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及水平,有效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要求,将安全知识纳入教学计划,采取多样的教育模式,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安全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做好安全知识的讲解员和宣传员,引导人人参与安全知识教育,人人树立安全意识,达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主要形式
学校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深浅适宜、循序渐进。教育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
1.课堂教育。根据本校的实际每学期安排6节安全课,运用安全教育读本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其次是学科播透,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
2.专题教育。结合班会升旗仪式、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教育,要结合实际和节性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计划与主题,与司法、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联合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和公共安全教育
3.实践教学。通过安全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参观交通、消防、治安疾病防控、自然灾害等图片、展览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实践演练进行安全教育。
4.媒体宣传。利用校园专栏板报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法制安全知识宣传,营造法制、安全教育氛围,达到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
三、主要内容
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宣,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针对重点工作,重要时段开展应时应季教育活动:
1.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针对校内设施校舍、周边环境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排查,做到不漏一处,不留任何死角。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限时整改;开展接送学生车辆教育。
2.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要通过召开学生会、致家长一封信、交通安全责任状等形式,教育学生及其家长不乘“三无车辆、“三超车辆”、“三类车辆”,自觉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3.抓好食品安全卫生教育。要加强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食品卫生惯,介绍如何鉴别安全合格食品的小常识,从预防传染病、禁毒、吸烟危害等方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普遍建立健全学生心理疏导和矛盾排查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和化解校园矛盾,努力将各种潜在的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5.加强防溺水教育。恰当引用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及防溺水案例,开展好专题教育。
四、保障措施
全教育进课堂要做到“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做到安全教育有检查、有结果。
1.学校应当积极配备法制、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各科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可渗透的法制、安全教育内容,将其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水平
2.学校应聘请司法公安等有关机关、团体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治安防范、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疾病防控等法制安全教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