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文献:余国祯《周易杂释》
《周易杂释》附
严陵余国祯瑞人甫著
男中忬、中恬、中慎仝校
《卦象卦德》
下卦为内,上卦为外。凡《易》言象则自上及下,言德必由内达外。盖观象在成卦之后,论德本画卦之初也。
《柔德位》
彖释卦名。皆用本卦,上下呼应。独于小畜、同人大有加一“曰“字者,皆以其柔之得位,怵然慎之。此唤醒观玩之语辞也。后惟革亦然。阴阳变革,亦圣人所慎言也。
《履三》。卦本以三一阴而成,故即卦辞系之,与屯初比五等同。然三不能尽说之理,所以不咥者变咥○归妹眇跛分系而此兼之,深恶三也。
《同人于宗》
党锢之李范,元祐之苏程,何尝不中正,何尝非正应,而流弊何如,亦可以想于宗之吝矣。要之同所当同,则虽有不同亦无害其为同。苟同非所同,则虽同尽天下,亦不过是于宗而已。王阳明论学说,天下信之不为多,一人信之不为少。正是此意。
《雷藏泽中》
雷,阳气也,其动也发声春夏,其静也收声秋冬。君子事事体天,故动与雷俱出,静与雷俱入。如豫与大壮、无妄,法雷之动也,如复法雷之静也。兹泽中之藏,其静之时乎?响日之晦入而宴寝,休息焉。此君子顺时养气之学,从日夜所息中静固天根,其深于随之义矣。
《邑人灾也》
将爻词去一“之”字,加一“也”字,便有许多感慨语气。此虽假象,然而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尼宣畏匡冶长缧绁,圣贤且不免焉,而无妄之理愈著。此《易》所以类万物之情也。
《离四》
秦法如火,始皇旧火也,二世新火也。李斯劝行督责,突如而焚矣。炎汉将烬,宦竖内炽,董卓外燃,何进实迫之,脐灯弃如矣。
《咸四》
四心位也,不言心者,曷去心而为咸之主也。无心则为贞虚之体也,有心则为思悔之根也。思与邪,每缘类而至,故曰朋从。尤悔之来,遂不可知矣。甚哉,贞之为要也。
《恒》
不能体常者,不可以尽变。不能尽变者,不可以体常。天地所以能常久者,以其能尽变也。日月周天,与气推移,故其明不息。四时能变,寒暑迭运,故其序不穷。无非由变而恒,恒而变也。
《严君》
君,主也。母慈而亦称严者。正,即严也。肃雝门内,母教尤尊于父。
《得中》
蹇贵能止而往亦有功,以五之中也。解贵能动则复则吉,以二之中也。动静不失其时者,惟中乎?
《曷之用》
善处损者不得已而取,莫若不得已而用。“曷之用”三字,假作呼问语,有如许商量斟酌,在下一“用”字若作答辞也。用之既节,则侈欲日消。损之义,损人欲以复天理而已。○彖传二言时字,系易至损,悯时之意深矣。盖天下时而已。时行之义,首于乾发之,损益者否泰之始也,故皆以偕时致意焉。
《三人行》
损因三,成惟三。一人行,然后阴阳各以两相资。三与上两则得友得臣矣。二与五两则皆益之矣。初与四两则合志有喜矣。此絪緼化生之至理也。
《木道》
木亦言道。才本于德,用之有道也。张和仲云:涉川乃木之事,非木之道,可味。
《井》
昔人谓黄帝穿井。又云伯益作井。则羲皇时未有井也。然其理与形则具于卦,故文王以此名之。可见易理之无所不该如此。因思画疆授亩之初,亦未有井,亦后圣以象形,故名为井田耳。
《二女同居》
志不同行,只是各志所适,故曰睽。今少女居上,志克离火,中女居下,志焚兌泽。少之加大,莫憯于阴,故必革。
《震初》
文王见卦中初画具有此义,故于卦辞统言其理。至系爻,则初九实主其事,故周公特以一“后”字揭出初心耳。若夫子两传其旨,即一辞而反覆举之,意更深长矣。程传释义,彖略象详,殊会此意。
《艮背》
人身五官百骸,皆有欲,惟背则无。故至理不迁之极,如背然,浑只见道理,合当如此。入自家一分不得,着一些私意不得,才是艮其背。
《艮身》
身以全体言,自然之主肆应无妄,克复之四勿也。背以一节言,当然之则一定不迁,明新之至善也。同一“止其所”而已矣。
《山上有木》
地卑且近,生木则日见其长,升象也。山高且大,有木亦不觉其异,渐象也。
《节初》
承二阳爻,横亘如户,塞象也。应四坎,体出则恐陷,审几于初,其知远矣。塞者,啬也。曰塞聪,曰不变塞。塞之为节大矣。
《系辞上下传》
上传开卷便提出乾坤变化四字,而辞占象变见于第二章,则统会微显上下之义,申重辞占象变之用,细详变化精意,还他乾坤二象,而穷神知化以结上传。一龙穴也,阴阳气也,易之胎也。刚柔以质言,健顺以性言,奇偶以数言,天地以形言。乾坤二字,则又合微显而名之。至于神则形下形上,无方则不可测,斯所谓一阴一阳之道也已。
《易》之为道,本于乾坤。理惟易简,体于圣人。要归德行,故上下传,首末皆两两呼应此旨。昔人曾探其秘,而愚更有管见焉。上传首原变化,十二章中篇篇皆及变化,亦或以变而该化者。下传首明吉凶,十二章大抵是言吉凶,只第二章单言象,第四章单论画,故未及吉凶字耳。变化属象,变先天之奥也,然必以蓍卦而传。吉凶属辞,占后天之功也,然必本象画而著。上传语多精密,下传意主忧危,交阐互发,无非此旨。要是代天有言,神道之教云尔。
《冶容》
冶如陶冶之冶,造出新粧也,艳色能令人销神流志,故妖容曰冶。
《鼓舞》
奏乐者,鼓声舞容,疾徐相应,亦可想自然之妙,是故夫象。特加“夫象”二字,便与旧文异旨。圣人所以系卦下之辞,不过为象作注脚耳。系象而要之物宜,系爻而要之典礼,故可变可通,以至于尽神尽利,皆形上之理也,谓之象。象之与立象,“象”字不同,此指卦下之彖辞言乎象者也。
《德情》
凡阴阳之根于理者曰德。德精而难见,故以理会合之为通。凡阴阳之著于迹者曰情,情显而可指,故以象肖似之,曰类举,曰背。然本义两如字,是借卦义例言之耳。
《制器尚象》
《易》为稽实待虚之书,至理无所不通。朱子因上传有“制器尚象”句,偶合此章取象之例,故云然皆以中气为盛。惟土无专令,寄旺于四季孟之间。震,阳木也,盛于春仲,从春阳也。巽,为阴木,则当春季而兼辰,土以入巳矣。离为火,火无阴阳,专主夏,而特盛于仲之午。坤,阴土也,夏秋之间,亦土之中气也,故坤阴最旺焉。兌,阴金也,主秋之仲,从秋阴也。乾,为阳金,则当秋季而兼戌,土以连亥矣。坎,水也,亦一而已,旺气专聚于冬之仲。艮,阳土也,主季冬与春孟间,所以迎春阳之进气也。故曰:成终而成始,而生生之气于是不息矣。
校注: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序卦传》
《易卦》生生之理,本于太极,而《序传》中消息进退之义,事事夹杂,皆在里面,正是《易》之包缊阴阳处。盖自一生出以至于无穷,故以未济终焉,还他一个太极流行也。○上篇序乾坤而言天地。下篇序咸言夫妇,而亦本天地。旧以为隐其名者,尊卦首,非也。《易》以道阴阳,故于篇首概括其理而论之,余卦则各言阴阳相错之,一义而已。
《咸速恒久》
乾坤至困,已准上经三十卦数矣。中次咸恒,本义第去两“也”字,释之者盖取乾刚坤柔之例,庄重其句,以明其复统下经之三十四卦也。卦传虽杂,而二篇位置秩然,其杂而不越乎。竖儒辄以本义为谐谈,何哉?○篇末柔忧叶韵,恰与传首坤师相合,不可谓其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