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梁: 把自己交给学术—颜建国《元朝东平学派》读后(上)
【东原新语】
把自己交给学术
——颜建国《元朝东平学派》读后(上)
文/陈国梁 东平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著名学者
【精彩看点】《元朝东平学派》是颜建国先生近年来一部重要的成熟的作品,自称是“元朝第一大学术流派的脉系,总算理清了一个大概;有关散曲、杂剧的源头问题,也有了更多地探究梳理……
作为同学和好友,我一直在关注着《元朝东平学派》一书的写作与出版。盼望着,盼望着,《元朝东平学派》终于在庚子年谷雨那天面世了,颜建国先生还专门写了美篇《谷雨,遇见正在成长的自己》,在朋友圈转发,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颜建国先生酷爱读书和写作,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述丰富,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看画说画》《艺与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家事》等8部专著。
他对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元朝东平学派》是他近年来一部重要的成熟的作品,自称是“元朝第一大学术流派的脉系,总算理清了一个大概;有关散曲、杂剧的源头问题,也有了更多地探究梳理;有关《水浒传》的创作形成,在通读现有‘水浒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视角与方向”的书。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这种求索和创新精神是可贵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元朝东平学派》内容丰富,考据翔实,论说新颖,行文自出机杼,充满时代新意,既博大精深又雅俗共赏,让读者体味到了影响蒙元百年的“东平学派”之博大神奇。
元朝东平学派》在行文架构上分为上、中、下三编,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
“东平学派”的最高庙学是东平府学,这里是“东平学派”的高点与核心,但并不是这个元朝北方第一大学术流派的全部,因为严实父子统治的区域是中原三府十州的庞大制域,在他们父子的大力推动下,所属州学、县学都得以恢复重建,众多士子的晋升也是由县学到州学,再由州学到府学的考核顺序。
因此,研究“东平学派”忽略对辖域州学、县学的剖析是片面的,也是不充分和顾此失彼的。因此,他在研究严实父子兴学养士的同时,对其部属的州县兴学也予以了搜集梳理,不仅关注知识谱系的顶尖和主干,也涉及枝叶与旁支,力求在全面的基础上厘清“东平学派”的学术传承,展示给人们一个更为完整清晰的架构与谱系体系。
一个延续百年的最大学术团体“东平学派”,四代师生前赴后继,影响了蒙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外交近百年,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教育事业衍生的世间奇迹,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教育和文化传奇。
该书倡树“东平学派”为蒙元之际最大儒学派系的观点,以蒙元曾有十万儒户、各级庙学采取考核办法升迁儒生入仕的史实,纠正历史上认为蒙元朝廷轻视儒学的抹黑与贬低。
至于文学上,该书以作家和评论家入手,证明东平行台辖域是元曲的发源地,元杂剧特别是“水浒戏”不是文人生活无助而谋生的手段,而是严实部下武将推崇喜好的产物,把“水浒戏”的社会性从被迫性转变到积极参与上来,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与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蒙元文学史的空白,对今后人们研究元朝儒学乃至文化、政治、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建国先生的《元朝东平学派》一书,博采众家之说,综合各人之长,自成一家之言:在蒙元文化史上,“东平学派”起源了散曲与杂剧,创作了以严实父子和部属为原型的“水浒戏”,府学弟子罗贯中以此为依托,在宋江 36 人的基础上,创作构画了郓州须城 72 将,把“水浒”故事推到极致;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和“东平学派”师生相互依托,为散曲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陈国梁,著名学者,东平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泰安市教学能手,泰安市首届教科研学术带头人,东平县作协副主席。)