人脱离开忙忙碌碌的事务性的将时间填得满满的状态,脱身出来,俯瞰生活,俯瞰自己,重归于所从来之的宇宙,再次明确一下自己不过是尘土来终将尘土中去的宇宙尘埃的宿命。
珍惜健康的生命,珍惜活着的这又一天,珍惜与你的生命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你的亲人与你的朋友,珍惜你在这个世界上目前依然灵活的身体、依然运转正常的智力,珍惜你展开自己的兴趣与想法的实践的可能……
黄昏以后不开灯,只吹着晚风,沉入自然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