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物理学家钱致榕来曾讲过他中学时代的一段经历。那时很多学生作弊,不求上进。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就从300个学生中挑选60人组成了“荣誉班”,钱致榕也在其中。当时明确宣布,是因为他们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对此,被选上的人十分高兴,对前途充满信心,踏实学习,后来大多成了才。许多年后,钱教授再次遇到那位老师时,才知道这60位学生是随意抽签决定的。这件事很发人深思:由于学生被告知他们是“很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因而自尊、自爱、自强而终于成才。可见,自信是走向成才之路的第一步,有自信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自信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但是,在很多家长看来,自信概念是虚无缥缈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自己的孩子是否自信?很多家长无法判定。如何让孩子自信?很多家长也不知从何充耳不闻下手。于是,大部分家长的选择就是不惜重金让孩子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而这样做,传递出的信息其实就是对孩子不相信,时间长了,就连孩子自己也相信“我不行”,从而导致他们不相信“我能行”,其结果注定是越补越差。
首先,家长要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如同情心、正义感、唱歌、跳舞、绘画等。家长可以重点关注这些优点,因势利导。当孩子遇到困难、信心不足的时候,可以基于此鼓励孩子,让孩子重拾信心。此外,家长要善于将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达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效果。有的家长说,我孩子满身缺点,找不到优点。这话有点绝对。比如,你的孩子考了95分,家长却相当不满意。因此,有个孩子追问,“当考试考了95分时,家长们为什么只在乎那5分是怎样丢的,而不是那95分是怎样辛苦地拿来的呢!”,这实在是令本人疑惑不解的?孩子的不解,正是我们大人教育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我们的家长陷入了“完美教育”的误区。家长总希望孩子完美无瑕:每个方面都优秀,每件事情都完美,每次考试都第一,每张考卷都满分……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家长总想鸡蛋里面挑骨头,眯起眼睛看孩子,对优点视而不见,对进步充耳不闻,眼中看到的只是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就像一张白纸上有个小小的黑点,家长对整张白纸熟识无睹,却把目光聚焦于那个小小的黑点。岂不知,这种“完美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语)。每一个孩子都是有黑子的太阳,家长的天职就是张开慧眼,让目光停留在孩子美好的地方,你会发现,小小的黑子会融化于太阳的万道金光……
其次,家长要适时夸赞孩子。对于孩子来说,适时恰当的夸赞是最好的奖励。当孩子完成某个任务时,家长要及时夸赞、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此,孩子在之后遇到问题时会更加主动积极。赞美是一把金钥匙!想想孩子成功,就莫吝惜你的赞美!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中,我们要通过赏识的目光,激励的话语给向孩子传递“真行”“真棒”的信息,把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里,并不断进行强化,让孩子从心底感到“我能行”,“我成功”。真诚的赞美、适时的表扬、热情鼓励是阳光,胜雨露,它们会催生自信的种子就发芽、长大,会激励孩子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当然,家长夸赞孩子也要有理有度,不能毫无原因地过度夸奖,防止孩子从自信变成自负。再次,家长要锻炼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在日常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培养。而有的家长不仅在吃饭穿衣这种事情上事事代劳,就是孩子作业,稍有难度,家长也常常越俎代庖,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孩子的作业在评比中得个优,而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我不行”。作为家长当明白,孩子的作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而非是为了评比得名次,因此,当让孩子自己做,只要是孩子自己亲自动手,无论结果好差,能力都在提升,水平都在进步!对孩子成长来说,他们自己亲手完成的作业,哪怕是再粗糙,再简陋、再难看,在全班评选倒数第一,也比家长越俎代庖完成的获大奖作业意义大。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