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文•文明之弃善从恶的文化6
人性·人文·文明之弃善从恶的文化
生命是有欲望的,欲望有善恶,本能都为生存,恶争夺食物,为己的生存,善关爱弱者,为子代的生存。文化生存时代的智人,欲望从本能升华为了理性,化为了理性意识、文化观念,恶进步为唯物唯利、为我唯争,善进步为仁爱谦让、礼义廉耻。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自然,将本能之善落实到做人处世,升华为文化精神。在中国文化观念,人有礼义廉耻,社会有仁义礼智信,强本节用,不争不抢,不夺不杀则善,相反则恶。西方文化以物质利益为本,物质利益发展了,个人的财富增多了,人们有了高兴、愉快等情感感受,便认为是善,相反就不善。这个问题,后面有讨论,本书稿最后一节《休谟的人性之辨》再专门分析。
文化精神不同,善恶的价值标准、是非标准不同,从文化精神出发认识善恶,善恶多种多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觉得,善恶的认识,只有以人为本、立足自然生命才可靠,把人自己给丢了,生命不自然,物质利益的多少为根据,善也物质利益,恶也物质利益,这样的结论,没有生命的可靠性,更没有自然的客观性。物质利益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被称之为善的东西,对活生生的人、对生存状况也不一定有好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非观,物质之善,是适可而止之善,是节俭之善,争斗则恶,鼓励消费则恶,奢侈诱导则恶。
以人为本的善恶,生存关系为主要内容。世上没有孤立之人,每一个人既与自然环境有生命联系,也与社会的其他人密切相关。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自然、社会的生存关系是根本,和谐稳定是基础,没有自然生存关系,脱离社会生存关系,没有和谐稳定,就不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人是主体,把人当人,生存关系为文化坐标,善恶的文化认识才有人文价值。当然,以人为本的人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人身体上的某个器官组织、不是基因蛋白,包括了强势之人、弱势之人,即文化精英、普通民众,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等等,无不是人。
人的问题也是本书稿的基本问题,后面陆续展开讨论。在这里只强调一点,中国文化知天、知物,更知人,而且以人为本,讲人情,讲仁义,更重视人文关怀。老庄讲“鱼相忘于江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钱穆先生认为,“人类相处,该不该如鱼之相忘,如天地之不仁,此则属于人类之本身问题,毋宁更属于人类本身所自有之情感问题。……,人便须有情。仁,人心也。人心有仁,便不必深论天心之仁与不仁。仁者爱人,我便该无失其本心。”
善恶的文化认识,核心就是人心的问题,要回答人心的问题,首先要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人认识错了,善恶的认识跟着就错了。人是什么呢?是地球生命演化的结果,是从动物、原始智人逐步进化过来的一种生命形式,具有与其它动物不同的生存方式,有衣食住用玩的物质需要。人的根基在生存关系,自然生存关系的和与乱,关系人的健康长寿,乃至于生死存亡。社会生存关系则关系人的幸福,安宁和平安居乐业,自食其力生存无忧就幸福,战乱争斗则颠沛流离,丧失自食其力的生存条件就痛苦。
就生存需要来说,善是生存关系之和,恶是生存关系之乱,所以善的文化精神致力于营造和谐的生存关系,恶的文化精神致力于发展野性力量,有着不同的文化方向和文化路线。
文化力量对人有好处,但有前提,即人要有人性,有生命智慧,有运用文化力量维护生存关系之和的觉悟。没有人性,没有生命智慧,唯物唯利、为我唯争,文化力量就不是好事。战天斗地过度开发自然,会破坏自然生存关系之和,雾霾、海水酸化、极端气候、环境污染等等,到头来使人无处可逃;弱肉强食胜王败寇争夺社会财富,恶化社会生存关系,战火硝烟、恐怖活动、市场竞争、贫富悬殊等等,就形成巨大生存压力。
西方文化以物为本,鼓励竞争,以为经济基础就能够决定上层建筑,以为社会财富丰富了人们就有道德。文化数千年,物质利益在持续增多,社会财富越来越丰富,可是人有德了吗?文化生存时代有致力于和的上层建筑了吗?有了文化的智人,走出山洞住上楼房,赤身裸体穿上衣服,物质上天翻地覆,但精神没有进步,和谐的社会生存关系没有建立,人性之善的德行没有修成,甚至发生了倒退。西方的个性解放,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社会婚姻雌雄不分,把文化智人好不容易形成的羞耻之心、家国情怀都抛弃了。
个性有善有恶,有为己之私,有助人之德,个性解放要有人文精神的原则,要有地球自然的生命意识。解放了个性之恶,解放了自私之心,只求个人物质享受、感官刺激,天地阴阳乱了,人心贪婪无度,社会厮杀争斗,不只是弱势者生存艰难,还会导致整个文化智人“未央绝灭”。
文化力量有生存关系之和的分寸,有自然客观的生命尺度,个性的满足也当遵循自然生命法则,不自私,不只图一时的感官刺激,背离自然生命法则,给其他人造成生存困扰。自然生命法则,获取物质利益胜王败寇,但物质利益适可而止,胜王败寇、弱肉强食都是有限度的,满足了食欲,获得了交配权,胜王败寇就不再起作用,再弱小的动物不会去猎杀。
文化智人很可悲,把丛林法则移植进文化生存时代,弱肉强食、胜王败寇被合理化,但是却把适可而止的生命法则丢掉了,形成了比野兽、原始智人还狠的文化野性——唯物唯利、为我唯争,养成了不知足、不知止的文化观念,走上了弃善从恶的文化道路。
物质利益不能决定人的精神,无法使人有道德。发展物质利益,文化要遵循自然法则,有分寸,适可而止,防止滋生贪婪,避免野性之争。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实用性文化发展不当,运用失节、无度,恶之欲得到满足,但社会战乱,自然恶化,就会造成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
风调雨顺的自然,食物丰沛,动物是幸福的,文化生存的社会,贪婪争夺,智人是痛苦的。鼓励消费、提倡奢华,文化精神贪婪无度,文化生存时代的野性之争比原始生存更残酷、更冷血。西方文化就在这样做,不断刷新唯物唯利的文化高度,激发为我唯争的恶之欲,什么诺贝尔、福布斯、竞争力排行之类的东西,绑架了文化智人,树立为我唯争的人生观、世界观,唯物唯利的价值观、是非观,人越来越恶了。
西方文化弃善从恶,物质丰富了,道德堕落了,发达强势国家无人性,强势贪婪之人无怜悯之心,这恐怕是热兵器、原子弹,是难民潮、恐怖活动,是环境污染、极端气候的真正根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