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当做他们的“闺蜜”

【家教智慧 第412期】

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当做他们的“闺蜜”

有个朋友说,现在的孩子真难琢磨:你要他向东,他偏向西,他们总是和你对着干,人说教育孩子要顺应他们的天性想法,顺势而导,我们实际上就是想要顺着他,可孩子就是不领情!我们实在弄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

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只是有了“顺应教育”的想法,但却没有摸清要顺应的方向,没有找到弄清孩子想法的办法!

教育就和请客吃饭一个道理。你若请客,当然希望客人能吃得好,吃得满意,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你能打探到客人吃得最爱,投其所好。否则,如果客人忌羊肉,你满桌上得不是红闷羊肉,就是葱爆羊肉,要么孜然羊肉,满桌羊肉不少花钱,但客人却一筷未戳,你这客不仅白请了,还会引发客人的反感,与请客的目的南辕北辙了!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他要唱歌,你却把他送进舞蹈班,他要画画,你却给他请了个书法老师,你只有弄清孩子们的想法,知道他们最想要什么才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但是,孩子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他们并不会随便 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信息、秘密轻易透露给“陌生人”!

孩子们想要什么?那是因人而异的。千人千模样,万人万思想,每个孩子天生潜质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因则,想法也各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

要想弄清孩子们的想法,你当放下家长的架子,做孩子们“闺蜜”,孩子才会和你无话不谈。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朋友当谨记,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而不是做一个事实评论者,无论孩子说什么,谈什么,想什么,要什么,合不合理,都不要急于表态,只耐心倾听。哪怕孩子黑白颠倒,都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要急着评判,因为,孩子也和我们大人一样,他们心中也有一杆秤,脑中其实也是非分明,很多事、很多时候,不过是发发牢骚、排解一下烦闷心情而已。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情,他们是会向你虚心求教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把你当成知心朋友了,如果您果真成了孩子的“闺蜜”“哥们”,孩子想要什么,就不会像“哥德巴赫猜”那相难猜了!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于是小林校长就成了小豆豆最好的朋友。

小豆豆调皮,捣蛋,经常惹祸,但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

就这样,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成功的基础。

孩子是一粒种子,教育是给其提供成长的阳光和养分,让其顺其自然,而不是像培养盆景那样,用绳索、铁丝将其捆绑令其扭曲。

因此,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和根本;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第一出发点!每位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当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入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成长真需,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一年树谷,十年育树,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朋友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定也要允许孩子犯错,就像我们开车一样,只要孩子前行的大方向正确,方向盘偶尔打个小转,在路上左右摇摆一下,并无大碍的!

(敬请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