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信陵君的兵法祖师,用兵快准狠,令敌防不胜防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5)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33年,是楚成王最志得意满的时候,不仅郑、许、陈、蔡等靠南的中原诸侯都成为了楚的仆从国,鲁、曹、卫等靠北的诸侯也宣布奉他为盟主,于是他率军大举攻打齐宋,齐国是大国,倒还能应付,宋国就惨了,宋成公当然抵挡不住,只得向晋国乞援。而晋文公欲救宋称霸,就必须经过曹卫二国,但曹卫都是亲楚的,所以晋文公决定先攻打曹国。

原来,曹国不仅事楚最坚,而且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曹国时,曾被曹共公偷看过裸体,所以必须教训,以报此奇耻大辱。只是为了伐曹,必须跟卫国借道,而卫成公刚娶了楚成王的女儿,成为楚国的头号小弟,当然不肯放晋军过去;况且,有当年重耳之父晋献公假道伐虢的先例,把路借给晋人,也真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

晋文公听说卫国不肯借路,大怒,正要攻打卫国,晋军的第六把手下军佐先轸却要文公先暂停攻击,迷惑一下卫国。于是,晋军当即回师向西,然后从郑国与卫国之间的棘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南渡黄河,然后趁卫国不备,一举攻克了卫邑五鹿,这里正是当年重耳流亡在外被卫国拒之门外后流落之处。先轸此战,也算是给老大报了仇了。而事已至此,卫国总该求饶了吧,但卫成公还是决定再抗一抗,毕竟他老丈人楚成王也不是好惹的。晋楚两个到底谁的拳头硬,还有待观察。

看来,还是有必要好好教训一下卫国,否则后患无穷。可就在这个时候,晋军元帅郤穀同志突发脑血栓暴毙了,大军未动主帅先亡,整个晋军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郤穀德高望重,是晋国旧贵族中的首脑人物,对维护晋国各派势力的团结相当重要,文公闻信也是唏嘘不已,亲自手书“郤穀同志永垂不朽”八字,然后派人把郤穀送回晋国安葬。军不可一日无帅,由于先轸在五鹿之战所表现出来的杰出的军事才能,文公下令将其由下军佐官升六级直接提拔为中军将顶替郤穀,另升司空胥臣为下军佐,以顶替先轸的空缺。

文公的用人策略真的很有一套,对于人才,他从来就是不拘一格的。先轸并非晋国显赫大家族出身,最多只算一个小族,前辈中只有一个先友,做过当年晋献公太子申生的车右(贴身侍卫兼卫队长)。但晋文公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先轸在军事上很有天赋,可以重点培养一下。事实上,先轸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兵家,《汉书 艺文志》于“兵形势家”下录有《孙轸》五篇,图二卷,排在《楚兵法》与《蚩尤》之后,但这两部都是传说中的远古兵法。所以《孙轸》才是兵家四大门派(兵权谋、兵形势、兵技巧、兵阴阳)中兵形势家的祖师。孙轸何人?班固并未明言。但据1972年山东银雀山出土汉简《孙膑兵法》中有《陈忌问垒篇》残文曰:“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荀息、孙轸之于兵……’”则孙轸是继荀息后之晋名将。古音孙、先一音之转,可相假借,故孙轸应即为先轸。荀息为晋献公时谋士,曾有假道伐虢之计,先轸应是继承了荀息的一些军事思想,将其发扬光大。

但是很可惜,《孙轸》五篇在东汉以后已经失传,但根据班固所言,“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致敌者也。”从后来先轸五鹿之战以及后面城濮之战的表现来看,他智谋精深、机变百出、令敌防不胜防,与兵形势家的作派类似。另外,在后世兵形势家中,有两位大牛人信陵君和项羽(各有兵形势之兵书《魏公子》二十一篇与《项王》一篇),也有类似的作派,应该都是继承了先轸的军事思想。

另外一边,卫国失去了五鹿这个重要的屏障,防御变得捉襟见肘,不久,战略要地敛盂(今河南濮阳东南)也被先轸攻下,卫都楚邱彻底暴露在晋军面前,紧接着,晋文公和齐昭公在敛盂进行了双边会谈,两国缔结了友好关系,以共抗楚国;看到晋国势如破竹,又与齐国达成战略同盟,那些骑墙的小国也开始玩起了花样。鲁国本已投靠楚国,还曾助楚国攻打齐国,助卫国抵抗晋国,但见势不妙,就立刻杀了援助卫国的鲁大将公子买,向晋国认错,表示这是他的私人行为,和鲁国无关。同时又派人去跟楚王说,之所以杀掉公子买,是因为他在卫国防守不力。

看来,鲁国虽然以秉持周礼自居,动不动号称自己忠厚守礼,但在国家战略上却仍然保持了灵活而狡诈的外交风范。所谓华夷之辩,不过说说罢了,这年头,谁拳头硬就是老大,如果还没分出谁才是真正的老大,那就两边都不得罪,等分出胜负,谁赢了就抱谁大腿!

这样一来卫国就惨了,齐晋结盟,鲁国人又跑了,卫国四周全成了敌人,楚军虽强,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卫成公也傻眼了,整夜整夜得睡不着觉,赶忙派大夫宁俞前往敛盂谢罪求盟。晋文公心里很清楚,卫成公只是因为形势而暂时服软罢了,不管怎么说,他是楚成王女婿,骨子里还是秦楚派,随时有可能反水,盟约不一定能拴住的他。所以宣布继续打,一定要打到卫国服为止。

宁俞吃了个大头钉,只好灰溜溜地跑回卫国。这个时候先轸已率领晋军兵临城下,整个楚邱已完全陷入混乱之中,人心惶惶,谣言满天飞,别说打仗了,就连朝议都无法正常举行。卫国大夫们纷纷起兵逼宫,要卫成公亲自去向晋文公赔罪。卫成公没有办法,只得带着一些亲信逃出卫国,跑到宋邑襄牛(今河南睢县)那里找老丈人哭诉去了,原来,楚成王正在这里围攻宋国。

看到卫人放逐了卫成公,晋文公才算出了一口气,与卫国定约,并让卫国大夫元咺与成公之弟公子叔武暂摄卫之国政。

(0)

相关推荐

  • 鞍之战(中)

    郤克担任晋国执政的第二年,楚庄王去世,新任楚王只有10岁,已经构不成对晋的威胁.这年晋景公趁着楚庄王的死讨伐了一下齐国,仗是打胜了,齐国也送来了一个公子当人质,但郤克没有参加此战,所以怨气并没随晋国战 ...

  • 韩信跟随刘邦之前,并没有带兵的经历,为什么打仗却那么厉害?

    公元前206年,韩信遇到了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带着汉军横扫天下,将原本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都逼得乌江自刎,成为一代"兵仙&q ...

  • 先轸:晋国第一名将,打破春秋战争模式,孙武兵法思想的源头

    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大幕刚刚开启,晋国政坛上就响起一声惊雷,中军将郤(xì)縠老同志突发脑溢血去世,晋文公随即任命下军佐先轸(zhěn)为中军将. 晋文公之初,推出"三军六卿制" ...

  • 在位仅有九年,晋文公为何可以称霸春秋呢?

    春 秋 战 国 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最终在秦穆公的护送下回到晋国当上国军,是为晋文公.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晋文公这个春秋霸主的名头,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晋文公在位时间仅有九年(公元前636年 ...

  • 轻狂挑衅的玩笑开不得——晋齐鞌之战始末(下)

    接上文,晋国在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趁着老对手楚国国君楚庄王去世.楚国国内发生贵族内讧的契机,联合卫国发动了对之前一直蠢蠢欲动.想要挑战晋国霸主权威的齐国的"示威性"进攻.在晋 ...

  • 晋国争霸战(一)

    伐卫攻曹 公元前633年,鲁僖公27年,楚国在鲁国挑拨下,派大将成得臣(子玉)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 此时晋文公刚上台不久,急欲扬刀立威称霸诸侯,宋国向自己求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事如果做得好,将 ...

  • 齐景公:霸主轮流做,何时到我家

    齐景公心中一直有光复齐桓公霸业的梦想. 正是怀着这样的抱负,齐景公勤于政务,爱护臣民,任人唯贤,齐国的实力一天天地增长. 对外交往中,齐景公不卑不亢,面对当时的霸主晋国,有力地维护了齐国大国形象. 有 ...

  • 蔺相如、项羽、信陵君……《史记》中的人物为何让我们印象深刻?

    <史记>既是历史名著,又是文学佳作,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比如优柔寡断的项羽.机智勇敢的蔺相如.谦虚诚恳的信陵君-- 这些人物之所以令我们印象深刻,究其根源,与作者司马迁精致入微. ...

  • 汝城人精心打造的原创歌曲《酒逢信陵君》

    汝城诗词作家何君明简介: 汝城县君明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郴州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汝城县诗词协会副主席,汝城何氏文化研究会监事长,数十年寒暑勤耕不辍,创作诗词.楹联 ...

  • 古文观止:《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信陵君救赵论 明代: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 ...

  • 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仰慕信陵君魏无忌,分析发现有两个原因

    一般意义上总感觉刘邦和战国离得很远,实际上刘邦一生经历了四个朝代,分别是:战国晚期.秦朝.秦朝乱世(楚汉相争).汉朝.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这一年,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偃水利工程,周朝 ...

  • 为何一代“无冕侠王”信陵君非要纵酒荒淫了断残生?

    在战国七雄之中,魏国首先实行法家治国,但却因为内部权贵之间相互倾轧,导致大量顶级人才流失到其他诸侯国,地处西北偏僻的秦国就成了当中最受益者(商鞅.张仪.范雎),因此秦国也逐渐成为了七雄之中实力最为强大 ...

  • 信陵君:一个人的成功,藏于他的交友之道

    李白曾在<侠客行>中写道: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这诗中的"信陵",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 ...

  • 信陵君尊老敬贤图

    信陵君尊老敬贤图

  • 信陵君偷取虎符后,魏国大将晋鄙为何迟疑,反倒遭来杀身之祸

    在中学课本中,我们学到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它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表现了信陵君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大概也因为仁义的品格,司马迁对信陵君的评价,远远高于战国 ...

  • 战国系列150:平原君摘冠请罪 信陵君风头无两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邯郸之战的失利,是秦国兼并天下过程中一个重大的挫折,它不但使得秦国丧失了几年前辛辛苦苦积累的优势,还间接地造成了白起和范雎的黯然退场.在之后的数年里,秦国都不再有能力发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