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几顿饭好?

人生七十古来稀,闲着没事说饮食。人们常说“老还小”。人老了,就变成了“老小孩”,又回到了“只知道吃”的年月。
洛宁县有个“饮食文化研究会”,我也在其中。饮食文化研究会是专门探讨吃喝的。比如家乡美食、风味小吃的起源、具体做法,传承等。
今天,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天吃几顿饭好”?要回答这个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不会有固定答案,会因粮食收成,也会因乡俗不同而有别。
当然,一日三餐,这是常规。可在外地人眼里,洛宁人真是有些怪,有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有人一天吃三顿饭,还有人一天要吃四顿、五顿饭。
同样是一天,这两顿饭、四顿饭、五顿饭该是咋吃法?我是农村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到老都在农村,因此熟知农村人的生活习俗,两顿饭到五顿饭都亲自吃过。
在我孩童时代,农村人生活十分困苦,粮食欠缺。一到冬季天又短,又不干农活,大多数人家每天都吃两顿饭。可我觉得童年的冬日很长,很冷。
欠收年冬春季,农民的日子最难熬,故有“春荒二三月”之说。这段时间,天寒地冻。房子上,田野间覆盖着冰雪,日消夜冻,不知哪天才能化完。房檐上挂着长短不齐的冰凌锥。农民这时不用下地干活,早晨都习惯睡懒觉。本来天亮得就晚,可人们起床更晚。十点以后才起来,熬些小米或玉谷糁粥,粥里下些红薯或倭瓜,算是早饭,早饭吃到十一点多。
早饭后,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女人们活最多,刷锅、洗碗、喂鸡、喂猪,纺花、织布、做针线,一刻也不闲着。
男人们走东家串西家聚到一块烤火,在火盆边、火堆旁说古道今扯闲话。晴日,十二点左右冰雪开始融化,房檐上会顺着冰凌锥滴下水来,四点前后气温降低又要上冻。正午阳光强时,老人们偎依在麦秸垛旁晒太阳,暖洋洋的阳光晒得人好舒服。索性脱下棉袄捉虱子,干瘦的老头却把虱子养得白胖。
学龄前儿童最快活,无忧无虑。一群顽童满村跑,满世界疯。疯够了,跑累了,肚子也饿了。他们就跑回家要吃的,家长给个柿饼、冰圪塔烘柿或冷红薯也不行,催着家长快做饭。家长先是不理会,催急了,有些不耐烦就训斥孩子:催、催、催,你做了啥,有了啥功,整天只知道吃。小孩被训得灰溜溜地又出门耍去了。
下午五点钟,该做晚饭了,女人们才停下手中的活,做点咸糊涂,里边下些萝卜白菜或酸菜,就是美味可口的晚饭。
这就是吃两顿饭的真实情况,主要是没啥吃,但凡粮食多一些,谁也不愿一天只吃两顿饭。
丰收年景,洛宁人也会享受,一般也是一日三餐。
夏日,天长夜短,农事繁忙。中午天气炎热,在田野里顶着烈日干活是吃不消的。人们需要在家里或树荫下歇晌。但农活不能耽误,只能早出工晚收工,两头披星戴月。
早上四点起床下地干活,十点左右才收工,天亮后家里人会送点吃的到地里。最好的是鸡蛋面叶,这是最高的待遇。次点儿是咸滚水泡馍,吃白面馍不多,一般是玉谷面馍或红薯面馍。再次点儿的只能是咸滚水泡红薯。洛宁人把这顿饭叫“喝汤”。不论汤的质量好坏,干活的人也会停下手中的活歇一会,喘喘气,吸袋烟,伸伸懒腰提提神。做汤是家中女人的职责,送汤是家人的责任,媳妇亲自送,派孩子送都行。因此家人也不能睡懒觉,懒媳妇反复提醒着自己:起、起、起,起来做汤送地里,都怕送晚了男人责怪。
下午歇晌后三点下地,摸黑九点左右收工,时间也太长,家人会送些干粮茶水到活场,让干活的人点心一下,歇一会。这顿饭叫“吃贴晌”。
这样,喝汤、早饭、午饭、贴晌、晚饭,一天吃五次,算是一天五顿饭。虽说一天吃五顿,但都油水不多,饭质差,不耐饥。
特别是找人帮助盖房子、做家具或干出力的农活,每天吃五顿饭几乎成了常规。
洛宁以前曾被人戏称为“憨人国”,这里的人憨厚实在,热情好客。一有贵客上门,借米借面借鸡蛋也热情招待,让他们吃上四顿、五顿饭。难怪人家说洛宁人真怪,一天只知道吃。
如今,农村人的生活大变样,也像城市人一样,一天准时三顿饭,肉蛋,大米、白面习以为常,吃粗粮反而成了特殊的享受,美其名为“调剂营养”,一日多餐成为历史。但还有年轻人一日二餐,不吃晚饭,为了减肥。
杂乱无章地写了这么多,不知算不算饮食文化?值不值得研究?至少能说是乡俗饮食文化吧!到底一天吃几顿饭好?我想,这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还是随个人的意愿为最好。
如今有些小青年整天山珍海味,花天酒地,胡吃海喝,同往昔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有人说这就是幸福生活,可我思想守旧,常回忆过去美好的岁月,那时的人和事,在我心中难以忘却……
马生彩作品集锦:
排险
咒神
家有一宝
因祸得福
师恩难酬
一把黑豆
乱世县长
姓氏趣谈
杜鹃啼血
忆军士班
初入校门
上海之旅
毕业典礼
西山纪事
秤的学问
兔爷显灵
破碎大学梦
母亲节感言
拜洛宁老子墓
明初移民见证
明末永宁风云
浅谈上古八姓
来自阴间的爱
“鬼节”说鬼
防人之心不可无
功臣骡与功臣炮
老三届心路记忆
荞麦食品好处多
公交车上耍无赖
党的光辉照万家
永宁锁阁老史证
五探洛宁王范古寨
妈妈做的美食搅团
55年珍贵的老照片
我们见到了毛主席
从洛河治理看家乡巨变
马老虎人生感悟诗四首
游览洛宁古迹抒怀五首
军旅生涯——军歌嘹亮
洛宁县故县镇寻峪传说
洛宜马氏五兄弟家族
洛宁涧口红崖梁氏哪儿去了
美食薏米引发的历史冤案
洛宁传说故事——仙妖之战
明万安王朱采轻的悲惨下场
幸福!毛主席接见了我
忆偃师高中六七二班学友师长
《在礼百年》1——11
《在礼百年》——在礼新貌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二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三
《在礼百年》——在礼村百年巨变
洛宁县故县镇岭南村马家传奇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马氏家风
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
回忆洛宁县下峪镇上庄小学勤工俭学
回忆六零年洛宁故县水库工地扫肓
山东曲阜防山炮兵十五团的战友,你在哪里?
《在礼百年》人物篇 烈士、地下党、民主人士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花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锁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马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刘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李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张氏
彭祖活了八百八不该对妻说实话
洛宁县城郊乡溪村村姓氏文化调查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贺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郭氏、在礼王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陈氏、故县陈氏
老虎啸雄风 生彩耀平生——《同共和国一起成长》序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一、家传往事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二、孩童岁月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三、跃进年代
回忆七零年洛宁县城关公社在礼大队干群治理洛河片段
洛宁在礼刘氏世系碑序、在礼锁氏家谱序
你是否还记得昔日的童谣童曲儿......
梦回童年——童谣、童心、童真、童趣......
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
讲好洛宁故事之 饮食文化篇:捞汤——鸡蛋面叶
洛宁县闯王坡上“闯王柏”为何枯死
古墓婴啼——洛宁县城郊乡余庄古寨故事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无极山朝阳洞庙院古碑承载的文化信息
洛宁女外出打工三十年杳无音信,9月16日母女网络喜相逢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