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海】城隍爷归家记

文/阿俊

全县的文物普查三年了,清代木雕城隍爷还未找到,我发誓要找到他。

过不久,我到母亲屋里,母亲说:“你常念着要找城隍爷,城隍爷在呢!”听见心头一热,忙问:“在哪里?”“在剧场后面的一户人家里。”“啊!”我又惊又喜,这个消息怎么会让母亲知道的,她是个不入任何教派,也不信鬼神的人,只相信科学,好似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个事关冥界的消息怎么会出自她的口?我有些不相信了,急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说:“你去问金大伯,是他说的。”

我马上去邻居金大伯家。他是白石村农民,近来被环卫所雇用,在扫城关的墙弄。他说:“老爷在剧场后面的一户人家阁楼里奉着,是力行巷15号,靠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婆藏到现在。”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我每天负责清扫这条墙弄,我会不知道?”

我得到这条较为确切的消息,立即赶到力行巷,找到了15号。这户人家门前是路,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身边又围坐着几个大妈。他们一见我径直往里冲,拦住了,问道:“哎,同志,你找谁?”我停下脚步,说:“我找城隍爷。”她们可能是在文革中吓怕了,还有防范意识,推脱说:“这里哪有城隍爷,没有哇。”僵持了几分钟,一个年纪较轻的嫂子问我:“你是哪里来的?”我说:“我是文物办来的。”“什么文物办?做什么事的?”“考古的。”“敲鼓的?喔 ,吹唱班哟,我们这里又没死人。”“不是,我是城隍庙来的。”

一听是城隍庙来的,她们一下子提起了精神,老婆婆一把拉住了我的手:“啊,同志哎,你们总算来了,把老爷请回家吧,老爷不回家,我也勿会死呀 !”一看,老婆婆的眼中闪着泪花。旁边的大妈大嫂们都激动地告诉我:“同志哎,老婆婆姓潘,她今年九十多岁了,七十多岁时,她已死过一回了,死了又还魂,一方面是老爷加她寿,一方面老爷没回家,她心愿未了,死不了呀 !”

从大妈大嫂七嘴八舌的话中,我了解到事情的原由。原来,在文革破四旧时,有些激进分子要把城隍老爷抬出去烧掉,这个消息被村里两对夫妇知道了,在一天夜里,他们把老爷抬出城隍庙藏了起来,一直藏在谷仓里,不向外人说。那些激进分子怀疑是他们干的,就逼他们交出来,但两对夫妇宁可被游街也坚决不说,终于保下了城隍爷。如今改革开放了,两对夫妇中只剩下潘婆婆还在世,就从谷仓里请出老爷,奉祀在自家的阁楼里。我听了很感动,许多文物的能保留到如今,不只是宗教的力量,还得靠百姓们一颗善良的心。

上了阁楼,只见老爷身穿锦袍,头戴相貂,五溜胡须,红光焕发,眼帘低垂,慈祥而威严,桌案前点燃着红烛和线香。 拜了三拜,暗暗祈祷:“老爷,我终于找到你了,我要把你请回家!”潘婆婆还打开一个旧皮箱,里面放着一道当年从城隍庙拿出来的大佛帐,另外又有六尊鎏金木雕小菩萨,头顶都有一个小洞,可以插香,是做水陆道场用的。还有一套响器,早年被乡下的一个和尚借走,没拿来还。

临走,潘婆婆拉着我的手,眼里含着泪说:“同志,你一定要把老爷请回家,我拜托你了!”我也很激动,说:“婆婆您放心,我一定把老爷请回家去!”

回到单位,主任不在,我 就叫了几个女同事,又回到了潘婆婆家,大家都向老爷拜了拜,回来后即向主任汇报,主任决定在不声张的情况下请回老爷。

第二日,城隍庙来了四、五个人,他们自称是宁海佛门的代表,坐下来与我们“谈判”。他们提出,请老爷必须用大轿抬回来,请僧邀道,一路经幡,大锣大鼓,喇叭高奏,鞭炮震天;城隍庙必须是庙门大开,香烟袅袅,信士跪迎,道场隆重,仪式庄严。这样的条件,在改革开放初年还是心有余悸的,为此,这事暂时搁浅。

过了几个月,天大热,我从浙大读书回来,同事说老爷请回来了,坐在后宫。我一看老爷身边多了两尊一文一武的娘娘,是新工艺的。问同事怎么回事,同事说,那天夜里,男同事和门卫范师傅把老爷背回来了。信士们见老爷已回家,也不再提条件了,接着就把两尊娘娘送进来,这两尊娘娘是新工艺,估计他们是很早就雕好的,同时也送来一只冲天耳的三足圆形大石香炉。

我拜了三拜,很是高兴,忽然发现他们忘了把六尊小佛和佛帐请回来,于是,马上赶到潘婆婆家去拿。打开这顶佛帐,一量约七米宽,五米多高。由宁海清代的绣娘们手工刺成的小图案组成,有画有诗文,寓意深刻。背面用墨笔书写着遒劲有力的大字“宁海城隍庙,光绪三十八年”。

城隍爷回家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潘婆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也来了,她看着老爷安坐在后宫,眼含泪花,心里可能是百感交集。我们很尊重潘婆婆,扶着她参观了城隍庙。

拜老爷的人太多了,于是上级决定暂把老爷请到西厢的楼上。这一天,潘婆婆又来了,她又要看城隍爷,我们考虑到西厢的楼梯太狭窄,老人走路要出危险,就善意地谢绝了她,她含着泪回去了。

很长时间没见到潘婆婆来,我们心里有些牵挂,正当准备去看她,却传来了一个噩耗,潘婆婆已仙逝多日了!我眼前出现她颤巍巍的身影,闭上眼睛向天祈祷:“潘婆婆,请您一路走好,城隍爷会善待您的!”

宁海县第一次文物普查是1983年到1986年,九十年代初在全县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宁海城隍庙老爷才失而复得、重新回家。

——阿俊 

城隍爷

编辑:葱丛

审核:浩海紫烟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图片采自一江春水新浪博客,鸣谢

(0)

相关推荐

  • 聞鍾記郵 | 三原城隍庙

    聞鍾記郵(2317)三原城隍庙        有城池的地方就会有一座城隍庙,供奉着这座城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宗教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袛,城隍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全国有几处很著名的城隍庙,已经成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德 承德城隍庙

    承德城隍庙位于承德市区西大街95号 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是城市的保护神,"城",就是城池:"隍"就是干涸的护城河,"城 ...

  • 《角里老建筑》城隍庙,一殿二庑三戏台

    (2016-10-21 08:25:38) 一座城市,总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不经意中保留了城市最初的回忆. 朱家角的城隍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熙熙攘攘了整整几百年,从清嘉庆年起这里就摆满了算命测字.耍猴变 ...

  • 【文化宁海】张家山:高山修竹古韵长

    张家山 文:西湖雨 在浙江农村一带,一个村庄一个姓是平常事.它的地名干脆就用"应家"."蔡家"......过路客远远看见大树下几堵白墙,手一指,"喏! ...

  • 【文化宁海】草木吐秀为灵 张家山草药记

       读宋词   猜药名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新婚不久辞别妻子奔赴抗金前线,一日夜深人静,以中药名填词一首,遥寄娇妻:"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 ...

  • 夏家店下层文化陶鬲 | 淘陶记(11)

    我收藏了十几件距今3000-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陶鬲. 鬲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炊器,有陶鬲也有青铜鬲,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根据年代.地域和形制的不同,陶鬲分为许多文化类型,本篇文章重点探讨夏家 ...

  • 【文化宁海】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             说丰年 文字:小白 摄影:濯清涟 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首.最近一段时间,利用双休时间去乡下割稻,美其名曰:城市支援农村.久无劳作的我,一身细皮嫩肉,经骄阳.烂泥.镰刀 ...

  • 高中作文三牛精神、文化、青春、家国情怀(素材)

    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我已经写过不少方法,如果大家还不会写,可以查看我以前的文章,今天教大家另一个写作文的方法. 这个方法叫:作文提纲法 提纲我们都听过,比如在总结各科考点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列出提纲,相当 ...

  • 夏家店文化玛瑙玦 夏家店文化我国是位于...

    夏家店文化玛瑙玦 夏家店文化我国是位于辽西.内蒙古地区的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分为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3500-4000年)和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2300-3000年).其文化继承了红山文化特征. ...

  • 广西贵港市梁氏文化宗祠之1---选址记

    广西贵港市三个区的梁氏,目前约有15万人口,2009年在梁氏文化宗亲会长与各乡镇元老以及梁氏宗祠筹建指挥部总指挥长梁炳新的带动下,决定选址兴建贵港市梁氏的文化宗祠,以推动贵港市梁氏在各乡各镇之间的大团 ...

  • 归家记

    归 家 记 作者雨田  朗诵:把酒当歌 周末逢月假,晴朗朗的天,难掩扑棱扑棱想外出的心,像关不住羽翼的鸟儿.去哪儿转转呢?我与爱人犯了愁,几经思忖,还是选择了一百多公里以外的老家,外面的喧嚣与壮美终究 ...

  • 往昔|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 ——全国首家红十字历史文化传播教育基地

    2016年5月8日,是第69个"5·8"世界红十字日,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经过近三年的筹建,正式开馆. 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坐落于位于青浦区赵巷镇的上海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