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书法札记之二:入展记

【说明】 本文刊载于《书法报》2020年12月23日第12版,原标题为《记一次误打误撞的入展》,系该报“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创作手记系列文章之一。

入   展   记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印刷术进入高清时代以来,各种版本的高清字帖便汗牛充栋了;展览成为当代书法的独特景观之后,各种投展秘笈和创作手记也便随处可见了。字帖太多,使我们产生了富可敌国的喜悦,而忽视了选择的困难和见异思迁的危险;创作手记太多,使我们误以为已经抓到了入展的捷径,却不会想到这秘笈早已随着网络扩散给数万人看过并都准备一试身手,如果你照此办理,大概又会与无数人撞车而成为新时风的牺牲品。如同读过很多鸡汤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我们读过很多秘笈却依然写不好字、入不了展。网络上流传已久的有关《葵花宝典》的那个段子,许多人只是拿来逗乐,却从不曾想到,它很可能包含了对自己奉为至宝的所有鸡汤、秘笈和创作手记的最真实、最无情的讽刺。

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重印本序中说:“我们在创作中,想像力常常贫薄可怜,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像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至可怕。”托网络时代的福,我也常常在手机和微信上读到很多书家的创作手记,他们对自己创作的过程,事无巨细,都能回忆无遗,包括创作某作品时的天气、自己所穿的衣服、桌子上所摆放的器物、当时所使用的毛笔墨汁、所喝的茶、所点的香、所抽的烟、所听的背景音乐、甚至写到每个字时的具体构思……都能一一录出,仿佛该书家身旁早有摄影师随时录像、或有史官每日记下“起居注”可以备查一般。我一方面惊讶于他们照相机般的记忆力,拜服于他们写字与作文的双重创造力,赞叹于他们一切都能事先谋定而后动的战略规划力,一方面更增加了自己不是这块料的自卑感,自惭形秽得简直要压出自己皮囊下的“小”来。

《书法报》叶编辑是我微信上的朋友,承蒙她看得起,约我写楷书年展的创作手记,约稿函要求写明创作的环境、所使用的笔墨纸砚等等。为了向朋友交卷,我毫不塞责地努力回忆当时的情境,结果却不免一片恍惚。毕竟是200多天以前的事了,创作环境是蜗居的书房,自不待言,但所使用的笔墨纸砚却很难记清楚,案上常年有墨汁也有砚台,磨墨也是三四种油烟和松烟墨条握在一起乱磨一气,笔有一大堆,不少是朋友或笔商所寄,平时都是随手拿起一支便写,写三五日笔尖稍有磨损即弃去,工具随兴而用,书写随性而行,加之毫无写日记拍照录像备查的好习惯,所以当时所用工具这道题,老实说,竟无从答起,我承认自己记忆力的衰退,并愿意接受叶编辑的批评。

忽然想起来,倒有一件事值得一说。我入展的这本册页,原本并非为投展而作。彼时,潮州康哲兄寄我一本空白册页,我猜他的意思,是让我随便写点内容寄还以为存念,康兄雅人深致,我就写了很喜欢的《二十四诗品》,写完那天,自觉尚可,摊在案上顾盼自雄之际,恰好看到当天是楷书年展的截稿日,胸中忽然起了未能免俗的名利心,便把这本应回寄给康兄的册页,转作投稿寄给了组委会。后来入展名单网络公示那天,看到贱名赫然在列,我第一感觉便是欠了别人字债、昧了他人物品、稀里糊涂做了小偷,又不幸被组织抓住,且公开示众——如同人生很多的悲喜剧一样,欣喜的成分里便包含了不少尴尬的元素。

我在微信群里坦白此事,康哲兄毫不介怀,并特地说明这本册页原是郑明忠兄寄他的,他只是转赠。说起来我们三个人都是微信群里结识的好友,一本小小的册页,居然经历了三个书法人之手,旅行了大半个中国,原本写给朋友的赠品,阴差阳错地蒙评委青眼相加成了展品,回想自己以前投展精心准备反复打造往往铩羽而归的经历,不禁哑然失笑,这除了又一次证明造化弄人这句老话的正确之外,也勾起了我对投展与日常书写的一点想法。投展好比追女朋友,你过分着意的结果,常常得到的是漠然的高冷,顺其自然无欲无求往往能有意外之喜,百般求索刻意而为往往换来更大的失望,恋爱也罢,投稿也罢,这很可能正是人生这幕悲喜剧的常态,书法只不过其中的小插曲而已。

我们都知道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反复讨论过“作意”与“率意”的关系。鲁迅则爱引用裴多芬的话,说明“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几句话放在一起想,便生发出一个问题:能不能在认清书法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书法?这实际上是每个学书者早晚要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就个人的体悟而言,我不赞成给书法赋予过分拔高、不能承受之重的意义。书法群里常常看到有人转发各种链接,声称可以借书法拯救中国文化云云,我以为那不是无知、狂妄,便是欺世。自古以来,书法便是修齐治平之外的“小道”,杨雄所谓“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赵壹所谓“推斯言之,岂不细哉”,蔡邕所谓“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唐太宗所谓“书学小道,初非急务”,黄道周所谓“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康有为所谓“天地江河,无日不变,书其至小者”……古圣先贤的这些论说一再向我们证明,书法不过是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小玩意,庸庸碌碌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对大多数人而言,除了自娱与娱他之外,书法实不宜作为射利或谋生之工具,只有脱去所有过高的负重与利益的外衣,恢复书法作为“人生余事”和“自娱小道”的本质,我们个体的日常书写才会回归最初的本心,收获最本真的乐趣。也只有看清了书法的这个本质,而依然乐此不疲者,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书者。

这个目标不大,但实施起来会有相当的难度。你,不来试试吗?

冯 华 2019“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展入展作品 楷书册页 规格32cm×16cm×12

作者简介:冯华,号二马头陀,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2014年开始临帖,2020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前100名、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前50名。本文记述的是入展“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的相关经历与思考。

(0)

相关推荐

  • 第十二届国展楷书创作手记

    第十二届国展楷书创作手记

  • 庚子书法札记之八:困学记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书图 困   学   记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1.项穆云:"岩搜海钓之夫,每索隐于秦汉:井坐管窥之辈,恒取式于宋元."历来书史分野,以唐为限,在此前后,笔法 ...

  • 庚子书法札记之六:渡舟记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渡   舟   记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1.余性本疏阔,不爱应酬.庚子避疫书斋中,行无所事,终日临帖,血战古人,独得消夏之乐.欧阳修谓学书可解幽忧之疾,余于此正受益良多 ...

  • 庚子书法札记之五:师白记

    本文刊载于<书法导报>"经典精临"专栏 师   白   记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头陀按:某于书法,晋唐以来,民国以上,多所染指,而徘徊于复翁白蕉门下最久,所获亦最多 ...

  • 庚子书法札记之九:雪泥记

    雪  泥  记 昨天是坡仙的生日,想起他老人家有一首很著名的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 ...

  • 庚子书法札记之三:面试记·北京

    面 试 记 · 北 京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生而为人,混迹社会,就必然要接受各种规则的约束,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就业,考试总 ...

  • 庚子书法札记之七:点评记

    点   评   记 [头陀按] 因为<书法秘笈>公众号的关系,有不少书友加我,后来就建了"书法秘笈书友群".微信群建了,就不免一起聊天,不免发作品.发了作品之后怎么办, ...

  • ①庚子书法札记:初学记

    作者简介:冯华,号二马头陀,2014年开始临帖,2020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前100名.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前5 ...

  • 第二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获奖、入展高清作品

    第二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 评审结果公示    获奖名单: 一 等 奖(3名) 赵月秋(云南)  张   凯(江苏)   杨   城(河南) 二等奖(6名) 范守卫(安徽)  周 ...

  • 第二届“民间高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全部获奖入展高清作品图

    第二届"民间高手杯"书法全国大奖赛 评审工作圆满结束,获奖.入展名单公示 第二届"民间高手杯"书法全国大奖赛自2020年6月初开始征稿,8月26日截稿,共收到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