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穿行间,游遍伦敦 - 博物馆篇之大英博物馆(上)

作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的《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位于伦敦中心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乘坐Tube 深蓝色皮卡迪利线罗素广场站 Russell Squre 或 霍尔本站 Holborn;红色中央线霍尔本站 Holborn黑色北线图腾汉厅路站 Tottenham Court Road到达。
伦敦的雨多,我是漫步在小雨中,那天,排队的人并不多,安检穿过小铁门后,才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两排16根庞大的爱奥尼亚式圆柱支撑着博物馆的正门主体,三角形的山墙里拿着各自法器的诸神栩栩如生,陈旧的原石色让整个博物馆在雨雾里显得更加巍峨沧桑,沉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年–1753年)的遗愿,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他一生收藏了71000多件珍品,为了能让藏品在自己去世后继续完好的保存,便将所有收藏都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国家接受了他的遗赠,并回报20000英镑给他的继承人。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英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也是现今博物馆的所在地,只是当时是一幢17世纪的大楼——蒙塔古大楼(Montagu House)。那时起,所有“好学求知的人”都可免费进入,且延续至今。
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后来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其中不少是仅存的珍本。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10万多件古埃及各种文物,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物馆、东方文物馆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

展品分布:

主层(1-3层)、上层(4-6层)、-1层是非洲馆;

总共个主题馆,90多个展厅(在地图上每个颜色代表一个主题,第个数字代表一个展厅)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镇馆之宝。

1、埃及木乃伊(数量远超埃及博物馆)

2、亚尼的死者之书(距今3200年前画在草纸上的画,保存极好,再现了古埃及人的生死观)

3、埃及罗塞塔牌(4号展厅,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碑上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书写的埃及国王诏书)

4、波特兰花瓶(70号展厅,来自1世纪在深蓝色玻璃上饰以白色图案的古罗马花瓶)

5、帕特农神殿雕塑(源自公元前447-438年雅典卫城帕特农神殿的一部分)

6、中国陶瓷(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超过1700件陶瓷器物,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

7、敦煌壁画(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共割痕虽然明显,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菩萨的雍容天姿)

8、女史箴图(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中国绢画)

9、路易斯西洋棋(由82枚雕刻精美的棋子组成,据说可能出自于12世纪的挪威,每一个棋子都是静止的艺术品)

10、阿拉伯铜手(这件青铜手是大约1700年前献给神灵塔拉布 里阳的供品,这只手和真人手掌大小相同,骨骼、血管甚至手指关节上的皮肤褶皱,都和真人的手掌无异,极其精致)

1、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

发现于1799年的一块刻有埃及象形文的石碑,现在人们正是通过它逐步破解了埃及象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英语:RosettaStone,又译为罗塞达碑),是一块制作於公元前196年的花岗闪长岩石碑,原本是一塊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PtolemyV)诏书的石碑。

但是,由于这块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内容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內容后,解读出已经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埃尔·弗朗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çoisXavier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2、拉美西斯二世

这是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最大的几件埃及雕像之一。这个雕像是他于约公元前1279年从父亲塞索斯一世手中即位,并统治埃及长达67年之久。

重达7.25吨,这个雕像的残部是从一个一整块双色花岗岩上切下来的。这个形象戴着传统埃及头巾,并戴有眼镜蛇皇冠。

与其它传统埃及雕像有细微不同,这个雕像的眼睛的角度被下调了一些,这样便使得雕像与观众更有交流。

这个雕像是乔瓦尼·贝索尼(GiovanniBelzoni)在1816年从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祭庙中获得的。贝索尼详细生动地记录了他获得这个雕像的艰辛。这艰辛一方面来自于雕像本身,因为它太巨大了,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政治方面的一些阻力。在雕像躯干右侧的洞孔据说是18世纪末,拿破仑的探险队企图搬运它时造成的,那次搬运并未成功。

1818年雕像即将到达英国之际,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受到启发写下了著名的奥西曼达斯:

朕乃奥西曼达斯,王中之王也,

功业盖世,料天神大能者无可及!”

而今一切荡然无存。偌大的废墟,

残骸四周只有那苍茫荒凉的戈壁,

孤寂黄沙向远方铺展,无边无际。

到达大英博物馆后,这个“年轻的门侬”成为了第一件被鉴赏家肯定的具有艺术性的埃及雕像作品。而这些鉴赏家一贯坚持的是古希腊的艺术标准。

3、亚尼的死者之书

创作于公元前1300~前1200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亚尼的墓中,全长二十四公尺,用长达六十章的篇幅,描绘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本书截取亚尼在死者之国接受生前善行和恶性审判的一段,为整卷画作中最精彩的部分

收藏家佛里斯班士于1887年在尼罗河中游克索西岸的墓室中发现,是众多以草纸记录的《死者之书》当中保存最好、最出色的,堪称为古埃及美术中至于极致的作品,也是古埃及生死观的明白表现

所谓《死者之书》,及记载死者为获永生所必经的各种磨练、审判、所需的咒文以及到最后获得永生的画卷,通常以草纸绘成。

埃及死者在通向复活之路时,必须于棺木中置放《死者之书》。死者之书大部分以纸莎草写成,记录死者生平好恶,以及奥西里斯的审判等情节。

“死者之书”的基本历程为:离开肉体的“卡”或“巴”,在阿努比斯带领下,通过地狱及黑暗的试炼,来到诸神及审判官前,通过冥界之门,来到“冥神”奥西里斯面前,进行“秤心仪式”,随后搭乘太阳船,航向复活之路,并在来世过著与今生一样的美好生活。

“死者之书“通常为长卷形式,依财富多寡,分成数十个,甚至更多的段落。流传至今最有名的为亚尼的死者之书」,最有名的段落则是「秤心仪式」。死者(以亚尼为例)穿著洁白的亚麻布衣服,和妻子来到奥西里斯前,进行审判。奥西里斯前有一具天平,天平两端,一边放著亚尼的心脏,一边放著代表正义公理的「羽毛」。阿努比斯正在调拨着天平,检查是否平衡?

如果天平平衡,表示死者生前善良公正、没有截断尼罗河水、没有偷窃他人财物等等。死者将可通过正义之神「玛特」的审判,取得奥西里斯的信任;

如果心脏一端沉重,不能平衡,代表死者贪婪多欲,作恶多端,他的心脏将被取出,丢给在一旁等候的怪兽「阿敏」吃掉。阿敏的造型是:鳄鱼的嘴、狮子的上半身、河马的下半身。这三种动物是非洲最凶猛的动物。死者心脏被吃,便不能复活。

秤心的过程,一旁的书记官,也是「智慧神」陶特会手持墨水笔和陶板,记录下来。奥西里斯根据秤心结果,判决死者是否能够复活。一般说来,因为法老的权势,贵族的财富,今日所见的「死者之书」上的天平都是平衡的,说明「造假」是各民族有权有钱者,共通的行为。


镇馆之宝其它国家篇幅有限,这里分享以上3个,其它不一一详细说明。大英博物馆藏品浩瀚如烟,往后再单独详细写几篇。
三大博物馆,相比卢浮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馆,藏品总数多达23000多件,珍品如山,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

所以下篇重点分享一下我们国家在大英博物馆里的藏品!


  ...THE END…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卷物化的历史,遨游在博物馆,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可以跨越物质与精神的界限,探索文明的点点滴滴。
——关于“菊子漫游记”的旅行杂话

出发的路都是耀眼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