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发生,“问题”是保证!!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笔者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要发生,问题是保证,对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四处理”。
1 设计问题情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欲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必须要考虑与该知识相关联的内容,必须挖掘与该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让学生感到知识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来之有缘。例如:将浓硝酸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集满试管然后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是什么情况?这个问题让学生直接去思考的确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其关联内容是氮氧化物与水的反应,其关联情境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问题情境,把知识放在情境中,学生学起来就会有章可循,有路可走。
2 剖析问题关键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设计一系列的子问题,用问题引问题,用问题推问题,用问题解问题。让学生沿着这些问题追根溯源,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上问题可如下剖析:将一满试管二氧化氮倒扣在水槽内,最后试管内会有何现象?通入氧气后有何变化?假设剩余一氧化氮全部变为二氧化氮,最后试管内液面会怎样?不断的进行上述循环,最后将会出现何现象?这样循序渐进的营造出全充满的时机,剖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 突破问题瓶颈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只有达到以上状态,才是教师之为教的最佳境界。当答案将要呼之欲出时,才体会到教之成功的愉悦,就像气球将要爆炸的那一瞬间。
学习不是禁锢,而是启迪;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何时才能全充满?通入多少氧气才能实现?不破不立,学生已到不愤不启之状态。教师点燃如下:共发生两个反应,最后不剩气体,必然要把一氧化氮消掉!让学生消去一氧化氮,最后找出二氧化氮与氧气是4:1。这样问题迎刃而解。
4 总结问题规律
朱熹在《答胡伯逢书》中说:“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教学之道关键在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上关系为何成立?本质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再次问题诱导:一氧化氮与氧气成何比例才能全充满?经思考讨论后,学生醍醐灌顶。教师引导,学生配平方程式,得出比例是4:3。为何前者4:1,后者4:3,其实质是什么?电子守恒!!这样达到画龙点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