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书

折叠 编辑本段 概况

羊皮纸或羔皮纸作材料制成的最原始的一种图书 。亦称羊皮文稿。羊皮纸取材于绵羊山羊羚羊之皮去薄制成。后出现的羔皮纸是用小牛或其他动物的皮精制而成,质地比羊皮纸好 。

折叠 编辑本段 起源

地中海地区在古代一直有使用动物皮作为书写材料的传统。成熟的羊皮纸制造工艺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中期的帕加马(Pergamum)帝国。根据普林尼在《自然史》中的记载,帕加马帝国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公元前197~前159)热衷于收集和抄写图书,为了使帕加马图书馆的藏书量能够与亚历山大图书馆相媲美,打算从埃及大量进口莎草纸。为了遏制帕加马图书馆的发展,托勒密王朝国王托勒密五世下令将纸莎草纸制造方法列为国家机密,并严格禁止向帕加马输出莎草纸。欧迈尼斯二世不得不另辟蹊径, 命令把羊皮处理成光滑的薄片,用其来代替纸莎草纸。现代英语中"羊皮纸(Parchment)" 一词即由拉丁文"帕加马(Pergamum)"转意而成。

实际上,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羊皮纸的出现的真实原因是167年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埃及之间的战争,导致莎草纸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帕加玛王国的文化建设活动。实际上羊皮纸的工艺很早就存在了,但是帕加玛王国在这一时期将其改良为可以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并且随后很快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

折叠 编辑本段 优点

公元1世纪到4世纪之间,莎草纸和羊皮纸在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地区展开了竞争。与纸莎草纸相比,羊皮纸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折叠 成本

莎草纸虽然绝对成本要远远低于羊皮纸,但是由于产地基本只有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所以各地根据与埃及的贸易距离,要承担不菲的运输费用。在贸易顺畅的时期尚能承受,但是一旦有政治、战争等因素影响到贸易,就会大大提高莎草纸的整体成本。羊皮纸尽管成本不菲,如抄一部《圣经》就要用200到300张羊或小牛的皮,但是毕竟动物皮革是地域辽阔分散的农业经济产品,可以就地取材,生产经营不易形成垄断局面,水路陆路运输皆宜,与从埃及进口纸莎草纸的费用比起来,相对来说要少得多。

折叠 质地

纸莎草纸会因时间环境因素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莎草纸卷损毁。在欧洲的高纬度地区,气候比较阴冷潮湿, 纸莎草纸容易腐坏,不利于文献的保存,当时人们为了保存纸莎草纸文献,不得不反复重新抄写。相比之下,羊皮纸更坚固平滑耐用。羊皮纸的制造工艺是对皮革进行了石灰处理以去脂,但是它没有进行皮革加工的鞣制步骤,因此羊皮纸体现了平整吸水容易书写的特点,但是也没有皮革的防水能力。同时,羊皮纸虽然也有光面毛面之分,但是可以两面书写,不像莎草纸只能在经过打光处理的光面书写,这也成为羊皮纸用抄本(codex)形式装订的重要原因之一。抄本是伴随羊皮纸使用而推广的重要装订形式,区别于莎草纸以卷装订的形式。这种装订方法主要的优点在于便于查阅,而且可以两面书写从而节省材料,同时叠放更加节省空间。抄本最早是凯撒大帝采用的一种公文装订方案,首先应用于莎草纸,后来从2世纪开始,伴随羊皮纸的广泛流传而被更多的采用。

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

莎草纸最初产地仅限于埃及北部地区的尼罗河谷地。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埃及归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管辖,莎草纸出口价格暴涨,莎草纸向西欧地区的供应受到了极大影响。由于得不到莎草纸供应,纸张的价格暴涨,西欧逐渐开始放弃莎草纸,转而全面使用可以就地取材的羊皮纸。公元5世纪,莎草纸文献从西欧消失。到了拜占庭帝国后期,由于对埃及的控制减弱,拜占庭自身也无法从埃及获得足够的莎草纸。在阿拉伯占领埃及之后,莎草纸的来源被彻底切断,欧洲彻底被迫全面使用羊皮纸。

在9世纪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影响下,羊皮纸的需求量和供应量持续增加,在中世纪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流程,并且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日趋便利。不仅仅是教会文献,渐渐地政府文件也大量地使用羊皮纸。作为书写形式的进步,小写体、大写字母、标点符号和分栏这些书写技巧都出现了,使得羊皮纸在便于查阅的基础上,内容表达更加清晰,信息的识别率不断提高。

折叠 编辑本段 书型

羊皮书最初是书卷型。公元 2~4 世纪逐渐演变为书本型。由于它较纸草书卷更耐用和保存,在 4世纪时最终取代纸草书卷,成为手抄本的标准形式 。羊皮做成的书又大、又厚、又重,装订坚牢,封面是两块布做成的板,里外包上一层皮,四角镶上铜或其他金属,既样子好看,也避免了角头被碰坏,另外再加上一副铜制的锁,以使里面的羊皮书页不会移动。

折叠 编辑本段 式微

从14世纪起,羊皮书被纸张制成的印本书取代。现代仍有极少量特殊用途的羊皮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