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爷爷吃药时最幸福”背后的隐情令人感动

【家教智慧 第731期】

有一次,我问小区的一个孩子,“你感觉什么时候最幸福?”

孩子毫不犹豫地说,“爷爷吃药时,我最幸福!”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个样子?”我心中暗想。

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孩子说:“爷爷有糖尿病,每次吃饭前都要服用一种叫降糖平的药。但是,爷爷年龄大了,好忘事,每次吃饭前都需要我的提醒‘爷爷请吃降糖平’,每次提醒完,爷爷总是慈祥地看着我,不是摸摸我的头,就是拍拍我的肩,有时还夸我‘真是个好孩子’,那个时候,我感觉特别幸福。”

原来如此。“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听了也禁不住夸到。

这个孩子很懂事,在我们小区很有人缘,他经常主动帮助小区的人、特别是老人们拿东西,很受邻居们的喜爱。

现在,人们经常说,现在的孩子太懒,只知道玩,不愿帮大人做事,更不愿帮助他人,感情冷漠。我想,这应该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大人过分溺爱、事事包办的结果。

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教会孩子“爱”,是父母最大的福气》,她引导孩子说,“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孩子们的回答令人惊异:‘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一个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一个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这就是孩子的逻辑。

其实这同样也是我们大人的逻辑——爱就给予。我们觉得孩子小,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看作是爱;孩子也是人,他们需要被关爱,但他们同样需要关爱他人。

我们总是想等着孩子长大以后给他们讲“人的价值在于奉献”道理,再让他们“奉献”,而忽略了孩子从小就是人,“奉献”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天职,人的满足感或者说幸福感只有在“奉献”中才能获得。

所以,感恩、回报、奉献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是天生与俱的,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都埋藏着“爱”的种子,如果小时候不让这粒种子发芽, “爱”的种子就会渐渐失去活力,孕育爱的土壤就会渐渐板结如石同,等他们长大了,当然也就失却了爱的能力。这或许就是当下我们许多孩子没有爱心,不知感恩,不讲奉献的原因所在。

有鉴于此,每一个做父母的当反思:我们要爱孩子,但也要给孩子的“爱心”种子提供发芽的机会,成长的土壤——那就是,让他们从小学会为自己服务,为家人服务,为家庭服务,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也唯有在这“服务”之中,孩子才会刷到“存在感”,收获满满的幸福!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