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把手伸向了孩子,首部童书绘本《大风》出版

果雪儿中国特色学前教育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第一本绘本童书《大风》出版了。

消息发出,引发网友热议纷纷,呈现出了两极化的评论。

  • 正方认为,衷心感谢出版单位,衷心感谢编辑辛苦付出。希望通过该绘本,让儿童对大自然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对自然有一种敬畏感,从小注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从而激发克服困难和战胜恶劣天气等逆境的坚强意志,从中汲取知识养分,促使健康成长。

  • 反方认为,莫言的风格适合孩子吗?有关部门应该综合审核,毕竟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同时,也可见出版行业被渗透的严重;并呼吁把黑手从孩子身上拿开,别碰我们的孩子。新冠病毒外表鲜艳,内在毒性却非常历害,幼儿容易上当受污染。为幼儿健康着想,应该让幼儿远离毒草!也希望家长注意!

莫言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其作品在获奖后与获奖前的待遇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对此,莫言的态度是什么呢?说到底,莫言的作品是否适合孩子们阅读呢?

关于这个问题,果雪儿小编了解到,之前,莫言自己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我的书的确是没有几本适合少年儿童读的”,并建议中小学生“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在一次大学的演讲过程中,莫言表示,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书现在会被中学生和小学生来阅读。

莫言明确地表示:“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现在看来,莫言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资本的力量也实在是太强了。

中国首位诺奖得主,首部童书绘本,脚指头想一想,满满的都是市场看点啊。

果雪儿小编根据该绘本编辑的“亲述”,大致整理了一下如何用4年时间,亲手打磨诺奖作家的首部绘本?

第一,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多次沟通和说服,最终莫言建议可以从他的短篇小说中挑选一篇进行改编。

第二,项目团队经过多次讨论,选定了莫言198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大风》。

第三,花了将近半年时间,来寻找“最合适”的插画家。

第四,为了适合给儿童阅读,与莫言的女儿多次讨论,对原文的文字进行了一些删减和细微调整。

第五,为了确认故事画面的具体细节,团队多次讨论,并不惜等待了差不多10个月,等到了故事发生的农历八月初,编辑团队和插画家多次到莫言家乡采风。

第六,经历了将近半年时间,编辑团队再次同作者和绘者碰面,讨论这个故事的草图和结构安排。

第七,耗时一年半之后,插画师完成了《大风》全书共23张画稿的绘画工作。

第八,排版时候,选择字体、字号和文字的位置,“反反复复”。

第九,约请两位专家为绘本写导读。

第十,印刷环节的调色,一个多月中经过多次调色。

第十一,开机印刷那天,图画清晰度出现了问题,于是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这样虽然会让这本书的印制成本再稍微高一点点,但是对于最终的呈现效果和读者的阅读感受来说,完全值得。”

第十二,又过了一个月的等待,绘本终于拿到了手中。掐指算来,距离编辑第一次看到《大风》的文稿,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年。

编辑还透露,莫言为该书亲笔书写了书名。

亲力亲为的莫言,勇气可嘉啊。

具体到该书,莫言说该书写于1985年。

“小说主要是根据我童年时的一段记忆而成,这本书让我仿佛回到了曾经经历过的时代。”

谈到这次以绘本形式的出版发行,面向儿童的意义和价值,莫言表示:

“这样一个故事改编成绘本,这是我所有作品里面的第一次。我想这样一个绘本对于今天的孩子们依然是有教育意义的,尤其是对生长在城市里面的孩子,他们可能没有像我童年那样,这么亲密地和大自然接触过。他们也没有见过那样辽阔的草地,也没有见过龙卷风,尤其是他们也没有体验过人在自然当中那种渺小的感觉。人跟自然就是一种既和谐又对抗的关系。”

在这里,果雪儿小编也不好对作品妄下断语,毕竟还没有看到这部诺奖得主的首部童书绘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另据13年北青报的一篇新闻,莫言在回答小学生记者“是否考虑为小朋友写书”时候,曾经表示,为儿童写书是自己多年的梦想。

他表示,儿童文学非常难写,非常抱歉自己的书“基本没有适合少年儿童读的,为儿童写书是我多少年来的梦想”。

谈到心目中好的儿童文学,莫言认为:“既是儿童读物,也是成年读物,文学作品要做到骓俗共赏很难,要做到老少咸宜更难,但这个标准应该坚持。”

我们不知道,在莫言心目中,他在198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大风》,改编成的这个绘本《大风》,是否算得上好的儿童文学?

强烈推荐➺点击查看详情

中国特色主题活动进幼儿园

果雪儿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幼儿园,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阶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