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世界少了一个追问者 ——霍金逝世座谈会纪要
世界少了一个追问者
——霍金逝世座谈会纪要
时间: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当日)下午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801会议室
主持人:
程广云(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发言人:
胡志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
刘晓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现代逻辑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段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学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叶峰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梅剑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副教授)
陆丁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谭笑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景晓鑫(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程广云(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视频文字版
程广云:今天我们得到一个消息,就是霍金逝世了,然后我们紧急召集了这么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各位表达一下对霍金的科学成就和传奇人生的一种追思和缅怀。
胡志强:霍金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专业是理论物理特别是宇宙学。我对于他的专业知之甚少,也是偶尔从报刊杂志上获得一些他的专业方面的信息。但是霍金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奇特的天才,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东西,不仅仅是他在他的专业方面的贡献,而且是他不停地去思考,思考我们的宇宙,思考我们的社会,思考我们的人生,思考我们人类的终极命运。特别是在近几年,他对于整个世界,对人类的整个生活,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看法。这些看法倒不一定我们都会赞同,但是霍金就像西方哲学史上不同时期都会出现的人一样,在不断地追问。那么霍金去世了,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追问者,少了一个对我们的生活刨根问底的人。因此我们实际上也少了一个思想的来源,但对在座的各位来讲,对所有了解或者知道霍金的人来讲,虽然我们没有像霍金一样的智慧、意志,但是我们可以分享他的价值观以及他不断追问的精神。
刘晓力:今天霍金去世的消息传出,我发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几乎没有人不做出响应的。霍金在人们心目中,可以说是一个最强大脑,一个超级大脑。刚才志强讲得非常好,实际上霍金的去世,相当于世界上探索宇宙探索未知世界的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一个精神的引领者消失了,因此让人感觉分外惋惜。由于他从年轻时就身患渐冻症还能做出那么大的物理学理论贡献,很多人把他看成身残志坚的榜样。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身残志坚,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大脑,他的智慧带给我们对宇宙对世界的奇思妙想。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是说,他曾经在2009年6月28日写了一个邀请函,组织了一个party,这个party甚至挂了横幅,有鲜花,有香槟等。他希望邀请所有有兴趣来参加这个party的人,来跟他谈宇宙谈世界谈人生。但是只有他一个人出席party,第二天他才把邀请函发出去。其实这就是他对宇宙探索的一个理想和信念的表达,他相信宇宙可以倒回去,我们可以通过时间旅行穿越到过去。正像人们所说,虽然霍金今天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但我们和他还会有2009年6月28日的一场未来约会。等到时间真的可以倒回去,宇宙的虫洞畅通的话,霍金说手持这一纸邀请,任何一个人,不问性别不分老幼不论种族,都可以再次来到剑桥镇出席那场party ,跟他一起谈笑风生,谈论宇宙谈论人生。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且实际上,实现这一点还真的有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有可能回到过去,见到我未出生之前的父亲,甚至回到白垩纪时期见到恐龙,揭秘这样的幻想有实现可能性的,是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哥德尔Kurt Godel 。他在20世纪40年代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场方程里推导出了一个数学解,这个解表明存在时光倒流的一种逻辑可能,从数学上讲,人们确实可以穿越,回到2009年6月28日,手持请柬与霍金相见。在已经出版的《哥德尔文集》里面收录了他关于旋转宇宙和爱因斯坦场方程的文章,其中一篇还讨论了康德的时空哲学。准确的说,是两篇,一篇手稿,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这件事情对爱因斯坦都有很大的启发,也许正因为此,在普林斯顿的时候,爱因斯坦和哥德尔是少有的非常要好的朋友。爱因斯坦曾说,“我非常享受和哥德尔一同上班一起散步的乐趣”。这也是我所了解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哥德尔的数学贡献和霍金宇宙论的一个关联。霍金著作中提到的虫洞、时间旅行、时空穿越都是对人类创造性的极好表达,也成为了许多科幻小说的灵感源泉。当然,哥德尔也说,实现时间旅行目前还不可能,因为所需的能量恐怕要超过目前整个宇宙的能量。无论如何,霍金的逝世确实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引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一个最睿智的最强大脑,我感到十分的惋惜,愿意和大家在此一起表达哀悼之情。
段伟文:霍金在物理学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时间简史》是在92年出版的,当时的世界可以说是十分消沉的,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的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管是看得懂的人还是看不懂的人都会买一本回来看。霍金的宇宙学的思想,他的量子引力的思想实际上是想对大爆炸理论做一个修正,即在宇宙的奇点即所谓的普朗克时间,在这个点之前物理规律是不存在的,在这个点之后物理规律才开始起作用。但是按照以前的大爆炸理论就是说,它不能完全解释宇宙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爆炸。霍金的大爆炸理论通过量子力学解决了一个在那样的一个尺度中如何呈现出现在这个样子的宇宙。所以可以说霍金还是沿着伽利略、牛顿,以及爱因斯坦那样的一个路子过来。科学的世界图景与常识的世界图景是不一样的,在伽利略的时候我们明明看到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但是伽利略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牛顿提出的惯性定律也是与我们的常识不一样的,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又是与常识不一样的,到了宇宙学这里它其实就是与我们以前的常识有了巨大的不一样,我们以前认为宇宙是巨大无边的,但是按现代的说法宇宙原来是缩于一个点的,因此现在的天文学家所讲的宇宙是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宇宙。黑洞、夸克都表明了科学的图景和我们常识的差异,现在之所以说霍金的伟大是因为霍金基于数学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宇宙的图景,但是这样的图景是有一个悖论的,就是说它的理论是很高妙的,但是我们不论说现在的暗物质还是黑洞还是夸克,它们本身都是不可见的,对于本身是不可见的东西,我们只能是想办法找到它存在的证据。我认为霍金做哲学是比我们每个人都做的好的,我们做了很多哲学,但霍金也讲实在论,但是却是一种模型实在论,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时代的把握是和他的思考世界的架构有关系的。霍金所做的工作就是让最微小的东西所蕴含的能量和宇宙中最巨大的力量连接在一起,所以说霍金的逝世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就像在二十世纪所讲的科学的终结是一个道理。中国目前有很多的科学仪器,可以做很多的科学观测,但实际上还只是一种数据的采集,对于理论的架构从现在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其次霍金之所以这么出名,除了他在科学上有很大的成就,也和他的传播力有很大的关系。他是一个科普传播的高手。他写的书其实都很薄,例如《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相比另外一个剑桥的也很有名气的人罗杰.彭罗斯,我大概在10年前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大概花了25英镑买了一本他的书,是很厚的一本书,书名为《通往时代之路》。这就可以看出罗杰.彭罗斯和霍金他们在风格上还是不一样的,但是更为大众所熟知的是霍金。所以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霍金的逝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一个离常识越来越远的世界图景还能走多远?我们将来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之间还会有什么新的形态?我们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吗?会不会有一个科学的革命?第二点是说从传播的角度讲大家还是要把书写的薄一点,写的通俗一点,这样有可能会收获更大。
叶峰:我也说一些对于霍金的传播力这方面的看法。我觉得在这方面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是现在在世的科学家很少可以比得上的。现在大众一说起物理学家一般知道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霍金。所以我想霍金由于他自身的特点,他的身残志坚的品质,对于激发大众,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兴趣,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就是说普通人不一定真的对黑洞这些物理学的知识感兴趣或者对宇宙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可能一部分是跟霍金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一谈起这些方面的内容就想起霍金怎么说,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大众对这些高深的物理学没有兴趣的话,那些议员们就不会倾向投票去支持这些项目,那么整个前沿物理的研究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从整个意义上来说,霍金对现代物理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如果说霍金的逝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么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大家慢慢忘记霍金这个人的时候,也就没有东西激发大众对黑洞对宇宙学的那个兴趣了。那么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尽量地把霍金的这个形象保持下来。
梅剑华:前面几位老师说到了霍金的科学理论,以及霍金的价值,我接下来想说两点:第一,霍金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意义,他在二十几岁就身患重病,如果当时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不可能想象他可以活到76岁,而且如果没有现代的这种宽松的民主的制度,他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霍金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是被忽略的一点。有一个哲学家访谈叫做残疾哲学家访谈,很多那种我们觉得很正常的哲学家实际上都有残疾,比如耶鲁大学的实验哲学家Joshua Knobe,他的手每个礼拜只能用电脑四个小时,但是有了语音识别软件他就可以不再仅仅依赖于他的双手,这种技术的进步造就了现代的哲学家、科学家。现代科学背景下的民主化制度作为科学家以及哲学家生长的土壤不可或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点,一般人们都知道霍金对哲学比较敌视,他和爱因斯坦一样认为世界上已经没有像康德、罗素这种大哲学家了,哲学在二十世纪变成了语言分析,不再对关于宇宙、世界的根本问题进行追问。虽然当代哲学已经没有大哲学家了,但是业已产生了哲学与科学互动的学术文化共同体,很多的哲学家都受过很好的科学训练或者做交叉的研究,从事认知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哲学甚至一般的自然主义研究,哲学和科学的融合可能也是一个趋势。
陆丁:我觉得大家说的都很好啊,我补充一个也算是向先贤学习吧,刘老师之前提到的时间旅行,我觉得如果我们也可以恬不知耻地说哲学家也在做理论的话,我是觉得物理学家或者是说霍金他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关于实在的,就是说如果我现在提出了一个关于宇宙的理论或者说关于实在的理论,那么在这个理论中所提到的时间都是真实的,而且这种真实从图景上来讲就像段老师说的是和我们的现实是不太一样的。但是由这些理论推出的一些推论是可以在所谓的日常生活中兑现的,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没有办法相信他是一个朴素的或者淳朴的哲学工作者。我是觉得哲学理论有时候会陷入另外一种衡量标准,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意见上的平衡,我们把哲学论证的合理性或者说是可信度放在均衡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上。但是我觉得这就丧失了一种科学工作者的淳朴态度。如果你真的有一个特定的理论,那么你在给出这个理论的时候,能不能像物理学家那样相信这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理论,或者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理论。可以服务于现实生活的一个讨论,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欠缺了一种态度,也可能是一种信心,甚至是一种方法。
刘晓力:今天我们似乎处在一个“人工智能恐慌林”中,大众对人工智能产生了各种担忧,包括未来机器人是不是真的会超过人类甚至统治人类。这种恐慌情绪与霍金和比尔盖兹的几次演讲有关。在库兹维尔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奇点说”后,霍金也发出警示危言:人工智能将有可能演化出自我意识,终有一天会超过人类;他还说人类不要轻易和外星人接触。这些言论都在普及大众科学的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个效应是世界范围内的,我想没有几个科学家能有这么大的公众影响力。当然,对他的话,不因为他的位高言重我们就赞同。
谭笑:关于霍金的科学理论,我也是在大众读物上获得了一些,因此在这方面没法说太多。但我觉得霍金的意义在于他的存在本身是在探索一个极限,即一个最小的肉身却完成了一个最高阶的认识。我觉得这个极限是他亲自在实践呈现给我们,看人类仅仅需要一个多小的肉体就能完成这些认知活动。所以霍金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认知上的范例或者说给了我们很多挑战,这个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另外,我觉得他在传播上的效力也很大,他的《时间简史》写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的通俗,我想其实百分之九十的人可能是真的看不懂的。但是由于霍金这样的一个人的存在,使我们觉得理论物理、宇宙大爆炸这样的词汇成为特别酷的词,成为一种莫名的流行,甚至我们会去看《生活大爆炸》这样的片子。我想如果没有霍金的话,《生活大爆炸》这样的片子可能没有人会去看的,没有人想要知道那些物理学博士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像是引力波那么大的投资,我想如果没有公众的支持是不可能真正地完成出来的。到现在理论物理学家就是真的成为了一个很酷的角色。像是去年得了诺贝尔奖的那些人,十一月份、十二月份才得的奖,然后今年大概没隔了几个月就到中国的北京、上海做了好几场演讲并且现场是完全爆满的。我想去听的人可能没有几个是真的懂的,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崇拜智慧,开始觉得知识或者遥远的星空对我们人类有一种莫名的意义。我觉得这个就是他的贡献,而这个贡献就足以使他名垂千古了。
景晓鑫:关于霍金在理论物理上的巨大贡献以及他在这个学科的传播上的贡献大家都已经说了,然后我觉得除了这些,还有除了他令人羡慕的智商和大脑以外,我觉得还有一点是很感人的,就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我觉得这也是他能够做出这些工作的一个原始的出发点。我想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在霍金去世之前有一个很有名的摄影家去采访霍金,在拍完照片之后,其实霍金的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了,但是这个摄影家还是向霍金提了一个小问题,他说:“您还有对大家有所启示的话要说吗?”当时霍金身边的护士考虑到霍金当时的状态委婉地拒绝了摄影师的提问,但是霍金还是利用他仅能控制的眼睛下面的那块肌肉打出了一个单词“wow”。就是表示对世界的惊叹,我觉得他在那样的条件下,还是对世界抱有像小孩子一样的热情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程广云:今天我觉得就算是我们科学哲学界的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吧。我对于霍金的印象也就是我一开始讲到的两点:一个就是他的科学成就,一个是他的传奇人生。他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多高,这个我不敢置评,但是从目前来看,霍金的这个名望应该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在世的科学家无人超过他。霍金的这些科学成就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我从一个外行的角度)就是在牛顿、爱因斯坦这些顶级的科学家之后,霍金的理论进一步使我们拓宽了宇宙的视野,这是最重要的。至于他的这些理论还停留在一个假说阶段或者已经被证实为一个科学理论,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他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关于宇宙的视野,刷新了我们的宇宙观、世界观,当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但是他是其中的一个非常杰出的代表。另外一个就是刚才许多人讲到的他在科普上的贡献,甚至他的身残志坚的一种形象,可能拔高了他的地位,我觉得也有这种可能,但是这恐怕也不是一个主要的方面。霍金这个人的存在当然是一个奇迹,事实上他在21岁就已经患病,他21岁时医生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他能活到今天,能够活到76岁,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一开始我们今天见面,胡老师说这都不是一个医学上的问题了。当然霍金的许多成就是借助了现代科学上的技术和手段的,然而霍金这样的一个存在,能够存在到今天,我觉得这个奇迹绝不是任何技术方面能够说明的一个问题。他的存在已经突破了人类一般的存在方式,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存在方式,他完全证明了这样一句话“我思固我在”,他完全是一个思想上的存在,他的存在实际上最有价值的就是他的大脑,这一点我觉得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说人类有史以来可以做到这一步的,他是第一人,后来可能还会有后来者,至于霍金给我们留下的一些预言、一些警告,我觉得都可以打上一个问号,这个东西是不一定去相信他的,但是他确实是提出了一些问题,以他的威望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非常感谢今天我们这些重量级的学者:中国科学院的胡志强,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晓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段伟文,还有我们首都师范大学的叶峰教授,还有梅剑华,陆丁,谭笑,景晓鑫这几位年轻学者,谢谢大家。
(会议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均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