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中医学!为何说“十道九医”?

众所周知,宗教与医学的关系素来十分密切。单以中医学而论,不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都曾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其中又以道教的影响为大。

在人们印象中,道士往往也通晓医术,所谓“十道九医”。此言不虚,医史上的确有许多修道而兼通医术者。特别是在汉唐之间的数百年中,道医几乎成为了当时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除了熟悉的葛洪、陶弘景之外,还有鲍姑、雷敩、孙思邈、王冰、杨上善等也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果说到此时期的医学,道医的层出不穷确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道教的理论构成、宗旨及其形成过程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本土宗教,道教的思想渊源虽然复杂多端,但均在中华文化土壤生发,与中医学本来就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历来便有“医道同源”的说法。像先秦诸子思想、黄老之学,乃至于原始的巫术,都在二者的身上留下了印记,而气、阴阳、五行等理论概念,也都为二者的思想体系所吸纳。因此道教与医学,虽然性质不同,但二者的思想渊源,实际上多有交叉之处。所以不但道教经典《太平经》中会有“草木方诀”、“灸刺方诀”这样专章的涉医内容,甚至于像《黄帝内经》、《难经》等不仅是医家的经典,而且也都被后世的《道藏》视为道家的典籍而收录其中。

此外,在道教的形成与创立过程中,医疗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其时天灾人祸不断,疫病多发,下层民众患病者甚众,却苦于得不到救治。而新兴的道教团体虽然具体主张有所差别,但不约而同地将布教活动与医疗活动结合起来,将医治疾病作为吸引信徒的重要手段。比如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常通过让患者跪拜首过,吞服符水、咒语等替人治病。

据载,太平道在十余年间,便发展徒众达数十万人,当然不能将这全归为医疗之功,但医疗活动无疑是其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以医传教的方式在五斗米道以及后来的帛家道、李家道、清水道等各道派中也均被广泛采用。

当然,道医兴起的最重要原因还是与其教义与宗旨有关。虽然道教内部亦门派众多,但是其宗旨归根到底,就是要得道成仙,追求长生不老。按照其教义,神仙并非异类,人们只需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认真的修炼便能实现。而在修炼过程中,医药则是重要的手段与工具,不论是炼丹还是服食,都与医药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汉唐之间,外丹术盛行,炼制原料不仅有金石矿物药,也包括各类草木药,炼制的过程中各类药物的采摘、炮制、加工等均离不开必要的医药技能。

正因为有着多重的因素,所以道医在汉唐之间方才盛行起来,对于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生的力量和动力,尤其是在养生学及药物学领域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养生而论,道家特别着力于长生之道的研究,不论是早期的炼丹,还是后来逐渐兴起的内丹之术,均对中医养生学有重要的影响,而辟谷、服饵、调息、导引、按摩等各类养生方法也多被道教学者采纳加以总结和改进。至于药物学方面的贡献,只需以葛洪、陶弘景为例,其重要性便可一目了然。

自然,由于道风所及,外丹、服石等在社会上普遍盛行,导致此时期热病盛行,外科痈疽病的发病率大增,遭受疾病痛苦折磨的例子举不胜举,给患者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促进了医家加强对于此类病症的研究,从而不断总结经验,丰富了相关的诊疗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道医的医疗实践非常丰富,与医药学也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在医理上的解释与医家也有相通之处,但因为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所以与医学的基本取向有很大不同,这一点在对医理的阐述上更体现得格外明显。

中医学自春秋战国以降,就已经逐步摆脱了原始巫风的影响。不仅医家在实践中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原则,《黄帝内经》中也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的观点,因此,对于医理、病理等是结合阴阳、五行等理论进行阐释。如关于病因,中医学认为是体内阴阳失衡的结果,治疗也是采取药物、针灸等各种手段来促使体内重新恢复到动态的平衡。

但作为一种宗教,道教有其特定的教义和信仰,对于疾病、医疗的认识也有其特殊性。以其早期经典《太平经》为例,其中颇多涉及医药的内容,从中可略窥一二:对于当时瘟疫流行、人民多病的情况,《太平经》多归为凶神在作祟。而凶神之所以降祸人身,则是因为人的言语行为等犯了过错,所以上天才会派来惩罚人类。

具体到人身的疾病,则是身体内有各种神常驻,如五脏内皆有五脏神,人如果有所过错,乃至于有邪恶的念头,五脏神便会向上天报告,从而派遣各种凶神来进入体内,由此人便会生病,而如果犯的错误太严重,甚至会致人死亡。而治病的手段,固然也有部分采纳药物等医疗手段,但较多的则是通过忏悔、符水等来“感动”上天。

显然,《太平经》中对于疾病等的解释与治疗和医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出发点不同。对于道教而言,医疗只是弘扬教义、探求教旨的手段与方法,而非追求的目的。当然,这并不能抹杀道医对于养生、医药发展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与贡献。

(0)

相关推荐

  • 《中国医学归元》---序言

    中国文化浩浩汤汤,繁若星辰.究其原,中国文化以阴阳五行为基础,而后出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而以子,史,经,集,别,杂,总分为六大类别.医,即医家,是中国文化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全世界人 ...

  • 一本书|太平经

    找一束光 要一直走 请不要停 一本书 读书  就像交朋友  愿你  交个好朋友 <太平经> 杨寄林 译注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 ...

  • 《中国医学归元》 体例

    中国医学文献古籍,有汗牛充栋之载,而其本不过是医家四世----<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多者,于此而有感力作,少者,于此而 ...

  • 为什么说十道九医

    作者:  1.为何说十道九医:   我们经常说十道九医,作为一个修道者,很多时候是需要自我调理的,因此修道者须明"天地之气,人之气.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人身纯阳不够,阳常不足,阴常有 ...

  • ​十道九医

    我们经常说十道九医,说的是十个道人里面就有九个懂医术的.这并不是虚假之说,而是有着一定的依据道理存在的.作为一个修道者,很多时候是需要自我调理的,因此修道者须明"天地之气,人之气.天地为一大 ...

  • 十道九医:道医独创了许多奇特有效的疗法

    道医学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道医学是随着道教(道教尚未形成宗教形式,当时已经出现术士或叫方士)的产生发展而发源兴起的,道教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中国古代的名医葛洪.孙思邈.朱丹溪等 ...

  •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道尽普通人之辛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道尽普通人之辛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在<俗语>中有一句"父不进子房,官不入民宅".此句或许听过的人很少,而且在一眼看去后更 ...

  • 俗语:“女不道母奸”,上半句更加经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中国是个文化底蕴浓厚且悠久的国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而与其相关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尤其那些凝聚了数千年历史的国学经典,逐渐成为了立国兴邦与民族信仰的精神 ...

  • 民间俗语:“不怕虎狼当面坐”,后半句道出人性,却十人九不知

    民间俗语:“不怕虎狼当面坐”,后半句道出人性,却十人九不知

  • 初中数学:十道函数九道难,如何快速攻克?这些技巧、例题掌握好

    初中数学:十道函数九道难,如何快速攻克?这些技巧、例题掌握好

  • 五十道行程问题详解九

    40.两港相距560千米,甲船往返两港需10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了35小时.乙船的静水速度是甲船的静水速度的2倍,那么乙船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 [解]:先求出甲船往返航行的时间分别是: 小 ...

  • “胡说八道”是哪八道?为什么不是九道、十道?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我们说一个人信口开河经常会说他胡说八道,在我们的印象中,胡说八道就是乱说话的意思,至于为什么用胡说八道这个词,就很少有人在意了,好像它本来就应该是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