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 - 傅抱石山水画鉴赏【图文】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因推崇石涛,改名为抱石。江西新喻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中国画大师之一,“新金陵画派”领袖。与齐白石并称“南北二石”,郭沫若名其画室曰“南石斋”。画史称吴昌石、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黄宾鸿为“三石两鸿”,最为今人推崇。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江苏中国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傅抱石擅山水、人物,精篆刻,长于美术史论研究,著述颇丰。
▲傅抱石《月落乌啼霜满天》
▲傅抱石《富春晓色》
▲傅抱石《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杨柳万千条》画杨柳枝头,绿染如茵,扑面之下,使人惟觉春风拂面,和煦宜人,以凝重的墨色绘渔民撑竿江中,小小红旗点缀船头,一派江南怡人景色。画题“春风杨柳万千条”,句出毛泽东《七律·送瘟神》,词有跋“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唯有知此词意,才知原来画中人不是捕鱼,而是在处理江泥、挖钉螺、消灭血吸虫。
1950年代,傅抱石开始毛主席诗意画的创作,到了1960年代,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便主要以毛主席诗词和革命圣地为题材,《春风杨柳万千条》即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画家借领袖诗句,实为描绘春天的景色,表现现实中的审美价值;而旗帜、渔民衣襟、印章的红,在活跃画面、实现色彩和谐的同时,又点出题材的政治意图。
▲傅抱石 更喜岷山千里雪
▲高士观瀑图镜心
▲松下观瀑图 纸本设色 1947年作 上海朵云轩藏
高士观瀑,是傅抱石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的《听泉图》、《不辨泉声抑雨声》等作品,显示出他描绘瀑布的杰出才能。而《松下观瀑图》则应属于其探索时期的作品,"抱石皴"未完全成熟。图中山道上两位观瀑士人形象奇古,超凡脱俗,为此画点睛之笔。若无此二人,此画构图不免涣散;有此二人,则全幅皆活。
▲傅抱石 云山观瀑图
▲踏雪访友立轴 1963年作
《踏雪访友》画于1963年,这是傅抱石赠送友人的一件重要作品。画家笔下的踏雪访友,一般是有几个用意,一是:当雪花纷纷扬扬之际,踏雪访友,友情也如冰雪般高洁。但是,文人们似乎更应在微温的炉火旁,嚼雪而饮,弹剑而歌;二是读雪,看人的悟性,如女孩悟的是纯情,诗人悟的是空灵,踏雪赏游,踏雪访友一个脚印,一种诗的韵味。让脚印真真切切,心里一定无愧;三是煮雪泡茶,踏雪采梅,冒雪访友,赏雪作诗。傅抱石画这幅画,显然是表达一种真正的友谊,如雪一般的纯洁。
▲傅抱石 听雨图
傅抱石是近代中国最有创意的艺术家,而且也是画、书、文、印“四绝”的全才。其“四绝”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而山水画中又以“雨景”最具有魅力与代表性。其雨景魅力无穷,风格独特。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斜扫出的雨丝,苍苍茫茫,恢恢蒙蒙,极具动势。此幅写赠张书旗的《听雨图》,正是傅抱石雨题材作品中极为精彩之作,与他金刚坡时期的代表作《潇潇暮雨》雨景可同观。
此画先用淡墨写出山体的大概轮廓,然后以中墨调和赭石画出山石的走向及其肌理,待其将干未干时,用浓墨焦墨以散锋笔法写出在狂风暴雨中被蹂躏得贴近地面的树。作为渲染,又在树下着一孤舟,舟上一人吃力地摇橹,其负重之态与偃伏的树一样生动地反衬出雨势的急和猛;而舟中卧倒听雨者,其悠闲之神态更是点睛之笔。墨色的处理也很有趣。近景,以浓中墨为主;中景,以焦浓重墨为主;远景以清、淡墨为主,画面既空灵又不失稳重。几大墨色间,有留白的云雾,面积不大,却使画面亮堂许多,使得整幅画不至于过“闷”过“死”。其实,此白处也是“计白当黑”,丰富了画面,区分层次,使布局“疏能跑马,密不透风”。
▲傅抱石 秋江独钓
▲溪山行旅立轴 1956年作
画面构图平稳,以爱湿浓淡不同的墨色描绘远近两峰。远山苍茫混沌,遥接天际;近景腵岩对峙,厚重坚实。一线山泉由远而近,逐渐开阔,最后化作潺潺的溪水从近景的桥下流向画外,巧妙的将两山联系在一起。桥上行人虽细小如豆,亦精工不苟,他们和流水一起,给寂静的山林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树稦树叶皆以浓墨破笔写出。水边岩角以重墨皴染,成功衬托出流水的水花和色感。有人说“抱石画水,如闻其声”,此言不虚:以硬毫笔侧笔横皴的“皴水法”不仅表现出流水的动感,而且使观者仿佛听见了流水的声音。全画以淡墨渲染山体,把线条、皴法统一成体、面,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琐碎堆砌的通病。
从画面效果来看,作品在气势上没有了早年的猛烈,用笔也少了一些锐利,较多呈现出沉稳、厚重与平和的特点。这种苍茫厚重意境的产生,或许是因为“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以往事皆非”,或许是画家本人在壮怀激烈以后对于平淡沉稳的一种皈依。
作者更多作品欣赏:
▲傅抱石 卧游图
▲傅抱石 雪景山水
▲傅抱石 瀑泉双流图
▲傅抱石 兰亭图
▲傅抱石 秋风吹下红雨来
▲傅抱石 海阔天空
▲傅抱石 松荫访旧
— END —
( 2021/09/10/收藏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