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大明的随笔《错认“阿姨”叫“妈妈” 》

错认“阿姨”叫“妈妈”  

上礼拜去国和做年粑活动,战友的孙子看到“风行”带着她儿子穿行在驴友之间,可能是风行7岁的儿子“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战友的小孙子五岁半,也情不自禁的跟着一起叫妈妈,我看他开始怯怯的细声细气的嘟囔着自言自语,然后故意逗他。跟“风行”说:看你平白就捡个儿子啊。“风行”也心领神会的对战友的小孙子说、“妈妈说了、要好好吃饭的。”然后就像得到应允似的,他就大口大口的吃饭,也大声的叫“妈妈”。乐得大家都笑开了怀。
突然间让我的思绪像打开记忆的闸门,从心底最深处。最久远的那个储存着少年的回忆喷涌而出。
那是十来岁的时候吧,准确的时间不确定,读小学四、五年级吧。有一次不知道是犯了什么错误,害怕回家挨打。由于太调皮了,小时候真的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那种。
礼拜六放学后就跟同学一起去他家,然后一天一夜没回家,直到礼拜一上学后,外婆去学校找,才知道跟同学回家了,同学的妈妈跟外婆说“没关系,就让他跟我家孩子住几天吧,他们在一起蛮快乐的”。
然后就这样在同学家住了一星期。直到妈妈来接我回家。
有一天跟同学聊天说:你妈妈真好,我妈太凶了,我都不想回去了。同学的妈妈笑着对我说:我可只喜欢听话、懂事的孩子哟。
那个时候家里四个孩子,姐姐和两个弟弟,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爸爸在乡下工作,一个月回来一两次。那时也很穷,记得妈妈每个月工资好像就十几二十块钱,而且还经常加夜班,每到晚上天黑的时候,我就去妈妈的服装厂接她回家,或者陪她值夜班。
十来岁的我除了淘气以外,有的时候也像个小大人似的,妈妈服装厂的门是哪种一块块木板镶嵌的,橱窗也是用木板门镶的,每次值夜班的时候,就自告奋勇要帮她上木门,三米高的木门板一米高的我,觉得自己特别厉害,除了读书考试不愿意动脑子以外,帮忙做事一股子劲,窜上忙下不亦乐乎。
妈妈没读什么书,性格耿直,三年级就辍学跟外公学做缝纫,由于家庭原因,生活所迫,加上一个人管几个孩子,所以脾气也比较暴躁,就是四邻街坊都知道,她是个比较强势不好惹的那种女人。
等到我自己成家养孩子的时候,遇到企业改制,失业下岗的我也只能外出谋生。女儿那个时候才一岁不到,等她三岁的时候,老婆也一起外出打工,把她寄养在她外公外婆那里,到五岁的时候,回家听她舅妈说一见到她妹妹就叫妈妈,当时就觉得鼻子酸酸的,强忍着不去伤感,后来执意让老婆回家,一直陪着她到去上大学为止。为了减少一些遗憾。
当今能养身的地方无根基去立命,而他乡永远都是是无根的浮萍。
童言无忌,孩子却是最真实、最直接的表现出来他的意愿。留守儿童、缺少陪伴的孩子就会天性的错认妈妈,而作为父母的似乎对幼儿的陪伴不以为然,父母的陪伴在幼年时是最不能缺失的。
刚巧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位父亲用钢琴和女儿当记录时间如在行走的日记。每一天、每一年、每一段时光、每一个片段。感觉这位父亲平凡而伟大,毋庸置疑这个女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为她的成长有音乐相随,有父母陪伴,而且视频佐证,有相片记录。
人的一生说短也有七八十年,甚至百来年光景。但说长、在浩瀚宇宙中也就如同流星一闪而过。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最初的起点就是积蓄能量的时期,等你闪亮登场的时候,你的光芒取决你你的能量,你能照亮多大范围,也取决于你有多大胸怀,
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和善良品德。那么这个孩子的将来必定是一个有用之人。
融三岁,能让梨。曹冲称象时,司马光砸缸都才七岁。中国传统育儿都是以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教后辈做人的基本原则。但是现在这个缺失了严重,人人自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连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都成了社会难题。
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对思想观念的改变。特别是价值观的变化,让这些事关个人修养,品德,素质和认知都不同步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曾经我们是经历过的一段美好的时光,那个时候日子虽然困苦,生活大多都窘迫,但所有人的脑中都有一根弦,那就是保持干净,整洁的身份,笑破不笑补。不沾哪怕是一丁点为人不齿的错误和行为,所谓根正苗红,思想端庄,行为举止得体大方。
吾日三省吾身,经常保持学习,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洗心革面。真的就是从翻开书本的第一天,认识第一个字开始,就接受着这样传统的教育。
现在受西方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影响,也受异域用忏悔来宽容抚慰自己的犯错的内心不安方式的影响,更受以等量价值交换一切可以量化的良知、道德、品性、甚至规则的影响。利己主义主导全民,让这一直以古文明著称的国度变得迷茫,无所适从而变本加厉。
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我们的传统厚重的文化一直延续了几千年,难道不敌那相隔万里仅仅几百年积攒的那点历史?借鉴和学习跟抄袭照搬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竟然像小不点那般“误认“阿姨”当妈妈。
弘扬国学,可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首先得端庄自己,然后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大明,本名明瑞华,湖北黄石阳新人,阳新作协会员。从事通信维护工作。“把爬山涉水的工作当成游山玩水的娱乐,闲暇之余码字堆积开心。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世上还是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忒逍遥

    有一种孩子,工作上可能要常扮严肃脸,比如我弟弟,那是出名的冷脸铁面,欺诈案件调研以及该拒赔的时候绝不手软,为公司挽回大笔可能的损失,个人工作达成绩效总是排在前面. 可,在群里,在家时,他就是我的小老弟 ...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9月1日 低调是你的本色 三宝同学最近刚完成了一幅画,妈妈很喜欢.按照我们家的传统:所有的国画作品,只要妈妈喜欢,都会拿来做各种定制,帆布包呀,运动衫呀,甚至是丝巾.有选择困难症的妈妈,这次选择定制一 ...

  • 接蛙

    昨夜梦魇,我醒来后无法立刻入眠,就把床头灯打开,缩在被窝里看着灯光,心里想着赶紧好好休息,明天还得去接蛙,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迷迷糊糊睡去,一早醒来,就看到孩子一个同学家长给我信息问啥时候接孩子们.我看看 ...

  • 嗨,宝贝

    刚从陪读小二胎挠挠家回来. 开了一下午会,问题不少,有些萎靡,去找挠挠寻点儿开心. 挠挠小朋友看见阿姨来,特别开心. 早早打开门赤着脚站在门口等着,还嗷嗷地朝楼下喊. 小朋友若敞开心扉来喜欢大人,那种 ...

  • 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培养的

    2020.12.5  星期六  晴  第347篇日记 跟小娃一个同学的妈妈一见如故,交谈后得知,我们还来自同一个地方,老乡呢,唉呀,亲上加亲了. 因为没上班,社交圈紧缩,大多时候我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

  • 胡子妈和一个小二胎的故事

    这些天,胡子妈经常学一个小孩的动静 : 挠-挠,挠-挠,及挠挠. 学一会儿,笑一会儿. 有些神经质的样子. 那孩子叫牛牛,一个陪妈的小二胎. 还不到两岁,对自己的名字还发音不准,所以问他叫什么,就&q ...

  • 国外的月亮

    过完年同学聚会.有个同学说起回家走亲,有个亲戚家的孩子上的中外合作的班,没参加国内高考,雅思通过以后直接去英国读的大学,据说还是名校. 同学说起来很兴奋,感觉自己的孩子读国际名校很有信心,而且还宽慰孩 ...

  • [黄石文坛]大明的随笔《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

    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 亚历克斯和<徒手攀岩>.记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手心全场都是汗,后来在微信群里面聊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都说就是这样的感觉,心都提到嗓子眼来了.   对于这种极限运动,一 ...

  • [黄石文坛]大明的随笔《美景何必去远方》

    美景何必去远方  十月的最后一天,用冒雨奔跑莲花湖开启,然后在攀登父子山结束.酸爽的感觉不言而喻,纯粹就是找虐的一天.   早上五点醒来,感觉窗外雨歇,然后穿上跑鞋,开启晨跑模式.可没跑到一公里,雨点 ...

  • [黄石文坛]浩然的随笔《忆母校》

    忆母校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几度春秋,几届良师,几多同窗.今天因为外甥读书的事,走进我的母校--茗山中学,看到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和跑道,我心潮澎湃,如平静的湖面投了一颗石子,久久不能平静.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乡愁是一碗包面》

    乡愁是一碗包面   屈指算来,出外谋生已三十载,尝过许多南北菜肴.东西风味,最忘不了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包面,就是家乡人眼里最美味.最经济实惠.最能凝结家庭情感的一道传统美食,又名馄饨,也有的地方叫抄手 ...

  • [黄石文坛]朱光的随笔《打电话的往事》

    打电话的往事   如今,人们打电话.聊微信是工作.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常态,甚至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可是,你知道五十多年前,打个电话有多艰难吗?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下乡插队在梁子湖畔一个小山村.那里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叶子教练,播撒爱与善的种子》

    叶子教练,播撒爱与善的种子  叶子,是我一位跑友,为人低调淡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她除了跑步,更愿意与跑友分享健康跑步知识,喜欢带着跑友训练,把科学的跑步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大家,被我们亲切地称为" ...

  • [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满地槐花淡淡香》

    满地槐花淡淡香   见到满地的槐花是在上东方山的路上.   路的两旁翠竹青青,芦苇丛爬满了山坡.走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还未能爬到山顶,正在急急地喘气,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忽地一抬头,坡路上满地的槐花,浅 ...

  • [黄石文坛]王涛的随笔《茶色青青​​》

    茶色青青 认识一个地方,是从那里独有的风物开始的.比如去雅安,往往是从一杯青绿的茶开始的.初到雅安最常见的情形是,主人给你端上一杯茶,然后问你,听说过一句诗没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接着就眉飞色舞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带着爱人去爬山》

    带着爱人去爬山   不经意间,坚持户外运动已七年,从最初的公园里慢走.快走,到骑单车上下班.四处骑游,再到慢跑.快跑.马拉松,还有户外爬山.野游:身体也经历了从虚胖.羸弱.多病,到标准.健康.强悍的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