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包办”孩子作业的家长,当读一读“三个丑板凳的故事”
【家教智慧 第752期】
一个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手工作业,让他们回家制作一个小板凳。
第二天,同学们争先恐后交上了自己的作品,那真是一个比一个漂亮,老师都给打了很高的分。
可是,在这一堆做工精致的小板凳当中,有一个不但做工粗糙,而且有一条腿还给钉歪了。
这令老师十分不满,他举起小板凳问全班同学,“你们有谁见过这么丑陋的凳子?”
全班同学看了,都摇摇头,笑得前仰后合。
老师举着这个丑陋的小板凳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丑陋的凳子了。”
这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还有比这更丑陋的凳子。”
老师和同学们都停止了笑声,疑惑的望着这个同学。
只见他弯下腰,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老师手中的那个是我第三次制作的,虽然仍很丑陋,但比起这两个来却好多了。”
…… ……
这三个丑板凳的主人是谁?说出来大家都“认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近年来,家长替孩子做作业问题经常见诸于媒体。家长们抱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孩子做不了,因此,白天忙活一天的家长,晚上还要替孩子做作业,这样的作业,除了给家长增加负担,实在是没有意义。各种媒体推波助澜,在报道时往往也把问题的矛头指向学校和教师。而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也不做深入的调查了解,一味符合家长和媒体。
实际上,家长替孩子做作业,不是学校教师布置的作业太难,孩子做不了,而是我们的家长教育观念出了问题。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小制作、观察社会、办小报之类的实践性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搜集资料、美化作品等方面的能力,又能丰富作业形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家长越俎代庖,孩子只当个旁观者,或是家长嫌劳神费力,干脆买一件成品“交差”,这就违背了作业的初衷。
关于家长为什么喜欢替孩子做作业,除了孩子“做不了”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嫌孩子“作不好”。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十二中校长李有毅近日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时说,“家长要能容忍孩子作业的不完美。有些家长怕孩子自己做的作业不完美,尤其是手工作业,就包办代替了。”
孩子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比结果,而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动手能力,形成审美能力。
就像爱因斯坦一样,第一个做不好,就再做一个,第二个还不满意,就做第三个,与其他同学相比,第三个虽然还够好,但对自己来说,却是进步了提升了。
如果家长包办代替,作业的“结果”虽然好,但孩子的能力却不会培养起来,这样的“作业”可以应付教师检查,甚至可以参加各种评比获奖,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假的终究是假的,没有能力终究会露馅的,对孩子成长百害而无一利,将来走向社会,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省电脑创客作品大赛的评选工作,大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步骤。初赛是看作品,复赛要选手现场操作,复原自已的参赛作品。当然由于时间限制,不是要求学生将作品完全复原(有的作品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只是看学生会不会使用相关软件,作品是不是自己亲自制作。
结果,小学组里有一个小女孩,现场操作一窍不通,最后问她会不会做,她说“不会,作品是家长请人做的。”可是要她在“不通过”的结果上签字,她却只是一味哭,就是不签。后来,不得已喊来家长。
家长说:“老师你就通融通融吧,你看小孩子走到省这一级也挺不容易的!”
我说,“孩子现在不会做,交来的作品其实就是假作品,你给她通融,就等于继续帮她做假,这么小的孩子,就一假再假,对她未来不太好吧!你要真心为孩子好,就不要让她交假作品,领假证,获个虚名,就让她抓紧签上字,然后回去扎实学习,做出自己的优秀作品,下次自己走到大赛的领奖台上!”
孩子作业不会做不打紧,做得“不好”更不打紧,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就是学习的,作业就是为了练习的,现在并要求他们的“成品”多么完美,就像爱因斯坦一样,只要孩子在做,能力就会提升,下一个就会做得更好!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