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自留地,该换个思路了

2016年为了鼓励儿子写作文,我开设了这个公众号。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看法发生了很多的改变。自然,这当妈的是强迫不了的。于是,这个公众号从儿子初二开始就彻彻底底变成了我一个人的自留地。

我一直觉得“自留地”包含了我的价值观和我对这个公号的定位。

其间,一个朋友提出帮我运营,扩大影响,被我拒绝了。有点把公号当成自留地,但是又期望有人关注的矛盾心情。我想的是,这公号,一旦进入运营时段,我就得天天烧脑,至少还是要能够拿出一些干货来。这事情做起来就累了。

而现在,完全是兴之所至,不聚焦,没章法,完全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情落在心底之后的宣泄。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如果,我一直是想写300字就来300字的状态,我也不会对我曾经的想法产生动摇。曾经笑儿子写了13次“没灵感”,在我一个人独有公众号的日子里也是时时发生。

另外,关注我公号的人不算多,但是这个人群的差异较大。有的是是我朋友,班级里的孩子,有的是孩子家长,还有的是一线老师。我审问自己:这四批人能够在我公号里找到触动自己内心的内容吗?这样的时候其实很少。

从19年后,天天试图着力记录与学生相处。就出现了上课有素材,放假素材消失。而且里面的内容真的是很私人化,就如同今天这篇一样,是自己脑海中翻涌的一些情绪或者是说想法。

以前并没有觉得什么。但是,当我新接手一个班,当我想把公号推给班级阅读的时候,我开始对公号的内容在意起来了。现在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凭什么让别人打开关注这个公号?

我想,能让他们关注这个排版和美工都欠缺的公号,唯一保证便是内容,内容至少要和他们有关系,而且有可看性。恰恰,这一点显示得有那么一些肤浅。

比如昨天,有个很好的素材——上学第一天就和同学打架的小A,经过我在课堂讲解同学如何相处都没有觉得自己错误的小A,竟然在一个课间主动来给我承认错误。我真的惊呆了,惊呆到自己无暇思考该怎么接着孩子的话顺承下去。——却让我下不了笔。因为,除了这件事情本身,自己没有任何思维的参与,我不配把这件事就这呈现给大家。于是,昨天空了。

是时候,该给这块自留地换一换种植模式了。围绕哪一个主题(比如班级管理、语文教学、热点评议)天天写,让看的人是不会产生时间被浪费的感觉。同时,精准专注度也是我这个年龄必须要做的事情。再不去做,就老了。

自留地,尤其需要种植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东西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