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9杜甫七古《渔阳》读记

杜甫七古《渔阳》读记

(小河西)

渔阳

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末,时杜甫客居梓州。杜甫听闻河南河北大致平定的消息,有感而作此诗。渔阳:古地名。战国时燕昭王始置渔阳郡,治所属今北京密云区。因其位于渔水(古白河支流)之阳而得名。北魏时,渔阳郡始徙治雍奴(今属天津武清区)。隋在今天津蓟州区设渔阳县。唐在今天津蓟州区设蓟州(渔阳郡)。渔阳一带是安史叛军老巢。

【参阅:《旧唐书-代宗记》宝应元年:“冬十月辛酉(十六),诏天下兵马元帅雍王统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回纥等兵十余万讨史朝义,会军于陕州。加朔方行营节度使、大宁郡王仆固怀恩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戊辰(二十三),元帅雍王率诸军进发,留郭英乂、鱼朝恩镇陕州。壬申(二十七),王师次洛阳北郊。甲戌(二十九),战于横水,贼大败,俘斩六万计。史朝义奔冀州。乙亥(三十),雍王奏收东京、河阳、汴、郑、滑、相、魏等州。乙酉(十一月初十),陕西节度使郭英乂权知东京留守。丁酉(二十二),伪恒州节度使张忠志以赵、定、深、恒、易五州归顺,以忠志检校礼部尚书、恒州刺史,充成德军节度使,赐姓名曰李宝臣。于是河北州郡悉平。贼范阳尹李怀仙斩史朝义首来献,请降。”】

渔阳突骑:《后汉书-吴汉传》:“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旧唐书-封常清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石龛》(杜甫):“奈何渔阳骑,飒飒惊烝黎。”

雍王:指德宗李适。《旧唐书-德宗纪》:“代宗即位之年五月,以上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时史朝义据东都,十月,遣上会诸军于陕州,大举讨贼。十一月,破贼于洛阳,进收东都,河南平定。朝义走河北,分命诸将追之,俄而贼将怀仙斩朝义首以献,河北平。…广德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

飘然:飘泊貌;流落散失貌。《抱朴子-明本》(晋-葛洪):“而中世以来,为道之士,莫不飘然绝迹幽隐,何也?”《甲午重九牛山作》(宋-刘克庄):“老矣征衫,飘然客路。”

雄武城:《旧唐书-安禄山传》:“禄山阴有逆谋,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战马万五千匹,牛羊称是。”

耆旧:年高望重者。《汉书-萧育传》:“上以(萧)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忆昔》(唐-杜甫):“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燕耆旧:《史记-鲁仲连邹阳传》:“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

大意:渔阳突骑仍很精锐,但已都归威名赫赫的雍王节制。安史乱军的猛将在流落失散担忧未来时,不归降大唐不是高明之计。当年安禄山曾筑雄武城,原来是为败走时有个归营。系书问一问雄武城中的老者,今天攻下雄武难道还要十万兵?

诗意串述:这是一首很特别的诗。前4句写“猛将”归降。安禄山、史思明都死了。安史之乱最后一个贼首史朝义也已众叛亲离。然而,“渔阳突骑”并没被歼灭,乱军“猛将”也还在,只是已群龙无首开始“飘然恐后”。杜甫认为,这些“猛将”不选择归降是不聪明的。事实上,他们大多也选择了归降。至此,精锐的“渔阳铁骑”形式上已归朝廷节制。后4句写归降之由。当年安禄山确实建了雄武城,目的是在叛乱失败后有个归处。然而,这个归处可靠吗?要不要像鲁仲连一样“系书”城中,问一问城中“耆旧”,攻下这个雄武城难道还需十万兵马?从这首诗看,杜甫对招降方式迅速结束安史之乱是赞成的。【备忘:一、广德元年(763)一月史朝义走投无路被杀。《资治通鉴》广德元年:“甲辰(正月三十日),朝义首至京师。”这是安史之乱结束的标志。二、安史之乱后,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李宝臣(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局面。】

(0)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14

    雍也第六 十四 子游为武城宰(1).子曰:"女得人焉耳乎(2)?"曰:"有澹台灭明者(3),行不由径(4),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5)." [注释] (1) ...

  • 七古/浮沉叹(一)

    七古/浮沉叹(一) 文/暮色苍松21.2.20 人老时闲旧话多,十年过去叹蹉跎.迷茫眼色失神韵,倚杖蹒跚两鬓脱. 莫怪消沉缺正气,有谁知道解心魔.红尘路上无大小,看破天机且婆娑.

  • 滚滚长江东逝水(十一)

    文/沉吟先生 玄宗后期脑子就有点老糊涂了,任用李林甫为相.李林甫当政,因猜忌汉人节度使,怂恿玄宗任用胡人.其中一个突厥胡人安禄山长得肥肥胖胖,蠢萌蠢萌,像一只人畜无害的宠物,玄宗一见他就笑,于是安禄山 ...

  • 陈杏珍七古与七律对照——《咏杜甫》《咏孙权》《咏张爱玲》

    七古·咏杜甫 沉郁顿挫诗艺娴 忧国怀民寄意远 一览众山抒壮志 十游故国济开元 朝叩富门常屈辱 暮随肥马逐尘叹 岌岌可危安史乱 老病孤舟倚窗轩 七律·咏杜甫 沉郁激扬格律娴 浑融顿挫写诗篇 一读百岳抒情 ...

  • 看图识唐诗(213)杜甫·诸将五首其五

    杜甫·诸将五首其五 锦江春色逐人来,昔在锦江春色无边总是萦回脑海, 巫峡清秋万壑哀.今在巫峡清秋萧瑟万壑也似同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正在想起往日与严武共事种种, 共迎中使望乡台.曾经陪着他同迎中使在望 ...

  • F12杜甫七古《题壁画马歌》读记

    杜甫七古<题壁画马歌>读记 (小河西) 题壁画马歌(韦偃画)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 ...

  • F13杜甫七古《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读记

    杜甫七古<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读记 (小河西)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 ...

  • F14杜甫七古《戏韦偃为双松图歌》读记

    杜甫七古<戏韦偃为双松图歌>读记 (小河西)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 ...

  • F28杜甫七古《杜鹃行》读记

    杜甫七古<杜鹃行>读记 (小河西) 杜鹃行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 ...

  • G26杜甫七古《丈人山》读记

    杜甫七古<丈人山>读记 (小河西) 丈人山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 丈人山指青城山.< ...

  • G30杜甫七古《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读记

    杜甫七古<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读记 (小河西)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 ...

  • G31杜甫七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记

    杜甫七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记 (小河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

  • G32杜甫七古《石笋行》读记

    杜甫七古<石笋行>读记 (小河西) 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 ...

  • G33杜甫七古《石犀行》读记

    杜甫七古<石犀行>读记 (小河西)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借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