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坐复兴号回保定
梁东方
周末照例回保定。在地铁里候车的时候,看见一位穿着制服值班的高个子年轻人,他的工作是在列车到来的时候以立正姿势笔直地站在玻璃门前,然后再笔直地一挥手;车离开的时候,再重复一次这个动作。
在等待下一趟列车到来之前的八九分钟里,他一直在沿着盲道线走路,严格地按照盲道线走,是为了达到最大的运动量,因为盲道线应该是候车大厅里所允许的最大范围的环形路径。这样走,是一种不浪费时间的运动方式,可以增加他手机运动记录下来的步数,那些步数可以换流量、换虚拟金币,更可以给他枯燥单调的工作增加一点乐趣。这类似于一种字面意义上的囚笼困境,它虽然不无机械却可以赋予时间以最大价值,这样的囚笼困境在人年轻的时候感受最为强烈,应对也最为激烈。在一个终于找到的工作岗位上,怎样在尽职尽责的同时使自己依然拥有进步的可能性,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为了谋生而不得不放弃的自由自在,时时刻刻冲击着依然心怀梦想的心。
在地铁尽头的火车站,因为东北第一场大面积的冰雪天气导致的列车普遍晚点、普遍晚点时间不确定,让人在改签退票和重新购票,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之后终于登上了一趟始发的复兴号列车。
复兴号动车组据说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高铁车型。速度应该是更快一些,而车厢里也果然明亮宽敞,椅子之间的间距也加大了一些,每一组座位下面都有带USB口的充电插口,连窗户似乎也更宽敞了,更利于人们凭窗而望,看外面大地上掠过的景象了。
从高铁车厢里遥望外面的大地,即便是非常熟悉的地方也会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出现,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除此之外很难再有以如此高的速度视角下俯瞰大地的机会。虽然夜色已经降临,但是成串的灯光还是将道路和河畔的走向与轮廓给清晰地标志了出来,让人可以欣赏一种灯光秀式的大地艺术作品。
只可惜速度很快,半个小时之后就得下车了。事后总结,如果不算上因为晚点而不得不退票再买票的耽搁,这一段复兴号高铁旅程,无疑是全部的包括地铁公交行程中最快捷舒适的一段。紧随其后的公交车行程固然也很不错,但毕竟还是颠簸且漫长的。
周末的傍晚,下了高铁等游1的人大多都是年轻人。虽然仅仅是傍晚,但是因为冬天已经来临,夜色已经很深,而寒冷的意思更重,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会倒换着脚步乃至蹦跳着抵御骤然而至的寒冷。等车的人越来越多,却没有形成一般情况下总是会形成的那种车来的时候就一拥而上的恐慌,大家不是在外面上学就是工作,而且是坐高铁回来的,更关键的都已经是个个低着头的手机一族,已经远不像过去那样,眼睛里只有怕是没有座位的恐慌了。
大家排着队一个个地上车,一声声地听到手机刷码成功的声响,然后找座位坐下。每个人都有座儿,没有站着的。这是秩序排队的最好结果,让最后一位不紧不慢的人也有了自己平等的位置。汽车在明亮的灯光里驶上街道,越过巨力大桥,在日益严重的拥堵中一个路口等两三个红灯才能通过,但是车上几乎没有人说话,很安静。只能听到有一个人在用浓重的家乡话和别人在电话里客套着。他的电话终于结束之后,车厢里就是更其安静的安静了。
车到银定庄,上来一个大嫂,在电话里用说着什么,没有扫码。坐在前面的侧对走道的位置上一直说了一站地,才对着手机说不说了,我得打卡了。然后才去扫码。整个过程中司机都没有说话,对于她上车不立刻扫码的行为很理解。
玻璃窗很多很大的车厢里的光亮,几乎都来自外面的路灯和广告灯箱的光芒,来自巨力大桥上的装饰灯,来自软件学院门口的装饰灯,来自进入二环以后城市道路北侧的店铺灯光,在这一片灯光闪烁之中,没有开灯的公交车里也像是一直亮着灯一样一切都清晰可见。这种一切都清晰可见的环境状态,使人们少了许多旅途不确定感,安慰了他们回家路上的某种潜在的急切。他们要做的只是借着这样的明亮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即可。
电动公交车在频繁的启动和刹车之中抵达了一站又一站,作为一个没有更快速的交通形式的城市,本地的这些乘客坐火车也许只用了半个小时,但是到了家乡坐公交车却经常还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多。城市虽然是所谓三线四线,但是拥堵指数比大城市一点也不差,道路建设和管理所限,只能如此。
任何一个人都是历史和时代里的人,难出其右;在一段旅程上有轨道交通,有手机购票,有复兴号,有基本准时的公交车,有井然的公共空间秩序,便已经是既往无法完全设想的情形。时间之流中的生命铺展在这样的空间里,即为当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